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8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证文人雅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林伟 发表于 2012-6-15 16:20: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林伟 于 2012-6-19 07:22 编辑

《辛公求画侧记》

       大收藏家辛冠洁先生最大的本事就是把自己“收藏”起来。大隐隐于市,这位年逾九旬的“九评”执笔者 (其中之一)从来躲着媒体,只有这次例外,高调出场。那是因为《大众日报》创刊75周年庆祝活动。

       鲜见登场的角儿出场必出彩儿。作为有幸躬逢其盛的小字辈,不有侧记枉为见证。

       是日也,天朗气清。一大清早,辛公便兴致勃勃如约前往大画家崔如琢先生宅邸。

       辛公此行早有一番策划。

       辛公与崔先生有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如今蔚然大成的崔先生,在辛公面前依然保持着对师长般的谦恭。相比于那些得意小人,崔先生的谦逊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话说辛公,此番真费了一番心思。老人家用小楷工工整整地抄录了《大众日报》社歌,最后恭恭敬敬地落款:“大众日报之子九十五岁辛冠洁题”。辛公想请崔先生用淡朱砂在这幅书法作品上,随意画上一支向日葵和一支“死不了”。说,向日葵代表大众日报的未来,而“死不了”恰恰代表创建于抗战时期的大众日报的过往。辛公正是大众日报创始团队中硕果仅存者。没有问过,战争年代牺牲的300余位大众日报人中有多少是辛公的至爱亲朋。但从提及牺牲人数时辛公瞬间凝重的表情可以看出老人家的切肤之痛。这也许正是辛公一反常态,不辞劳苦为“母亲报社”奔劳的深层原因吧。

       真佩服辛公,耄耋之年思维依然敏捷,才思恰如泉涌。不过,这下子难为了如琢先生。先生操着地道的京腔说到:“没这么干过呀!”

       大家就是大家。只见崔先生提笔、沉吟、轻蘸朱砂、缓缓掭笔,继而从容挥毫。寥寥数笔,一朵遒劲的向日葵和温婉的“死不了”跃然纸上。工稳的小楷,粗放的写意,书画互衬,朱墨相映,温文淡雅,韵味十足。众人由衷的一片叫好声。

       崔先生谦虚,说这是平生第一次画向日葵和“死不了”。

       众人一派雀跃。辛公又有新的要求:请如琢先生为大众日报画幅山水。用辛公的话说,这回为了母亲报社舍下这张老脸啦。

       如琢先生毫不含糊。欣然拿出刚刚为参加国外大展创作的大幅指墨山水相赠。笔者一旁垂涎欲滴啊!大众日报好福气,崔先生的大幅指墨精品——无价之宝啊!还有那幅辛公工笔小楷,加上崔先生平生第一次画的向日葵和“死不了”——福分呐,也就是托辛公的福吧。

       原本辛公是命题作画——一棵遒劲的松柏立于岩石之上,题目《咬定青山不放松》。崔先生认真,近期展会繁忙,心有旁骛,又不愿敷衍了事草草命笔。所以,执意拿出已画好的精品送给大众日报。所赠指墨山水尚未题款。画面为磅礴大山之中一簇老辣的赤梅。辛公原拟的题目似乎有点儿不大适用。笔者不揣冒昧,突然冒出了一句:“不如叫做‘植根原在万山中’吧。”想不到得到两位大家的一致首肯。

      于是,崔先生拿出一张毛边纸,写下这行字,问:是不是这几个字?然后欣然题写在作品之上。

      辛公情绪高涨,提笔在毛边纸上写下:“傅(抱石)画我欲也,崔(如琢)画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傅取崔也!冠洁题。”然后抄录与画之左边。

      大作完成,珠联璧合!

