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
戏说《红楼》
穆小芒
黄晓敏
《情人节说“禅”》已经把黛玉調侃了一番。但说到《红楼梦》中的人物,我认为写得最成功的是王熙凤。
王熙凤可说是荣国府的CEO。从国家行政级别应是“总理大臣”的职位。其言其行无不恰如其份地显示了她的地位,但又含蓄有致,不显山不漏水地把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还不伤人。其言谈绝对是外交事务发言人必学的范本。
如庄园送来每年的例贡。CEO王看完了之后,只是说道:“真真是不让过年了!”
她没说“就缴这么点,良心大大的坏啦!”,也没说:“哇噻,预算赤字,银根吃紧!”而是告诉对方,这么点东西,连年都过不了,那可是极为严重的事。因为上贡均在年底,一年的收成完了,租子催缴完毕,该折成银子的折银子,该缴特贡的上特贡。结果连年都无法维持,第二年开春至夏收(假定夏收还有一次例贡)或直到冬至,岂不连锅都揭不开了。加上“真真”二字,真是让进贡的人都无地自容了。
……
曹雪芹是否也给王熙凤这样的行政待遇,我不知道,只知道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话语,相当一部分都照顾了王熙凤。她口中多少痛快淋漓的话,至今在我耳边转悠,可随口掂来。不过这个人物我且放下,下次再说,我还要暂时回到林黛玉那儿去。
真有你的,写北大荒封河,多壮观的场面(就连文封也是惊心动魄),把连接亮口的木桩、竹箔、铁箔的冰絮子比做“也难绾系也难羁”的轻浮柳絮,也还罢了,居然会想到林黛玉的“柳絮词”,凄凉地吟什么“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简直是把自己打入可怜系列(记得有个老胡,不全是动物,才敢这么说)。
借你自己的话说,“真真”是给老人家丢脸!
你不是已经“且撕了《红楼》《西厢》,尽付与《水浒》强梁”么?文化革命中的红卫兵小将,就是不撕《红楼梦》,也应该有薛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情啊。再不然,还可以欣赏“卷起半帘香雾,空使鹃啼燕妒”嘛。
……
说得不错,“书生落拓更疏狂”或至少也是“才自清明志自高”。但当面对大自然的淫威时,也只得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那亮口走人的跳板和我们要立足拔起竹箔的大梁上是薄薄一层冰霜,贼滑,稍不留神,可不是“上青云”而是“进冰河”,蘸成糖葫芦,顶了锅盖,那就“光荣”了。当时还不想光荣,“春不管”也就算了,那就只有请组织上管,尽管“管”得严点。明知CEO王克扣月例银两拿去放高利贷了,想想也算了。果不其然,没多久《水浒》都成投降派了。
人与自然之间,既是交往,也有较量。我觉得即使较量,也应要先尊敬自然。尊敬并不表明臣服。什么事都是这样。
……
林妹妹的“飞燕泣残红”不适合北大荒(泪珠儿和飞花恐怕都得在空中冻住),瞧人家王熙凤多精神。自然她事务繁忙,无暇伤春悲秋。碰上不顺心的事儿,可也不必掉眼泪,不如撒泼骂人。
我最欣赏王熙凤的骂人。你在《笔趣闲拾》中称道的粗俗俚语,在她口中成为精华。嬉笑怒骂,娇嗔威慑,欲放即放,要收就收。有她在场,众花只好失色,连黛玉的诙谐敏捷亦不能敌。
以我个人陋见,法国堪当首脑的人物就该有王熙凤的“脸酸心硬”(关于法国衰败说来话长,史晓帆、王辉的多次揭露很到位)。看人家“协理宁国府”,卯正二刻,便过来训话:“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置。”对贾环那样的“青年犯罪”,更不惯毛病:“我先打了你,再叫人告诉学里,皮不揭了你的!你哥哥恨得牙痒痒,不是我拦着,窝心脚把你的肠子还窝出来呢!”
