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是这样作成的
赵伟
当方卫平邀请我参与拍一个关于“外附”的片子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虽然题材是以“小四”为主,但我还是很兴奋,因为是“我们外附”的。除此之外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也没想,总之,同学们能想到我,认为我还有用就行了,能做什么作什么。
唉,没想到还得出镜!硬着头皮吧!可看看“导演”,那么一脸认真,一脸严肃;再看大家,已进入角色,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了。是呀,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只要是外附的同学,我们就有兄弟姐妹般的亲近,就有回忆不完的童趣。大家的认真,其实已经非常认可这位“大导演”了。
天知道,方卫平那颗大脑袋里装了多少点子!有浪漫,也有深情;有历史,也有现代;有小时候的情景再现,也有今天的友谊长存;有物、有人、有诗、有画。但是,整个片子,怎一个“情”字了得!
基本一天,和平门、外语学院;老师、同学;还有四位小演员,都一样认真,一样热情。是“外附”让我们的情分延续到今天。
进了机房,方卫平告诉了我。我急切地想先睹为快。待摸着找到机房里,我楞了--楼上楼下都是小屋子,在哪呢?忽然听到带着胸腔共鸣的男中音朗诵声--耳熟!循着声音找到了,--小小的机房里,坐着两位“大块头”--大导演方卫平,总撰稿刘惠杰。
很小的空间,充分地利用,机器、衣架、柜子、椅子、凳子,对,外加大烟缸,水瓶......
方导眼睛紧盯机器,不时发出指令:这里“切”;那里“断”;时不时来句外行话:“能不能象翻片似的?” .......“不是这样,那样!”刘编坐在那,(是个活动的椅子,想舒服一下还差点摔着)手动着,敲着“笔记本”;嘴动着,大声朗读,不时停下来,琢磨、推敲,选着最煽情的词句。
深秋时节,他们已有洇洇汗水了;再看两位,面带菜色,准确说--灰黄;灰,熬夜熬的;黄,抽烟抽的;细问,原来昨夜到凌晨3点,小憩一会儿继续作战。(很抱歉我没能陪他们作完),后来听说他们在机房里作了48个小时!
让我没想到的是,出现了更多的内容,更丰富的画面:秋天的墓地,去看望远去的同学;方卫平家,同学们的聚会;越洋电话,联系了远在国外的同学;首都机场,迎接远道来的老师......
再听听这充满深情的配音,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这优美的音乐,仿佛回到了附校......
这就是我们外附的同学!多才多艺,做事认真,精益求精;方卫平自己说追求完美。
活动之前,方卫平曾自信地说,大家会感动的。
在会场,我坐在最后,我看到、我听到老师们、同学们随着片中的情节感动着,笑着;我也感动着,眼泪轻轻地流着,为大家的感情,为方卫平们的感情,为我们的过去,为我们的今天,更为我们永远的外附情节。
会后,我提议,能否改编一下,成为我们三个年级的纪念?
当然,我们要给方导提供一个成为“第八代导演”领军的机会,看吧,张艺谋会拜倒在方导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