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的成功为我们的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李宝顺

 

 

参加了小四年级学生的聚会,回到家,心情依然不能平静。眼前晃动着刚刚见过的学生们的身影,一闭眼,却又变成了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不由自主地随手摸了摸头,往日自己两条乌黑粗长的发辫早已变成稀疏花白的短发——四十年过去了!四十年前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学生们纪念入外语附校四十周年,对于我和马蕴璞、何建华同样是入外语附校的四十周年 ——工作的四十周年。

我和马蕴璞、何建华是同一所师范学校的同学,1964年毕业,一同分配到外交部。报到后才知道我们的工作岗位是:外交部所属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的外国语学校的小学部。我们大约比学生们早两周到学校,第一天接待我们的是张沁主任和早一年工作的师姐王唯群,还有一位是已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王淑兰老大姐。当年入学的小学三年级共四个班,我们每人教一个班的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王淑兰既是另一个班学生的班主任,也是我们三人的老师。我们三人同住在和平门校园,丽泽楼二层的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宿舍里。

小四的学生是我们的第一届学生。当年我们十八、九岁,学生们九至十岁。现在想起来就是几个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每天早晨,学生起床前我们早已起床,然后和学生们一起出操、看学生们吃饭,上课讲课、下课与学生们一起活动,自习课给学生辅导,直到晚上学生洗脸、洗脚,上床睡觉后,我们回到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通常是十一、二点才回宿舍。辛苦却充实,劳累但高兴,那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起点,我们幸运地遇到了聪明、活泼、优秀的学生们。

四十年过去了,如今学生们个个事业有成,遍布世界各地。学生们说他们今天的成就,是附校给他们打下了成功的基础,附校不仅给他们奠定了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教给了他们如何做人,给了他们并非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具备的自强和自信。学生的自强和自信是源于老师。的确,附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说是好样的。尽管我们曾经缺乏经验,遇到过困难、挫折和烦恼。如今,我们三个平凡的教师都已经退休,个人的事业可以说已经结束,不再以成就论高低,名利已经与我们无缘,我们已经超凡脱俗 但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曾经都努力奋斗过。我们也为我们的学生们自豪!是他们的成功为我们的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就足够了。我们的青春无悔,我们的中年无悔,我们将终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