听王熙凤说话,身姿神态都能想见。尖酸刻薄、心狠手毒跃然纸上,让人恨中有爱。后四十回,她的插科打诨就不那么好玩儿了,骂人也少了辣味。
……
熙凤同志岂止说话辛辣,行为做事更是如你所说:心狠手毒。谁招惹上她,也可以列入“可怜系列”了。贾瑞同志、尤二姐同志都牺牲在她手上。特别是尤二姐,至死还不知是谁下的套。
法国可能真是缺这么个主事的。可问题是谁敢在法国政坛上出这个风头,平时浪漫优雅著称的高卢人说翻脸就翻脸,六亲不认。没见马拉被刺死在浴缸里,罗伯斯庇尔给送上了断头台,那台子不久前刚下了路易十六的头。都不是外人,全是雅各宾党的同志们干的。行,下得了手!
治国和治家是一个道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熙凤对此,了然于胸。
……
听你说话,对熙凤言必称“同志”,显见是一条船上的。北大荒的鱼们大概都知道你的“心狠手毒”,连人家肠子都琢磨得透透的,只要能吃,觉悟“特”高的也不能幸免。你的调笑乱侃,颇得凤姐真传,丫头们对她的形容,转送给你再合适没有了:“真真的二奶奶的嘴怕死人 !”谁被你算计上,那才是入了可怜系列呢。
你那一句“才自清明志自高”,又引到王熙凤的接班人身上去了。这探春“生于末世运偏消”,治家理财不让凤姐(你封她什么行政头衔?),言谈才学在她之上,可惜到了寅吃卯粮的阶段,已是巧妇难为无米粥了。
好在丫头们仍然听喝,仆妇小子也捧场。如今在法国,谁要学“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你就情等着上街看游行吧。咱公职人员的罢工艺术那是炉火纯青,反映迅速早不在话下,现在发展到估摸着要有什么措施出台了,就先罢它一个,防患于未然。
……
这可真真是冤枉好人了!你看咱们对小狐狸的救死扶伤,尽管没扶好,光荣了,但心意到了。至于北大荒的鱼,我也承认连吃带顺的量稍大一点儿,毕竟还是给出路,只挑大的;年轻漂亮的,全放生了。现在再去看看,由于改种水稻,施农药,把一河的鱼全收拾了,斩草除根!02年,我和政委回去检查工作,本想弄口杀生鱼怀怀旧,到打鱼队后被告知,饶力河鱼几近绝迹!你说谁“心狠手毒”。相较之下,我们其实个个菩萨心肠,吃之前念“阿弥陀佛”,吃完后,颂“往生咒”。
法兰西的革命精神咱铁服,打从第三等级攻打巴士底狱那会儿就五体投地了。可对现在因选举落败而烧汽车、砸橱窗、毁公物就不敢恭维了,这是直接抽“民主、自由”的嘴巴。去年法国骚乱后,澳洲也发生类似的社会暴力。从这里也暴露出福利社会的弊端,一部分人养活另一部分人,养活人的人不堪重负,被养活的贪无止境,一旦过了临界点,革命就降临了。
宁、荣二府描写第三等级的不多。最突出的一位就是老战士焦大同志,灌了点黄汤,什么都敢往外吆喝:“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恰恰让熙凤同志听到,戳中痛处,到底不敢把焦大实施了专政。焦大是块烫手的山芋,因其有老本可吃,今天的暴乱则是所谓弱势群体。象今天法国政府面对着的失业、移民、及准无赖等。法国的社会及经济问题虽还不到“呼啦啦似大厦倾”,但想要重振称霸欧洲的雄风,实在是鼻子前头的肉--闻得着,吃不着了。至于萨科齐是否有探春那两下子,还未可知,但法兰西辉煌不再,对于小萨可就有点“生于末世运偏消”。
……
说你是熙凤的“同志”,怎么是冤枉好人,那是恭维。我的阶级立场可能有问题,因为“都知爱慕此生才”,总有点想给她翻案。
王熙凤整人是狠了些,可正照风月宝鉴的贾瑞,怎么说也得算自找吧。尤二姐罪不该死,毕竟犯了作风错误,“造衅开端实在宁”,不是杜撰。焦大说的“扒灰、养小叔子”先就出在宁国府,此公后裔贾蓉直认不讳:“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这小子本来跟凤婶子有一手,又贪上二姨娘,撺掇贾琏偷取了,好来鬼混。二姐之死怎能全算在凤姐头上?
