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
鱼
张小京
大学刚毕业,总想尝试没做过的事。看着别人在河边垂钓,心里痒痒的,就买了根鱼杆儿。那时侯兜儿里没几个闲钱,鱼杆儿只能买最便宜的,就是把几根粗细不一的竹竿儿对接起来。买了鱼杆以后,我没有马上去钓鱼,总想着等个好天儿,又有兴致又有闲,再找个人不多的好地方……
几年过去了,钓鱼对于我就是偶尔把鱼杆拿出来看看,或是看到有人钓鱼的时候,想起来自己也有根鱼杆,什么时候得闲,也可以出来钓钓……
时间一久,钓鱼竟成了一个宿愿。
到了美国,忙忙碌碌,没想起过钓鱼。后来交了个女朋友,她说喜欢钓鱼,哇!我马上去买了鱼杆儿,各种鱼钩,铅坠儿,浮漂儿,鱼饵,小钳子,小刀子,
等等等等“必备品”,最后东西太多,又买了个专业钓鱼工具箱来装。另外还备了抄网想着抄大鱼呢,再加上装活鱼的塑料水桶,还有折叠椅呀,阳帽呀,更少不了指导钓鱼的书了……
终于到了钓鱼的那天,我和女友肩背手提,长枪短炮,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我住在芝加哥,郊区环境好,钓鱼的地方很多。野生的湖泊池塘有上百处,随便钓,但是,第一次出去我们没钓到鱼,连鱼咬没咬钩也不十分肯定。女朋友说咬钩了,好多次呢,我是一次也没看出来。第二次钓鱼,第三次去,以及之后数不清多少次,我们都是乘兴而去,空手而归。慢慢地,钓鱼竟成了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乐了。后来女朋友成了老婆,每次钓鱼,老婆总是专心地盯着水面鱼漂的每个微小浮动,不时将食指竖在嘴前嘘一声,让我别说话,我很佩服老婆的耐心。
在我对钓鱼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国内来了位高人。此人是一个朋友的爸爸,一位六十靠上的山东老头,退休医生,在国内钓了一辈子鱼,听儿子说美国的鱼傻,特地到美国来过渔瘾的。老爷子看不上美国市面儿上那些花花绿绿的什么碳素杆儿,玻璃钢杆,自己背来用了三十多年的竹制鱼杆儿。我们一开始不知道老爷子的手艺.
只是那位朋友开始给大家分鱼了,说是自家的几个冰箱都已爆满,实在吃不动了,连浴缸里都养了两只十斤的王八和一只乌龟,我们这才意识到来了位高人。老爷子在这边儿钓鱼还遇到过麻烦。有一次,老爷子在自家边儿上一个水塘钓鱼,旁边的美国同好竟打电话报了警,说是这水塘里本来有很多鲈鱼的,打这老头儿来了以后,鲈鱼数量锐减,应该取缔老头在这儿钓鱼的资格。警察真的检查了老爷子的证件,钓鱼执照,又点了点他篓子里的鱼数,还好,只有6条,然后对报警的老美说,这位老人并没有违法,他也有钓鱼的自由。后来,还是老爷子自觉,自己挪地方了。当然,塘子里也没什么值得钓的了。
老婆决定拜老爷子为师,跟着去学了几次,回来说,人家果然不凡。先是那甩杆儿的动作就及其优美,渔线在空中画出一个大弧形,远远地落入湖心;那浮漂和鱼钩的距离是有讲究的,要先测出湖底的大概深度,太浅太深都钓不到鱼;还有人家那漂,象根筷子,人家的鱼饵是自己拿玉米面儿蒸的……
我听着越来越玄乎。
那时侯,我们家住的地方叫FOUR
LAKES,就是“四湖”,顾名思义,周围有四个小湖。平常有些半大的孩子拎着鱼杆在湖边晃悠,我没多留意过。有一天,我沿着湖畔散步,
见一个小伙子在前面儿钓鱼. 他几乎每十几秒就拉上来一条鱼,
都是四五寸长。他每次钓上鱼来,又扔回去,那水里好象有一条很执著的鱼,不甘心被丢回去,一次又一次专咬他的钩,真令人难以置信。小伙子神态木然,全无惬意,似乎在做机械式的重复劳动,没有技巧,就那么钓上来,扔回去,再钓上来,再扔回去……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钓鱼,很是惊呀。看来要钓鱼,技巧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找鱼多的地方。
