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与眼袋

穆小芒

 

引子

 最近,不知哪阵风吹的,都兴写“系列”了。王辉学妹的《话说系列》聊了不少衣服的事,女孩子终归是女孩子。关于衣服有句俗语:男人是要和其他(男)人穿得一样;女人是要和其她(女)人穿得不一样。我对衣服不行,没研究,也没品味。在北大荒一根草绳扎住件旧棉袄,哪儿都敢躺,哪儿都敢卧。唯一自豪的是,上面几十处大大小小的补丁都是自己缝上去的,从不求人,拆洗做也是自己干。旧是旧点,但不破,不露棉花。

 《话说》中还谈及回北京的趣事,让我也想起漂洋过海几年后,首次回京的一件事,趣不趣不知道,事是货真价实的事。至于马桶盖怎么和眼袋搅到一块,直至今天我都不甚明白。

厕所文化

 离开数年后回家,见到两位老人已是风烛残年,自然要尽尽孝心,除了把家里彻底打扫一通外,还得添换点必需品。

 卫生间里,马桶盖得换了。老的是塑料的,裂了,固定的螺栓也没了,老太太用根铁丝乱七八糟地扭上。坐上去有点象要“自由行”,但不知会往哪边“行”。我发觉什么东西都最好不要和人有亲密接触,凡是和人过从甚密的,哪怕是人体的某一部分,都没好下场。

 时代一前进,原来蹲坑的卫生间全换成坐便器了。其实原来胡同公厕那一览无余的蹲式处理并没什么不好,老北京多少年就是这么活过来的。

       “您吃了吗?”还没进厕所呢,热情的招呼已过来了。

       进去之后,一看还有熟人在岗位上,照样一句:

       “您吃了吗?”

       “还没,您呢。”蹲着的嗓门也不小。

       “您完了就吃?”热情持续发展。

       “可不。”

       “吃什么?”关心事无巨细。

       ……

       谁要有空在公厕里呆上半天,能写出好几家的“编年史”来。

 后来,厕所里加了挡板,进去就“躲进小楼成一统”了。不知什么原理,隐私提倡后,艺术家怎么也就增加了。在挡板上提诗、作画、留言、感慨的比比皆是。蹲下后,除了必要的工作外,两眼也闲不着。有人说这叫:厕所文化。

 我们家没这么复杂,只是换个马桶盖而已。

 八面槽杂货店

 几年没回北京,大变样了,也不知上哪儿去买这物件。早先,象这类东西是山货店或杂货店经销,可马桶盖如此文明的东西,人家卖不卖呢?思来想去,想到当年总去的王府井,在八面槽有一挺大的杂货店(其实,也就那儿熟,在帅府园口试;扔西红柿;钻东安市场的旧书铺,印象特深)。

 于是直奔八面槽。那家店居然还在,居然有卖马桶盖。二话没说,挑了一个最贵的,木头的。

 就跟现在顶级豪华车里是桃木装饰一样,我买的那个,虽然肯定不是桃木,但那气质、作派绝对豪华,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事办的挺顺,高兴。心想,王府井也久违了,干脆一就一就,逛逛街吧。于是拎着刚买的马桶盖,兴冲冲地开始逛起来。

王府井逛街

最先进的是“利生体育用品商店”,去北大荒之前我曾在这儿花12元钱买了一套天兰色的罗纹运动衣裤,记忆犹新,那是我没挣工资前最大的一笔消费。进去一看,全变了。各式健身器材、台球桌、高尔夫球具、网球拍,以前根本没见过。更不要提名牌运动鞋和服装了。

 出了利生,一拐弯想去“浦五房”,那里的“酱鸭”曾是我们家的至爱。没想到已搬迁了。再过去就是“馄饨侯”了。可我不饿,就继续遛达着。

 接着是“外文书店”,把马桶盖往地上一放,我着着实实地文化了一回。

 那年东安市场已拆了,外面全围起来。当年我曾在这里消磨了多少时间,从那些发黄,略有霉味和墨香的纸堆里,饥渴地吸吮着。我惆怅地望着封闭起来的工地,满脑子里仍是黑洞洞的,拐来拐去一家家小小的店铺。

 转身朝“百货大楼”走去。

 眼袋出事了

 走进百货大楼的双层入口,脑子里还满是对旧东安市场的留恋,突然一个声音直楞楞地在我耳边响起:

       “先生(港式轻声),您的眼袋很重了,要不要试一下美容?”

