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穆小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头集子》之十二:回归自然(上、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61#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1-19 17:24:16 |只看该作者
刘源 发表于 2012-1-17 19:12
唉!也就敢在这儿狠点儿,现实中总去那挨宰的。

刘童鞋,提醒的好!偶们还是到现实中去喝吧!
林伟老弟,我试着咖啡里放豆奶,而不是牛奶,味道也很好。现在想法把豆奶发酵一哈,看效果如何。

点评

刘蕴企  咖啡里放豆奶? 有专利吗?  发表于 2012-1-20 06:20:17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2#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1-19 17:27:49 |只看该作者
过年啦!整点东西吃,要不光看别银米西饺子,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哼!


掌勺年夜饭

            过年,吃年饭这是太普通不过的事儿了。但远在边疆知青们的年饭就多少有些思乡的忧愁和怀念家人的落寞。

        过年了,肉肯定是不少,但怎么能比平时也打牙祭的红烧肉有些变化?再就是,吃得好,未必就吃得高兴。如何能吃好又有气氛,多少有些难度。怎么能既吃得好,又调节了气氛,许司务长犯了愁。

            不过,司务长毕竟是司务长,他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多名知青,突然有了主意。过年放假的几天,让各个地区的知青轮流掌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年到头的熬萝卜、土豆、白菜也该换换口味儿,另外,炊事班也可以倒换着休息休息。好主意!

        把这个想法跟连里建议了一下,受到热烈支持。知青里喜欢捣腾吃的主儿不少,主动请缨的就好几位。

            没想到的是,这年夜饭的重头戏竟落到了鄙人名下。

            本人比较谗那是没得说。当时的战斗口号是:“两条腿不吃梯子,四条腿不吃板凳;天上飞的不吃飞机,地下跑的不吃火车。”剩下,统统、大大地米西的干活!我们这帮从北京来的男知青到12连的第三天就跟梁口班去打网,捞上来一只可怜的野鸭子,木氏头道名菜“清水鸭”被七、八条汉子嚼得连骨头渣都吞下去了。自那以后,一张罗吃的就众望所归,躲都躲不掉,看来人太出名了并非好事儿。

            司务长跟我说完,并说连里也同意了,看看这事儿整的,想不干也说不出口不是,他乐了。我皱上眉头了!

            不是敢不敢做的问题,而是做什么?食材就那些,特别是缺乏调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咱还不是什么巧媳妇,也没娶过媳妇,整个一没感觉。

            理论上,那不成问题,手上有两本菜谱,一为《大众菜谱》,一是《上海名菜谱》。在大泡子驻小点儿,下网捕鱼时,没什么东西看,把这两本书当红宝书那么读来着,当时是越读越饿,口水流成挠力河啊!不时的照着菜谱上的次高指示,整些个清蒸、黄闷、焦炒、汆溜之类的比总是炖来炖去的要强,经常吃的口滑。

            把两本书再次翻了一遍,定下了年夜饭的菜单,只是年代久远,共做了几个菜已经记不清了。但有四道菜式还有印象,因为最受欢迎,这四道菜是:罗汉肚、浇汁鱼、生烧鸡块、拔丝土豆。

罗汉肚

            想着弟兄们在年节的时候怎么也得闹两口,再说北大荒的酒入口甘洌、后劲悠长,还有跟贫下中农结合这几年,别的不好说,抽卷烟喝酒肯定是实践的最多的。得好好整个下酒的菜!就是最初的创意。

            这道菜是鲁味的,讲究:紧固不散、光泽透明、口感咸香、适口不腻、酱香醇厚、佐酒佳肴。做好没切前,酷似弥勒佛的光亮肚皮,故得名:罗汉肚。

        赶紧着叫司务长把猪肚子都给留下来,别叫杀猪的拿走了。北大荒杀猪有讲究,如果自己不会杀,请别人来杀,那一套下水就是杀猪人的。其实,那套心、肝、肺是最有吃头的。好在过年,连里杀猪,老职工家杀猪,伙房自己也杀,猪肚又不是什么好东西,一张嘴,十来个猪肚就有了。

