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惠杰 于 2012-5-20 00:27 编辑
方卫平有个话剧团,称“夜语剧社”,自任社长。二十几个人,北大的有,中戏的有,疑似工人农民的好像没有。今年六月,剧团创建五年。 方卫平说,剧团早就有了,用这个名字,用这一拨人,是从2007年开始。 早几年,他邀请我们看他的戏,叫《我们的小镇》,一般情况都是他请客,这一次要求我们掏钱买票,要的是一个有形的支持。一个美国戏,挺老早获得过普利策尔奖。我查了查,讲的是美国一个小镇居民的生活,平平淡淡的故事,有生死的穿越。 我不熟悉美国人的生活。成天看的电影电视剧,美国题材是主流。但是,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咱们看话剧,得看着带劲儿的,比如当年的人艺。《于无声处》、《小井儿胡同》,打倒四人帮啊。说咱们不懂外国戏,也是自己跟自己说不过去。但是,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 他最后一次邀请我看《我们的小镇》是去年春天。不知因为什么,去看了。 我觉得戏不错。也算有一些内容。尤其是演员非常认真。话剧没有多少视觉和音响效果,全凭故事和语言打动观众,语言不好,演员不好,演不成戏。演到一个什么情节,我很感动。 我见了演员,推我站出来给演职员讲话,我就讲话了。有一点儿虚荣撑着,说得挺带劲,我说你们这么一拨儿人挺优秀的,比专业的不差,可以演大戏。反正是花了差不多一样的力气,不如整一个大的。比如莫里哀的《伪君子》啦(顺嘴说的)。你们要是演莫里哀,我更有热情看,你们演莫里哀,排戏的时候我拉一堆朋友来给你们捧场叫好加提意见。 导演是个年轻女人,叫英子,比我脑子好,记住了我的话,到了年底,找我,请我帮他们弄一个《伪君子》的本子。 自己招惹的事儿,方卫平知道了(他们一定串通好了),嘿嘿地笑。 我有点儿后悔。不过,这样的剧社应该得到支持,我们也不能老是光说不练。再者,不就是弄本子么?看着法国人说话,就手打字打成中国话,稍微在网上参考点儿什么,齐活!Piece of cake,simple comme bonjour! 本子弄成了一个。 后来听人说,谁谁弄《伪君子》呢。当年敢接这种活儿的,那可都是非社会闻达不可。 我听着,心里砰砰地跳,可不是么?我怎么没想到有这一层呢?有点害怕,真的有点儿害怕。 不过呢,本子有了,场面拉开了,戏可就得上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