经老爷子介绍,离我们家不远的警察局后面有片湖区。警察每年都往湖里放鱼苗,每逢夏天都要举办钓鱼比赛。我们去了一看果然不同,那里湖水清澈,浅水里的鱼群一目了然;周围土丘环绕,绿树草坪,郁郁葱葱,还有几处拱桥石亭点缀其间,颇具东方色彩。湖中野鸭大雁嬉戏成群,间杂着或白或灰的野鹤一动不动伫立着,盯着水面。一个五六米长的木制小码头搭建在一排浮筒上,随着水波微微晃动,据说这小码头就是最好的钓鱼处了。
不巧,我们去的时候,码头上已经有几个人了。钓鱼的人忌讳扎堆儿,我们就去了不远的小桥上。以前因为我老婆不喜欢用活虫子做饵,我们都是买塑料鱼饵,黏乎乎象虫子,闻起来还有虫子味儿。但是鱼儿再笨也不是没脑子,从没上过当。这一次我准备了牛肉干儿和广东香肠,舍不得兔子套不着狼嘛。果然,东方美食魅力大,钩子甩下去没有一会儿,鱼就咬上了。我只觉着手上的杆儿一沉,赶紧往上拉,那鱼拼了命在水里转圈,在湖面掀起一溜溜白水花。我真以为钓上大鱼了。把鱼拉出水面,我不禁失望,只是一条小尾巴鱼,贪吃的小鱼离了水,还不住地摇着摆尾大口呼吸。拉近了一把抓住,刚好巴掌大,我平生钓的第一条鱼。
我和这鱼四目相对,仔细端详,这鱼小眼睛贼亮,背青黑,肚皮上的鳞片在阳光下泛出金色荧光,左右两腮上各有一黑点儿。后来得知,老美称之为太阳鱼,老中叫它两点儿鱼。北美特产,长成熟了也不过手掌大小。鱼类字典上说这是最美味儿的煎烤鱼之一。尝过之后果然不假,鱼小肉嫩,异常鲜美。这一次,我们高高兴兴,满载而归。除了太小的又放了回去,共钓了18条鱼,都是这种两点鱼。提着水桶回家,听着一桶鱼啪啪作响,心里美滋滋的。
有了战果,兴趣就来了。每个周末都往警察局后面跑。终于,我也体会到了简单重复劳动的滋味。钓鱼象小孩子数数儿那样,
一二三四…… 机械式,没有挑战,毫无乐趣。如果不是湖光波影的优美,我简直要放弃了。
钓鱼的地方,若没有湖光丘色,一定逊色乏味许多。每到黄昏时分,天色渐暗,湖边浅滩里厚厚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几抹浮云映着夕阳的粉红,背衬着渐渐变深的天空,愈发清晰。一对对儿野鸭不知从什么地方归来,象飞机着陆一样落在水面上,又有七八只大雁大踏步踩着水花飞起,相互招呼着,用力挥着翅膀,从眼前跃过,近得能看见微微张动的雁嘴在呼吸和它们两翼淋下的水滴。远处点点白色的海鸥已经准备歇息了,它们随着海船经五大湖来到这里,就再不走了。满耳雁雀蛙虫的叫声,鱼跳出水面的响动,反而使这湖区更加寂静,更加神秘。这周边的一切和着清风穿透了我,我全身心都浸泡在大自然的松弛与和谐中了。
芝加哥大学有位退休的老教授,七十多岁,堪称老渔迷。三年前盛夏,经朋友介绍,我们和老教授一行五人驱车到了荒郊野外一条河边。这儿是教授的宝地儿,原本密不外传的,无奈教授老眼昏花,有时开车上了逆行道还不自知,家人强迫他只能随外人去钓鱼了。
这条河有六七十米宽,拦腰一条水坝,坝的一边儿水平如镜,另一边儿却是激流湍急,白浪翻卷。激流处估计有五六米深,再离开七八米,河水便从深及胸口过渡到腰腿深了。乍一见这条河,吓了我一跳,怎么这么多人,象赶集似的,热热闹闹,不光岸上站满了人,
连河中间都是人。“钓鱼的不是不扎堆儿吗?” 我不解。 “这儿鱼多。” 教授很是得意。
走近了看,这儿的鱼确实多。滚滚的水流里,黑色的鱼条条都有一尺以上,一群一群地逆流而上,颇有鲑鱼的气势,只是不往上跳。受到大坝的阻碍和逆流的冲刷,那些奋勇向前的鱼群近乎是原地摆尾。由于水流清澈,
白色浪花间的鱼群清晰可见,难怪这儿人多。我们赶紧在人群中插缝儿找地儿,抄家伙上呀。我从来没有在这种阵势下钓过鱼,这儿可没有什么闲情逸致,这儿就一个字儿:鱼!