            自己亲自下手洗肚子,用盐和碱水又搓又洗好几遍,说实话,肚子洗干净了,我手上那味儿,过了多少天没敢用来抓馒头。

            猪肉和猪皮就很容易,挑得是五花,肥的、瘦全有了。关键是调料欠缺,没料酒,只能拿60度的“北大荒”将就,好在小卖部居然有五香粉,这可是少不得的料。把肉和皮切寸块,放在大盆里,酱油,五香粉,酒,还放了几勺糖。北方菜很少放糖,以咸为香,但少放些却会很提味儿。谁让料不全呢,咱也自行加减吧。

            没卤汁,就慢火炖多收收汤是了。炖的时候,特别拿刀在每个肚子上捅了几个口,好让里面的气跑掉,为了压紧,还找了几块石头压上。汤一烧开,整个食堂都弥漫着一股香气,出来进去的人都做深呼吸状。味飘到了外面,那群比狗鼻子都灵的小子们纷纷来食堂探望看是个什么情况。想进操作间的主儿都让刘班长给挡住了,说:“晚上才吃呢。现在先忍着点儿!”关键是怕一眼看不到,就少了两、三个,别以为这些人干不出来。

浇汁鱼

            打渔队的过年要是不米西鱼,那可是太没天理了。虽然,挠力河水炖鲫瓜子,那汤跟牛奶一样乳白浓郁,但毕竟时时可以品尝。也得换换花样。

            想过清蒸,但冬天的鱼打上来就牺牲了,没有能坚持到除夕的。化冻再加热,鱼肉的细胞已被冻坏,味道差了很多。还得是北方的做法,炸了之后,浇糖醋汁儿。

            那次挑的都是鲤鱼,可惜得是个头大小不均。挠力河的大鲤鱼,一、二斤的叫鲤鱼拐子,意“年幼的鱼”。三斤以上才叫鲤鱼,七、八斤,十来斤的有的是。记得最重的一条有25斤重!挠力河的鲤鱼之所以能长这么大,得益于水草的肥美,适合鲤鱼的生存,一、二斤的就跟克朗猪似的,属小仔子。年纪小肉过于嫩,没嚼头,上了岁数,肉老了,发柴,最好的就是青春期的,跟知青年龄相仿的。

            炖,鱼大鱼小问题都不大,斩成小块就是了。炸,则最好是整条的,再加上过年,说的是吃席,怎么还得有点儿样儿不是。但太大的,真的不好炸透了,等里面的肉熟了,外面也炸过了。

            当然,人不能让鱼吓倒,更何况咱是知青啊,有啥吃的说整不进嘴里去,那对得起老人家的教导吗!?

        于是,较小些的就整条炸,大的就一劈两半,再打上斜刀口,就应该没问题了。

            麻烦的是往上浇的这个汁儿。北大荒没勾欠的淀粉,只好用面粉代替,可是面粉的汁很难调,多了成浆糊了,少了不够粘,火候不够,凉了会泻掉,上面是水,粉全沉底,火大了,巴锅底,整个就是“吴法宪的弟弟--无法弄!”

            鱼可以先炸出来,但调料汁凉了就不好吃了。只能是来了一桌人就做一份儿,没想到那天来的可是准时,到省了我的事了,做汁儿时,我是不停的用勺搅活着,整整一大盆汁儿做好,往炸的焦黄焦黄的鱼上一淋,香味四溢啊!这里又有个小门道,切些鲜葱丝放在鱼身上,浇汁之前,用勺把鱼身拍拍,把炸得硬硬的鱼体拍松,拍出些缝隙来,汁浇上顺着缝就进去了,叫入味儿。


点评

刘蕴企  打鱼队比我们农业连幸福。  发表于 2012-1-20 06:18:56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3#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1-19 17:29:30 |只看该作者

