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外附一次生病的经历
路亚珊
每当听到身边的朋友谁发烧了,我都骄傲地跟他们说,我已经25年没有过发烧的记录了,人们在夸奖我的身体如何好的时候,都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外附时我经历过的一次终身难忘的疾病。
那是1982年,经历了近七年的外附学习,我们终于盼来了外附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向高考冲刺的最后一年。那时我身体特别单薄,体重还不达80斤,再加上早晚自习的加班加点,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身上长出了好多红点点,
奇痒无比,而且这些红疙瘩很快就长满了全身。周末妈妈带我去丰台铁路医院皮肤科看病,
那大夫不紧不慢地说,我得的病是病毒感染,
这个病不传染别人,他只给我开了些“病毒灵”之类的药。
可是这药吃起来一点作用都没有,身上的疹子越出越多,我这个病慢慢地在全班同学中传开了,快高考了,大家都怕被感染上,
每个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凡事都避开我,渐渐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孤家寡人,无论是早晚自习,还是吃饭\打水,
全都是孤形影单,
我越是跟大家说,我的病不会传染别人,反而欲盖弥彰,连饭厅里吃饭,都没有人在我的身边。班上的同学都话里有话地希望我休学,
也正因为是快高考了,我一天的假都没敢请过,一堂课都没有耽误过。越是这样,跟同班同学的愿望就越背道而驰,那情景就像北京城经历的那场“非典”,我成了人见人怕、人见人躲的同学。这场疾病让我感到世态炎凉,尝到了被人抛弃的孤独和无助。
回到家里,我就把这些痛苦的经历讲给家人,家里人也是着急,有病乱投医,看见西医的药见效慢,就马上转看中医。记的是妈妈厂医院的老中医李大夫给我开了三十付汤药,本指望身上的疹子能够马上消失,未成想这三十付汤药吃下去后,我居然身上的疹子越出越多,
浑身奇痒无比,每到周末都是奶奶用热毛斤给我解痒,我脸上的疹子出到我们全班同学都不敢正视看我的脸,远远地看去我的脸通红,
只看见两个眼睛在眨,那样子挺可怕的。脸部充满了红疹子,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让我如同进地狱一般煎熬。我真的恨自己,七年的寒窗,终于熬到了高二(我们那时是高二毕业,没有高三),即将盼来升入大学的时刻,可这场莫名其妙的疾病,几乎把我的精神击垮。历时整整两个月,这疹子由小到大,从头到脚,侵蚀我身体的每个角落,无一处幸免,就这么折磨着我的肉体,催垮着我的精神,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请假,就是不缺课,我就是要参加高考,
可是精神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说来这病真的是怪,我到现在也说不出我得的是什么样的病毒感染,哪个医生也说不出我是被什么样的病毒感染的。那病毒侵蚀了我的全部肌体,历时两个月后,我发现红疹子在逐步消失,我身上所有的出过疹子的旧皮开始慢慢脱落。人们都说“不死脱层皮”,古人说“脱胎换骨”,可是谁也没有见过/得过像我这种活人也可以“脱层皮”的病。而我在这次病毒感染后,身体恢复健康的标志是全身的皮肤经历一次“脱皮”的过程。西医的病毒灵,是用西药的方法战胜病毒,因为见效慢,我后来采用的中医的治疗方法是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此病。李大夫的汤药,催发了我身上所有的病毒,用出疹子的方式,把身上的毒素发泄出来了。可这病肯定不是医学上的“麻疹”,它并不传染。当所有的毒素都发出来后,出过疹子的皮肤都不能要了,病好的方式就是全身脱皮,从头到脚,只要有皮肤的地方,都要以旧换新。记得我的脸脱过皮后,
新皮肤就像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白嫩,又透出粉色,真的是因祸得福。在我大病初愈两个月后,我突然发现,
我们全班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她们发现我完全换了一个新人。无庸置疑,我比以前漂亮多了,18岁以前的皮肤没有了,我换成了一个全新的如新生婴儿一样的白晰的皮肤。直到今日,我的脸部终身不用高档化妆品,可是谁都说我的脸部的皮肤长得最好,其实都缘自这次脱皮。此病之后,我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人人都夸我变得漂亮了,
在全班同学面前,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大家都不再躲避我,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打听我得的是什么病,皮肤黑的同学,就想得一场我的脱皮的疾病,为的是让自己变白\变漂亮。一时间,我经常被我们年级的女生,