      笔者也不虚此行——毛边纸归我!上面字句由辛公和崔先生随意写就,潇洒自然。辛公兴犹未尽,欣然题记:“小满后七天,为大众日报求如琢大家作画纪念。”

      文人佳话,佐证我藏——其无价乎!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8Rank: 8

2#
林伟 发表于 2012-6-18 08:29: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伟 于 2012-6-18 08:36 编辑

介绍一下本文主人翁之一辛冠洁先生。 

辛冠洁,名在清,男,汉族,1922年9月生于山东章丘。研究员,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享有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曾在鲁北从事青年运动,在山东大众日报社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奉调越南,任中共中央驻越南劳动党中央军政顾问团宣传顾问,回国后从事外事工作,任职于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曾任中、苏、英、法、美五强首脑印度支那问题日内瓦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顾问。曾担任世界和平运动大会特邀理事。任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外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毛选》编委、参与中苏论战期间《九评》的起草工作。“文化大革命”中蒙冤入狱多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任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其间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季刊《中国哲学史研究》并任主编。辛冠洁还曾参与创办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并任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创办国际儒学联合会,并任首席副理事长;参与创办中国实学研究会,并任执行会长,被推选为中国南北研究会副会长,被聘任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被国家教委委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被教委老教授协会聘为该会教授。晚年离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主要学术成就包括: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儒学研究季刊《孔子研究》,任主编。创办《中国哲史丛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丛书》。主编《儒学百科全书》并荣获国家图书奖。参与主编《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任编委兼中国哲学史分卷常务副主编。另外还参与主编了《哲学小百科》、《明清实学思潮史》、《中国哲学家评传》、《中国古代佚名哲学名著评述》等。。.其间个人著述有:《黄宗羲评传》、《陈确评传》、《列子评述》、《陈介祺藏镜(研究)》、另外还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浙江学刊》、《齐鲁文化》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和若干学术讨论会、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和杂文,其中发表于日本筑波大学“第八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论孛退溪的心学思想》一文入载筑波大学《第八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曾荣获国际学术论文奖。



——辛老系鄙人玩蝈蝈、玩葫芦的忘年交。

娱乐校友、娱乐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
林伟 发表于 2012-6-18 09:08: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伟 于 2012-6-18 15:00 编辑

辛老延续50年代中南海收藏圈儿里的习惯——定期“斗宝”——展示(炫耀)各家近期的收获。辛老戏称:康生是收藏小组长、氓公(李一氓)为副组长。王力、田家英、辛老为小字辈。大家非常君子,从不夺人所爱,有约法三章。陈老总喜爱古玩,但家中子女甚多,无有余财。经常召集“斗宝雅集”,独占鳌头者留下。把玩数日,定期归还,从不逾期。



虫具、匏器(葫芦)为收藏界中之偏门。与辛老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被辛老引为知音,十分惭愧。比起辛老顶级收藏,我那些玩意儿不足挂齿。好在有点儿动手能力,辛老有个修修补补的活计,不放心外面的商贩,就交给我。



不冤不乐——九十高龄的老先生和差他四十岁的我聊起葫芦来眉飞色舞,整个一个老顽童!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娱乐校友、娱乐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
史晓帆 发表于 2012-6-18 18:56:24 |只看该作者
不仅是事,还是文,都有着浓厚的中华文化韵味。学习了,也被感动。

点评

林伟  谢谢小帆学姐阅读和评价!  发表于 2012-6-19 07:54:0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林伟 发表于 2012-6-20 07:49:41 |只看该作者
另一主人公崔如琢先生百度简介:
崔如琢,美籍华人,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1944年生于北京。幼拜师郑诵先习字,长投李苦禅门下学画。崔如琢先生的作品画如其人,朴茂厚重苍中见湿,大气磅礴大巧若拙,个性显明,收放自如。无半点修铮造做之态。他的画取材甚广,包括山水、花鸟、虫、也间有人物。而尤以泼墨山水、荷花水仙墨竹最多得意之作。或简朴古拙,深厚浑穆,或清新雅致,充满趣味,或淋漓酣畅,妙意横生。数丈巨幅,随意挥洒,册页小品亦精奇生动,小中见大,气势磅礴。山水画用笔浑厚,画面以墨水不为,不追求色彩的复杂变化,单纯中予人丰富的美感,善用浓墨、破墨,苍茫厚道,枯湿浓重,枯湿浓淡均为笔力。
崔先生尤精指墨,巨幅小品趣味独具,超越前人。
娱乐校友、娱乐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林伟 发表于 2012-6-20 08:32:40 |只看该作者