生烧鸡块

            生烧的要点在于鲜嫩,可是到哪里去整那么多鸡呢?而且都是肉也不行,得加上配菜,选来选去,看上土豆了。土豆也可以切块,和鸡块比较相配。而且,颜色也差不多,眼神不济的,闹不好次次夹上来的都是土豆。

            但随后问题出来了,土豆切成块,炒的时间要长,鸡块易熟,两个一起炒,鸡就炒老了。琢磨了一哈,决定分开炒。鸡块好熟,炒前先抓抓盐,火大点儿,三下五出二,出锅!土豆块大,时间长,用中火,再淋些高汤,把土豆里的淀粉烧出来,再下鸡块,淀粉汁裹到鸡块上,鸡味也串到土豆里。

            最后的一道工序,出锅前淋些明油。正规做法是淋香油,北大荒上哪儿找香油去。就特别化了些猪油,淋上去也是油汪汪的,那时谁也不会考虑什么蛋固醇的问题。杀完猪有撕下网油就往嘴里塞的,还有专喝红烧肉上面那层油的,清汤寡水的胃,偶尔来点油如遇甘淋啊!

            为了突出这个菜的鲜味,我在村子里转了好几圈,终于在某老职工家的门檐底下看到好几串草蘑。于是转告司务长,让他去“商量”“借”些草蘑来。果然不出所料,不一会儿,他就拎着两大串兴高采烈地回来了。至于他是怎么“商量”和“借”来的,我不管。其实,我自己就时不时的去“借”些永远都不会还的鸡蛋啥的。

            各位,当时的鸡可都是满地乱跑的,也就是现在忽悠的所谓“走地鸡”。那会儿的鸡走的范围可比现在大了不知道多少,甚至走到村子外面去觅食。不过,出了村的鸡就叫“地鸟”了(详见《黑土红心》“贼过了三年不打自招”),这儿就不多说了。

            小鸡炖蘑菇,啥成色儿?!我把泡蘑菇的水当高汤用!

        这道菜干干净净的,不上酱油,就是盐,戗锅特别选绿葱叶,大段切,上盘后:一清二白。

拔丝土豆

            原菜叫“拔丝山药”,到北大荒只好将就材料,山药变土豆了。

            拔丝呢,就是用油将糖化成浓浓的糖稀,在其未冷却前可以拉出长长的丝来,加上炸得焦香的土豆,外焦里软,是道老少皆宜的甜品。

            这道菜我比较有把握,因为在宿舍里已经比划过不止一次了。但是,第一次化糖时,火大了,不仅一股子焦糊味儿,而且也不太“丝”。弟兄们很给面子,仍然收拾得干干净净。慢慢也就掌握火候了,看颜色和闻味儿就知道可以下土豆了。

            炸土豆也不是一下子就玩好的,一开始炸的时候,看土豆熟了,捞出来,等搅糖汁儿时就“疲软”了。不明白土豆也有阳萎的问题?后来想想,知道了,土豆,特别是新鲜的,水份大,放一会儿就疲了。知道问题所在就好对症下药了。你不是疲软吗,我炸两遍!第一遍炸熟,放在一边走走水气,等吃之前,再下油锅,没几分钟,效果就出来了,不仅外层坚挺,而且焦黄焦黄的,脆脆的。

            滚刀切土豆块,棱角多,更容易挂浆。蘸好了糖端上桌,这道菜是要放碗水在旁边的,怕糖稀太烫了,用筷子夹起来要点点水,那天可是没什么人用那碗水,都比赛看谁拉得长。最后满桌子拉得都是糖丝。

            那天上菜时,是我们几个“非伙房大厨”给大家上菜。特别在食堂烧上火,让青年们真的聚餐,不像往常都打到宿舍去吃。弟兄们端着菜给上桌时,那是掌声热烈欢迎啊!掌声是给我们拍的,眼睛可都盯着菜上呢!怎么吃的,这儿就不罗嗦了。

            还有个花絮,聚餐时,正赶上郝团长到各连探望,进了厨房间,看到一道道的菜,说了句:“比团部食堂做得还好!”

            嘻嘻!            