莫名其妙地求教我得的病,一时间真的人人都想得这病,为的是养颜\漂亮。我不知道,这场生病的经历,让我终身刻骨铭心,
从那以后,我终生获得了一种免疫,
可能是体内所有的毒素都用出疹子的方式发泄出来了25年后的今天,我再也没有过“发烧”的记录,这病之后,使我对病毒有了自身的抗体,我居然对乙肝也有了抗体,
例年的体检后,没有打过抗乙肝的疫苗。我的皮肤由此变白\变细,18岁之前的皮肤不见了,脱胎换骨成一个崭新的皮肤,的确是变漂亮了。人说女人一白遮三丑,我的脸变白嫩后,说心里话,真的比以前漂亮多了,由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
这场疾病之所以让我终身难忘,
是因为它改变了我的命运,它使我下决心要离开外附的同班同学,致使自己没有把北外日语系报为高考第一志愿。其实我从进外附的那天起,就发誓要成为北外日语系的一名大学生,西院到东院,一墙之隔,我们走了整整七年半,眼看理想快实现了,可这场疾病使我抱憾终身,我连报考北外日语系的勇气都丧失殆尽。自卑感极强的我,有幸成为我们班女生第一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第一人,也是我们班到外地上大学的唯一的女生。”一条龙”的办学原则,到我这里就没有实现,至今想来,仍让我心中隐隐做痛。
有过高考前全班同学孤立我的经历,我立下决心,再也不想跟这些竞技场上的同班同学在大学里同居一室了。本来我的学习在班上属于中游,
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当分母的地位。自卑感特强,七年半下来人就像个受气包。当年,我们填高考志愿时,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日语系在北京市招两个班的学员,招的学生多,我们日语班大部分同学第一志愿报北外日语系。那年北京市的大学只有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日语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日语系招生(北大日语系隔年招生,我们那年不招生),当时外地的院校最近的就是天津南开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系招2名北京考生。
当我看到我们日语班大部分学习尖子第一志愿都是北外日语系,
也有人第一志愿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日语系,没有人报北京师范大学日语系,我就毫不犹豫地第一志愿填上了天津南开大学日语系。我们那时是自己填高考的志愿。记得在高考填志愿的前一天,我从家门出来的时候,爸爸一再叮嘱我,第一志愿一定报北外日语系,第二志愿再报南开大学日语系,爸爸一再强调,你不要看压在你头上的你们班的尖子,北京市不如你的人多了。爸爸不愿意我离开北京,他坚持让我第二志愿再填报天津南开大学日语系。我根本就没有把爸爸的话放心上,一是觉得爸爸是个工人,他的文化层次,我总觉得在我们班中,只比农民强一点,我不太信爸爸的话;再者,我就是不想跟我们七年半的同学,大学里还做同学了,我真的想离开他们,他们压了我这么多年,我早感到精疲力竭了,因为我生病时,他们人人都想离开我,而现在的填报志愿,我真的可以离开他们了。18岁的年龄特别幼稚,又特别脆弱,我给自己做了一次主,我在第一志愿上,填的是天津南开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系。虽然心中的理想是北外日语系,可是就是没有勇气填报,可跟家里人说,我填的第一志愿是北外日语系。
可是当高考的分数线下来时,我当时就傻了,我居然考下了417分,当时北外日语系的录取分数是370分,
我因为没有报考北外日语系,被天津南开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系第一志愿录取。我一下子就蔫了,心理那个后悔啊,多少人看见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是欣喜若狂,而我的情绪却一落千丈。我后悔没有听爸爸的意见,高考填志愿,有第一\第二志愿,
我没有填的志愿,怎么可能有弥补的空间。我们日语班的刘晓涛,高考差一分,南开大学日语系在北京只招两人,却没有招满,就把差一分的刘晓涛给录取了。我就这样,糊里糊涂跟刘晓涛成了11年半的同学,而我比他高考高出60分。我们全家高兴地等北外的通知书,可是等来的却是南开大学的通知书,那日子真是难过。
我毕竟才18岁,内心充满了矛盾,其实我不愿离开北京。记得爸爸送我到南开大学报到后,我心里一直闷闷不乐,在南开大学外文系的新生大会上,我禁不住失声痛哭。填报志愿的失误,冲淡了我上大学的喜悦,我好后悔,我是想上北外日语系的,真不知道由于自己的幼稚,北外跟我永远失之交臂了。我们的辅导员于老师匆匆寒喧几句后,就宣布散会了,他径直来到了我们宿舍,