右侧为崔先生捐给《大众日报》的指墨山水《植根原在万山中》。中间小条幅为辛公与崔先生朱墨书画合璧作品。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娱乐校友、娱乐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刘惠杰 发表于 2012-6-23 12:23:21 |只看该作者

看过。
字很棒。
外附人就是脸皮薄,就不能求一幅大的?给不给是人家的事儿,不张嘴自己吃亏呀。这又是精神层面上的,不寒碜。
最后一幅照片中的女生应该是林伟夫人了?
林夫人太漂亮。前次见面,见他们斯文相处,迟疑了几次不敢问,那绝对是一个跨越时代的情人的样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林伟 发表于 2012-6-23 18:33:56 |只看该作者
惠杰兄搞差了。拙荆哪有这么漂亮。都怪我没有注明,那是大众日报的一位副主编。
惠杰兄看的没错——明年就是我们夫妇结婚25年(据说叫做“银婚”)。俺是典型的气管炎。除了为免除女儿的皮肉之苦对老婆大人咆哮过,其余时间唯老婆之命是从。
老婆深明为妇之道——精于烹饪,一下子拴住了我的胃。怪俺没出息,被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吸引得一下班儿就往家跑。
好在不用我干家务,还任由我把家里弄得跟个大车间似的……嗨!总得让人家唠叨几句吧?任劳又任怨,那是雷锋叔叔。
娱乐校友、娱乐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林伟 发表于 2012-6-28 10:31:36 |只看该作者
辛老是位非常有意思的人物。《毛选》前四卷的编委。参与起草《九评》。随陈赓军事代表团驻扎越南给长征当顾问……。50年代中南海收藏圈儿里的小字辈……文革期间被关了7年单间……文革后创建孔子基金会、国际儒教研究会……丰富的个人经历非比寻常。可能经历太多,知道的太多,老人家绝对低调。只认可收藏家、学者的头衔。拒绝媒体,拒绝官方机构。
和老人聊天是一种绝对的享受。对于我们这一代奉若神明的领袖、元帅、大秀才、小秀才辛老具有独特的视角。那是他的同事和直接领导,感受更真切。就像我们回忆中的淘气同学,在外人眼中永远是正襟危坐的大使一样。
可惜老人家不写、也不让别人写。听听就是一种享受。
好在我们还能听懂老人家说的。知道石友三、张友渔、蒋南翔、田家英、胡痴……这些名字。老人聊得也带劲儿……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人物。是中国笔记鉴定的专家。小甜甜的案子就是他们帮助反过来的。几乎所有中央专案的笔迹鉴定都经过他的手,从高岗开始。他看到的太多了……一样,也是守口如瓶——职业习惯。不过,酒后茶余还是会聊点儿皮毛出来——譬如林彪的手令之类,足以让我惊诧不已……

唉,老爷子们就是不说,打死也不说。只好逗着他们说……哈哈……
娱乐校友、娱乐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林伟 发表于 2012-7-9 21:13:32 |只看该作者



收藏葫芦近十年,所存数百,奇形怪状者有之,端庄秀丽者有之。虽无有贵者,百态纷呈,亦足以赏心悦目,把玩摩挲。家藏数百,除了卖葫芦的也可以称得上所获甚丰了。所以自命斋号“壶庐”。一则壶庐与葫芦谐音;二则“壶”即葫芦之象形,“庐”者草庐、陋居而已。一直想请大家题匾,见到辛老,心中暗想:“此其人也!”辛老,收藏大家,文革前中南海小字辈收藏家之一。其余如田家英、王力、邓拓诸人均已作古,辛老以九十高龄硕果仅存。其书画、铜镜收藏自不待言,就是实属偏门的葫芦收藏,亦足以让葫芦研究第一高人王世襄畅安先生赞叹不已。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娱乐校友、娱乐大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11-24 01:17 , Processed in 0.0401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