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伟 于 2012-6-19 07:22 编辑
《辛公求画侧记》 大收藏家辛冠洁先生最大的本事就是把自己“收藏”起来。大隐隐于市,这位年逾九旬的“九评”执笔者 (其中之一)从来躲着媒体,只有这次例外,高调出场。那是因为《大众日报》创刊75周年庆祝活动。 鲜见登场的角儿出场必出彩儿。作为有幸躬逢其盛的小字辈,不有侧记枉为见证。 是日也,天朗气清。一大清早,辛公便兴致勃勃如约前往大画家崔如琢先生宅邸。 辛公此行早有一番策划。 辛公与崔先生有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如今蔚然大成的崔先生,在辛公面前依然保持着对师长般的谦恭。相比于那些得意小人,崔先生的谦逊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话说辛公,此番真费了一番心思。老人家用小楷工工整整地抄录了《大众日报》社歌,最后恭恭敬敬地落款:“大众日报之子九十五岁辛冠洁题”。辛公想请崔先生用淡朱砂在这幅书法作品上,随意画上一支向日葵和一支“死不了”。说,向日葵代表大众日报的未来,而“死不了”恰恰代表创建于抗战时期的大众日报的过往。辛公正是大众日报创始团队中硕果仅存者。没有问过,战争年代牺牲的300余位大众日报人中有多少是辛公的至爱亲朋。但从提及牺牲人数时辛公瞬间凝重的表情可以看出老人家的切肤之痛。这也许正是辛公一反常态,不辞劳苦为“母亲报社”奔劳的深层原因吧。 真佩服辛公,耄耋之年思维依然敏捷,才思恰如泉涌。不过,这下子难为了如琢先生。先生操着地道的京腔说到:“没这么干过呀!” 大家就是大家。只见崔先生提笔、沉吟、轻蘸朱砂、缓缓掭笔,继而从容挥毫。寥寥数笔,一朵遒劲的向日葵和温婉的“死不了”跃然纸上。工稳的小楷,粗放的写意,书画互衬,朱墨相映,温文淡雅,韵味十足。众人由衷的一片叫好声。 崔先生谦虚,说这是平生第一次画向日葵和“死不了”。 众人一派雀跃。辛公又有新的要求:请如琢先生为大众日报画幅山水。用辛公的话说,这回为了母亲报社舍下这张老脸啦。 如琢先生毫不含糊。欣然拿出刚刚为参加国外大展创作的大幅指墨山水相赠。笔者一旁垂涎欲滴啊!大众日报好福气,崔先生的大幅指墨精品——无价之宝啊!还有那幅辛公工笔小楷,加上崔先生平生第一次画的向日葵和“死不了”——福分呐,也就是托辛公的福吧。 原本辛公是命题作画——一棵遒劲的松柏立于岩石之上,题目《咬定青山不放松》。崔先生认真,近期展会繁忙,心有旁骛,又不愿敷衍了事草草命笔。所以,执意拿出已画好的精品送给大众日报。所赠指墨山水尚未题款。画面为磅礴大山之中一簇老辣的赤梅。辛公原拟的题目似乎有点儿不大适用。笔者不揣冒昧,突然冒出了一句:“不如叫做‘植根原在万山中’吧。”想不到得到两位大家的一致首肯。 于是,崔先生拿出一张毛边纸,写下这行字,问:是不是这几个字?然后欣然题写在作品之上。 辛公情绪高涨,提笔在毛边纸上写下:“傅(抱石)画我欲也,崔(如琢)画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傅取崔也!冠洁题。”然后抄录与画之左边。 大作完成,珠联璧合! 笔者也不虚此行——毛边纸归我!上面字句由辛公和崔先生随意写就,潇洒自然。辛公兴犹未尽,欣然题记:“小满后七天,为大众日报求如琢大家作画纪念。” 文人佳话,佐证我藏——其无价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