问我为什么这样痛苦,是不是想家,我就讲出了事情的真伪。
于老师跟我说,北外日语系和南开大学日语系都是全国重点大学,在天津也招来了一流的学生,在哪里上大学,文凭都是本科,学历是一样的,综合性大学比外语类大学还有优势,不要思想背包袱,既来之,则安之,四年的时间是很快的,要振作起来,高高兴兴的把大学读下来。正说着,我们班的开信箱的同学,给我抱来了25封来信,
于老师走后,我一打开来信,全是我们班-
外附的男生\女生写给我的信,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是在外地求学的唯一的女生,他们都把所有的关爱写在了字里行间,都跟于老师刚刚讲过的话是一样的。
那时,
如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我感到不安的是,这就是我千方百计要脱离的外附同学吗?他们都在关心我\牵挂我,每人都向我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终于让我那颗孤寂的心平静了下来。一个破碎的心得到了安慰,自此之后,我逐步走出了自我封闭的阴影,
大学的四年,我整个换了一个人,变得非常开朗和自信了,跟外附的受气包相比,有天壤之别。
记得在外附,我们日语班和英语班是混合班,教英语班最长的老师是陈延福,陈老师的故事我们耳熟能祥。
陈老师是建国以来北外英语系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用他的话说他的英语是他们班最好的,而分配的工作是他们班最差的。之所以倒霉就因为陈老师大学里没有入共青团,说是留校任教,外附一成立,陈老师成为第一批外附的英语老师。陈老师想不通的是,阴差阳错,竟让他终身教小学生说英语,记得陈老师总吃安眠药,用药物麻醉自己,他的口头蝉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仍”。据说陈老师在改革开放后,由牢骚满腹,变成特别热爱自己的祖国了,他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桃李满天下,世界各地都有陈先生的学生,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外附网站就会看到陈先生的传世之作了。
我们都从陈老师的这句口头蝉中终身受益,如何看待外附中人与人的竞争,如何学会用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孔夫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们有了更深的体会。
大学的四年,我不再跟别人简单地攀比了,保持一颗平常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更多的想到自己如何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计较结果,
这样下来,在毕业前夕,我也被评为了天津南开大学日语系的优秀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够躲开北京外附的尖子,可是在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外校的尖子生,我依然比不过他们,
可是我成熟了,
我知道这个社会上永远有比自己强的人,靠回避是没有用的。我不在简单的人比人,心胸变豁达了。这四年的外地求学,使我增长了见识,
也结交了好多学友\校友。我学会了宽容,对外附的同学,也不在苛求小时候的一失一得,
开始珍惜同学之间给我的真心\真情了,也努力把这些真情带给亲人\朋友\身边的人。外附的七年半生活,让我一生追求雷锋说过的一句名言:”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这是外附的老师常教导我们的话,我们从为人师表的老师身上,体会了这句话的涵义,
它也成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特别是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能够实践这句话,我们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如今我们都人到中年,亲情\友情\爱情伴随我们成长,愿外附结下的师生情\校友情\校园情,陪伴我们一生,感谢外附的老师,对我们的培养,我爱我们的学校,我爱在那里一同长大的同学。
在这里感谢外附校友会给我们提供的外附网站,让我们海外学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愿外附的友谊,地久天长。
写于美国
07\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