            

            

点评

刘蕴企  French fries 的鼻祖  发表于 2012-1-20 06:17:2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4#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1-26 20:11:37 |只看该作者

昙花一现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昙花一现”这个成语,但一直未见过这“昙花”怎么就“一现”了。只是听说昙花开的时间很短,从开放到落败也就几个时辰而已,且花型硕大、色泽洁白、味道幽香。。。多问几句,则那位口若悬河的人也就支支吾吾了,想也是人云亦云罢了。

            人可能都有这个毛病,越传的神神道道的东西越想亲眼看看。未曾想,年前看到朋友处有,就移植来一棵。

            昙花种在盆里,其貌也不扬。和大片的仙人掌无二,只是掌面上的刺很细小,几乎看不出来。开始还很精心的照料,它到也勤勤恳恳的,但只长叶片不开花。这偏袒之心也慢慢淡了。

            不知昙花是要一鸣惊人啊,还是赶上虎年,这棵昙花今夏是疯狂开花!用“疯狂”二字是说开了一次又一次,而且数量多,不是一朵两朵,羞羞答答的。只能用“怒放”来形容了。从圣诞节到现在竟开了四、五次,每次都是五、六朵之多。妙的是,每次开花都应在节日之时。如圣诞节前夜开、新年除夕夜开,歇了一气儿,春节有开、十五还开,搞不懂的是三八节它也开。。。难道昙花也有女权主义倾向?

            更为匪夷所思的是,我这里的开,朋友那棵也必定开。我们在开花的时候都互相致电:

            “又开了!几朵?”

            可能是原为连理,虽然分开,但仍互有感应。有趣的是,每次开花,我这棵都略少于朋友那边。可能是晚辈的缘故,不敢潜越。朋友处最猛的一次有花苞32朵,分两次开的,每次16朵,平均分配、不偏不向。这让我不得不重拾敬畏。

            不久前,看到一篇报道说某地惊现“优昙婆罗花”。佛教中传说该花乃3000年一开,见此花开甚是祥瑞灵异。查了一下,科学说,那极细小的白花状物并非植物,乃是一种寄生菌。让佛门弟子大失所望了。

        原来佛经中说:“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又说:“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哇,果然厉害。寄生虫开花,就要有救世主出现啦!想想这两年都有什么大人物登台表演,找不着米国出生证的欧巴马?不像。肌肉男普京?也不像,不过小普那“过肩摔”使的很漂亮。笑不露齿的胡哥?还是不像。对着镜子看了几天,更不像了。

            这个不昙,那个也不昙,酸腐的文人就只得去琢磨那“一现”了。现在所谓的昙花一现,源于南美的仙人掌科。由于原生地干旱少雨,白天酷热,昙花只能等晚间才出来秀一秀。它又是虫媒花,即靠嗅觉灵敏的昆虫为其传授花粉,故释放香气。在数小时之内,倾其所有,尽情绽放,在植物中也算独树一帜了。

            凡是花大都会伴随一个故事,昙花如此显赫,当然不能例外。

            据说,昙花原是一位女花神,每天都开花,四季灿烂。有一年轻小伙儿天天都给她浇水,并长时间的凝视着她美丽的花朵。久而久之,昙花爱上了小伙儿。昙花自由恋爱的事儿被玉帝知道了,不晓得为什么王母娘娘啊,玉皇大帝啊吃饱了撑的,要不就是没吃什么肠胃空虚闹的,总要破坏别人的好事儿。于是玉皇将每天开花的昙花惩处为每年只能开一次,就这一次还是晚上,两个时辰而已。

            玉帝把浇花的小伙儿送到另一个部门,灵山佛学总署,让如来给小伙子念经。天天不是敲钟,就是打镲,烟熏火撩的,整的小伙子晕头转向的。每年一次在暮春时节,让小伙儿下山为佛祖采集露水煎茶。受贬的昙花拼其所有,在小伙子下山那一刻,将所有的精气全部释放,希望小伙子能看到她。但小伙子受了迷魂经的影响,每次都是擦身而过,从未停足留意。。。