这人一多,
气氛不免有点儿紧张。除了哗哗的水浪声, 没什么别的声音。我四下打望,发现周边绝大部分都是老墨, 就是墨西哥人。老墨在美国以勤劳著称,
但大部分收入低下。看看老墨钓鱼的家伙儿, 五花八门, 有的人竟然连渔杆儿都没有, 就用一个空可乐瓶子绕上细绳, 前面儿栓个折弯的什么针儿和蚯蚓,
再拴块石头, 就这么往河里扔。最有趣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小老墨, 连可乐瓶子都不用, 空手等在一个老美旁边。有的老美钓了鱼又放回去,
就图个乐儿,看见小老墨在旁边儿眼巴巴地望着, 钓的鱼就随手给了他。小老墨腰上有条绳子, 上面已经穿了好几条大鱼了。这孩子还挺有教养,
每次拿到鱼都不忘说声:格啦西呀斯 (西班牙语,就是谢谢)。
在这条河里,
我钓到了平生第一条大鱼,准确地说,我们一共钓到三十几条鱼,都是大鱼。上钩的大鱼与小鱼不同,它们好象是认命的,没有无谓的挣扎,只是最大限度地弯曲着身子,
似乎能消除它们深层的痛苦吧。
钓鱼的人多了,
大家的渔钩渔线常常绞在一起,拽了半天原都以为是在和鱼斗智,把线拉出水面,五六条线绞成一团,
才知道是人和人在斗。由于水流急,要用大号铅坠儿,钩要甩得远才能避开众人纷繁渔线的干扰。由于兴奋, 我在甩杆儿的时候用力过猛,
竟然把整根鱼杆都扔了出去,算是祭了河神吧。也怪,那是我最喜欢的渔杆儿,杆子脱手以后慢镜头一般徐徐落入激流,就象溶化在水中了。几个水性好的老墨自告奋勇马上跳下去捞,那杆,完全没了踪迹。
我知道老墨钓的鱼是他们实实在在的菜肴,老墨钓鱼是在挣外快,无异于周末加班,那乐趣是见到了收入的乐趣.。而我钓的鱼呢?
我钓了一堆大鱼差不多都是一种鱼,字典上称鲈鱼,但和国内鲈鱼不一样,就算是佳肴,
天天吃也不再是美味了吧。难怪老美通常钓到鱼又放了,他们是带着乐子回家的。
打这儿以后,
我只到这条河钓过两三次,后来就没什么兴致了。我来这儿是要散心,享受,不是要和什么人抢生计的。
我又回到警察局后面的小湖。我也学会了钓了鱼又放掉,真是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怡情之乐啊。
前不久,我在北京的出租车里和司机闲侃,说起了钓鱼。司机眉飞色舞,
称钓鱼是他的最爱,每次要去钓鱼,他头晚都睡不着觉,早上四点就和哥们儿出发。 我问, “你们去哪儿钓?” “鱼塘呗, 还能有哪儿?”
“要交钱吧?” “那当然,要是钓到鲈鱼,就是交钱人家也不让拿走。” 我没话了。
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外国漫画:一只老鸟,
站在林立的高楼顶上,望着各个楼顶同样林立的电杆,对一只小鸟说,从前有一种地方叫森林……
2007年2月草于橡树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