也不能说她一点好心眼没有。前来投靠的穷亲戚邢岫烟,能让她占什么便宜,凤姐却看她“温厚命苦”不时给点特殊照顾。说到承欢贾母逗笑开心,那份孝顺比得上“斑衣戏彩”,连小丫头都跟着受益,呼姐唤妹地转告“二奶奶又说笑话了”,好像去听相声。
放高利贷,也没什么可指责。管着诺大一份家,不拿工资多冤哪,赚点体己,天公地道。那是人家本事,搁今天得夸她有经济头脑,利已不损人,何乐而不为。荣国府亏她当家,靠那王夫人行吗?这位倒是一会儿送刘姥姥五十两,捞个惜贫怜下的美名,一会儿把自己的月例拿出二两来,给假正经却早跟宝玉初试风雨情的花袭人。没有凤姐,她拿什么去仁慈?大观园搞民主选举,也得选上王熙凤。
至于“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变生不测凤姐泼醋”,那得说她闹得好。难道只许她老公三妻四妾,还捎上鲍二家的和多姑娘么?自己不出气,谁替你出气,告到贾母那儿,她也无非是说:“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
……
看看你这一大通,把凤姐整成一个革命领袖了。宁、荣二府的破败之相由来已久,到凤姐这儿,已是无力回天了。当家的贾珍、贾政书呆子气十足,子侄们趁机捞摸,下人更是肆无忌惮,列宁同志教导我们说:“无政府主义是对机会主义的惩罚。”此言不虚。今天法国社会党人的政策真是应了这句话。想想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早期译本为《法意》)里勾勒出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又灼有见地地提出“地缘政治”概念,至今仍被奉为圣典。罗亚尔竟能喊出“抵制北京奥运”的口号,以求极左选票,也就无聊之极了。
独裁、专制并非凤姐一人专有,乱世用重典乃是常理,没见硬性推销民主,一国接着一国的灭,自家的帐也有得算呢。被世人称为大独裁者之一的斯大林同志其实有名言:“领袖来复去,人民却留下,人民,只有人民是不朽的!”凤姐走了,却也担去了不少黑锅,别人也乐得落井下石,推在她一人身上。反过来想,没有她的坚强领导,荣国府后来的落实政策也许没那么顺利。就像斯大林要不下狠茬子,灭法西斯恐怕就悬了。
我这儿一个劲儿指评三色旗,好像要抢你的饭碗似的,这聊得有点乱了,打住,打住。
……
政治从来不是我的饭碗,不过好歹能觉出来:把王熙凤和斯大林扯到一起,是聊得有点乱了。不把水搅浑,你哪甘心。
还是回到你的引子。《情人节说禅》提到演黛玉的演员和“黛玉出家”的轰动。近日因她离世又引起一片唏嘘,有人悲叹红颜命薄。
红颜薄命,《红楼梦》中比比皆是。钗黛不用说了,那荣府四位小姐元、迎、探、惜(原应叹息)也好不到哪儿去,“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这大梦,从更泛一点的意义上说,该是“庄生梦蝶”的梦吧。王熙凤要能早点梦醒,也许就不会那么拼力积攒体已了。
就那位演员的一生而论,薄命的又不止红颜了。身染绝疾,中年瘁丧,甚至横遇不测,外附校友中不幸也有,令人惋惜。
生命脆弱,这是倪庆云的《生死时速》想告诉我们的,愿借学弟提示结束此文:“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