       “什么?”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哪儿发生了什么事。

       我定了定神,才看到,眼前站着一位小姑娘。肯定不是北京人,操着半港半台腔,跟我说话呢。

 抬眼再看,全变了。原来百货大楼一层是卖点心糖果,箱包,自行车,现在进门就是化妆品,跟国外的大百货公司一样了。

       那小姑娘把话又重复了一遍。

我这辈子从未想过要捣持捣持,也从没想到脸上会出什么问题,更没精神准备坐到那高背椅上,让什么人在自己脸上跟擦桌子似地抹来抹去。

“我,我就这样,凑合活着吧。”有点语无伦次地回答道。

  绕过这个小姑娘,朝前迈了没两步,斜地里又窜过来一位。

 “先生,您眼袋挺重的,试试我们的化妆品,可有效了。”

 “我凑合活着了。”脱口而出。我今儿是招谁惹谁了,全冲我来了!

   一抬胳膊,我把马桶盖拎到胸前,一步就过去了。那小姑娘差点被马桶盖晃一跟斗。

  这法子不错,马桶盖在前,就跟穿上防弹衣一样,啰哩吧嗦的小姑娘都敬而远之了。再没人骚扰我了(没“性”)。

 眼袋引发的思考一

回家之后,先是为高举马桶盖逛了百货大楼而自得了一会儿,继而不安起来。一个个疑问接踵而来:

其一:这么多人同时进百货大楼,怎么就偏偏盯上了我,不是一次,而是连续被盯?

其二:假如只是一个小姑娘问,有情可原,她可能眼神不好,可接二连三,都是近距离,都是盯上了眼袋,要是针对的目标不同,也还好,是不是我的眼袋真有问题?

其三:如果是这样,问题严重了。现在都兴法人代表了,我想我应是我的眼袋的法人。换句话说,我要对它全权负责。可它什么时候“袋”的,我怎么就没感觉,什么都不知道呢?

我拿了一面小镜子,偷偷躲进一个房间,怕被我老爹老妈看见起疑心。活这么大,我还是头一次用镜子端详自己的尊容。

 别说,什么时候这脑门上、眼角出了这么多皱纹?!眼睛下边果然层峦叠嶂,沟沟壑壑的,谁弄的?

 头一次感觉,对不起大家,没脸见人了。不象以前犯个错误,作通检查,趾高气昂的比受表扬还得意呢。这次复杂了,你不能自己给自己作检查吧,给眼袋写篇检查,可不承认错误,眼瞅着出门就遭数落。

  得想什么办法补救补救。

 眼袋引发的思考二

 怎么挽救我可怜的眼袋,立即成为要解决的课题。

 办法一:买化妆品。我还真是打怵,不是不敢往脸上擦,是没胆子凑到柜台那儿去买,也张不开嘴。

 办法二:戴口罩。大夏天的,戴个口罩,别人以为我闹瘟病了呢。再说,从技术层面上看,口罩捂住了鼻子,挡住了嘴,却遮不住眼袋,而是正好把眼袋露出来。要是戴上口罩,眼袋再耷拉到口罩上,不是自己招事吗!虽然眼袋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不宜走光部分,但自百货大楼遭遇后,“不宜”的等级也提高了。

 办法三:戴眼罩。好吗,成义侠佐罗了!要赶上现在就更麻烦了,恐怖分子!

 办法四:缺德小子们建议用烙铁烙烙。这招我们以前极力推荐给比我们岁数大的那群老帮子们,这才几年啊,用到自己身上了,现世报!

 后来听说,先说你哪儿不好,然后再兜售他们的产品,叫“逆反式推销”,属高级营销手法之一。这对我多少是个安慰,至少落个“高级”行列。但这么多人中偏偏入围让人家推销,这自尊受的打击实在大了点。

 我这个人有点不好,干什么事思前想后的,婆婆妈妈下不了决心,一晃又十几年过去了:To be or not to be, still a question for me!只好用“汉姆莱特”来陪伴自己了。

 SOS

 现在有了“外附网”,这么多聪明绝伦,学识渊博的学兄学姐学弟学妹,一定能救我出苦海。

 最近,“馋”了又“禅”了,想想,还是:凑合活着算了。留在那儿也称的上是标志性识别目标。哪位在大街上看到一圆头短发,手上握几个西红柿,眼袋耷拉到腮帮子上的小老头儿,过来叫一声:小芒,或,穆哥,保证脆生生应一声:唉!

 

05/05/2007

200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