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外附校教职工联谊会活动纪实
10月18日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西教学楼前,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原北外附校教职工联谊会将在这里的西阶梯教室举行。
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原附校的老领导齐平、马占忠、李涛、崔启瑶、阎鑫泉、徐勉君、徐玫和张沁来了, 86岁高龄的宋友梅从养老院打了出租车来了,耄耋之年的赵焕同师傅也精神抖擞、步履轻快地走来了,从美国来京办事就要返回的端木环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年逾八旬的彭泽坤在保姆的搀扶下来了,久病的高京生在老伴的陪伴下来了,已经从人教社主编退下来,但依然十分忙碌的刘道义来了,现在还在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也抽空赶来了┄┄很多老同事都是在附校解散后,十五、六年从未见过面,今天再见都异常兴奋。
“穆老您还是那么精神!“
“哪呀,头发全白了。“
“那就更有风度了。“
“大金子,我们好久没见了!”
“小南!” “孝陶!”“赵光!”——他们还是用以前的称呼互相打招呼。
路被人堵塞了。在这金色的秋天,在这收获的季节,老同事们.们欢聚在一起,畅谈着以往,关注着今天。
联谊会会场就在西阶梯教室,大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丽泽楼下芬芳桃李有我青春几度?
乐育堂前秋实繁硕谁是幸福中人!
走进会场,主席台上摆放着鲜花,屏幕上打出了“原附校教职工联谊会”的字样,两旁又是一副对联:上联是:忆当年和平门育英才我等风华正茂,下联是:看今朝苏州街创业绩群英再现辉煌。
联谊会9:45开始。主持人吴瑞根向与会者介绍了会议组织的经过并代表组织者感谢老同事老领导们的支持。他还向大会宣读了因事不能来聚会的张星星同志写给大会的信,宣读了曾在小学部任教多年的王淑兰老师由四川省打来的电话原文,还宣读了旅居加拿大多伦多的张坚珍老师发来的祝贺大会召开的热情洋溢的e-mail全文。与会的同志们深受感动,报之以阵阵掌声。在会上发言的有:李涛、马占忠、杨芳林、缪延森、崔启瑶、刘道义、卫美廉、柴君雄。卫美廉还为大家唱了一支动人的歌。柴君雄旅居美国,为了赶上10月18号的联谊会,改变了本来的回国日程,提前一天到达北京。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同志想发言而没有机会。几位同志的发言把我们带回到附中和附校刚成立的日子,带回到过去风风雨雨的几十年。
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正式成立于1963年秋天,它的前身是北外附中。当时创办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如今40年过去了,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现代化大业奋力拼搏。联谊会上,大家叙旧谈今,共同回忆在和平门以及迁回外院之后的难忘岁月。上世纪60年代,当时并没有提倡“奉献精神“,但我们一个个都在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无论是中学部还是小学部的同志都很少在午夜前睡觉的。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挑重担,不计报酬,不计得失,精神上的追求胜过了物质上的追求。尽管有不少“左”的东西,但那人人争先,个个努力,你追我赶争上游的热火朝天的局面却是不争的事实。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的青壮年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附校解散了。虽然大家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但还依恋着在一起的日子。不少人都有这个感觉:尽管后来大家不在一起了,但只要是在路上或在校园里遇上了,总有说不完的话,附校的人见了就觉得分外亲。大家留恋过去的岁月,尽管那时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过一些矛盾,发生过一些摩擦,但同志之间的友谊是纯真的,彼此的心是真诚的。岁月无情人有情,我们心中有“附校”,“附校”心中有我们,生活在世界五大洲的学生们的心中有我们!
会后全体人员一起合影留念,然后共进午餐。联谊会的时间真是太短了,还有许多许多话没有说呢,还有许多老朋友没顾得上交谈呢。下次再见吧——同志们都这样说,是的,人人都期盼着下次再相聚。
参加这次活动的教职工还有:高斯炎、高风娟、王俊先、徐荣华、孟庆萍、卫美廉、李德馨、孙志红、邱惠芳、魏永利、陈志立、吴卉芳、祝孝陶、郑淑英、蔡韶龙、马蕴璞、俞肇平、钱小南、包凤岗、陈芝兰、刘双泉、金二青、郑喜琴、赤梅、果云英、金锡权、朱梅萍、黄国桢、华纯、刘淑兰、陈宝英、韩勤托、王素波、曹质文、曲星明、王长芬、马占忠、程艳茹、杨丽、鲁兆英、殷国义、宿亮田、赵光岚、张沁、王俊梁、双长保、庄慧丽、赵淑媛、凌庆芳、高年生、高成芳、张绍芬、赵焕同、殷志维、边克瑛、丘雪艳、张金花、冯福云、张佑昌、高京生、张昌桂、杨德民、梁景云、李纯武、王修德、杨连凤、牟大奇、张连和、张树芝、王凤宇、夏丽仙、吴明亮、张熙志、何双喜、王淑兰、黄淑娟、冯燕平萍、柴君雄、段继承、屈延平、虞琦郭建厚等共104人
这次活动的发起和组织者是:吴瑞根、孙永安、杨芳林、李宝顺、谢价恒、鲁宝元、王志洁、何建华、缪延森、徐建伦、胡瑞芳等。
以上照片依次为:到会全体教职工合影 原小学部部分老师 原英语组老师 组织者合影
(孙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