            那个小伙儿叫韦陀。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5#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1-26 20:23:05 |只看该作者

盛开的昙花。
下图是传说中的优昙婆罗花,其实是一种寄生菌。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6#
刘蕴企 发表于 2012-2-1 21:01:26 |只看该作者
养了十多年的一盆昙花去年染病枯萎了,每年冬春之交开花,深夜或凌晨开花,连开数日,最盛时一次有二十几朵。在老株临枯之前长出几片新叶,扦插几片,其中一片已经长成株,估计一两年后会再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7#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2-7 19:03:05 |只看该作者

《古体七绝》 昙花一现

默默绽放在黄昏,千呼万唤郎不闻。妾乃昙娘情难忘,一年一度报君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8#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2-18 18:52:07 |只看该作者

有了博客,现在又时兴微博了。俗话说:“老来俏,老来俏,老了不俏没人要!”为来还得有人要,于是整了个微博。咱也不会“微”什么:我今天吃了大头鱼,明天要去XX人间……

于是,就把老祖宗的故事拿出来微它一哈。

请各位拍砖。

* 《出身成分》宋江召开职工大会说:“已接受招安,为量才使用,须明确每人的出身成分。贫下中农?”阮家兄弟等将手举起。“旧军官”,林冲、关胜等举手;“个体户”,孙二娘、张清等;“富二代”,卢俊义;“官二代”,柴进;“这”,宋江指着最后一栏不语,吴用喃喃念出“黑社会团伙”,108只手缓缓举起。

10/11/2010

* 《操与使君》曹操、刘备俩人再次青梅煮酒。刘备说:“孟德,你的墓怎么被掘啦?”曹:“靠,想找到我的墓,门也没有,那叫逗你玩儿。不扫听扫听我是谁!你看你腿脚不太好?”刘:“唉,那个大坝弄得水位上涨,我那白帝城变水晶宫了!两腿天天水里泡着!严重关节炎啊!”

10/11/2010

* 《新西游》沙僧给八戒打电话问候近况,八戒答道:“别提啦。高老庄要重盖,说是借老猪的名头搞什么文化兴村。旧房拆迁,老婆不干自焚了!”“有猴哥的消息吗?”“哎,比我还惨,说他那花果山是黑社会性质!”“哇!那师傅呢?”“师傅醉驾撞人了,那小子临死时说他爹是李刚!师傅进去了!”

10/11/2010

* 《人约怡红院》情人节快到了,宝玉给几个姐妹分别发了闷得儿密的短信,很快就收到答复。黛玉写道:“你。。。”宝钗回复:“我。。。”妙玉:“她。。”湘云:“我们。。。”探春:“你们。。。”晴雯:“她们。。。”宝玉看后,来个群发:“谁和谁们呀?%¥!#

10/11/2010

* 《新西厢》张生托小红给莺莺带信“月上柳树梢,人在西厢下。”静候佳人不来,忽听树上有响动,竟是莺莺被卡。急救下,问“上树干吗?”答“你让我在那里等啊!”生细读,“人”和“月”掉了个儿。暗骂小红良心大大地那个,莺说“我一相国千金,爬树容易吗?看,LV包成网兜了。不过,爬树挺好玩的喂!”生晕!

11/11/2010

* 《水漫金山》白蛇为救许仙再次攻打法海,没想竟然一举将法海擒获。法海问“这次什么虾兵蟹将,这么厉害?”“哼,虾是基围虾,蟹是大闸蟹,打过激素喂过药,转了基因下了毒”“看把我钳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哈,听好,大闸蟹或许有假,绑在身上的铁丝绝对货真价实。”

点评

刘蕴企  多彩围脖,好看,继续织  发表于 2012-2-25 01:11:1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9#
穆小芒 发表于 2012-3-1 19:26:48 |只看该作者
谢谢蕴企,每篇都跟帖。

点评

刘蕴企  客气什么,看到好帖回帖、跟帖,表示对作者的尊重,也是网上交流的基本礼仪。  发表于 2012-3-3 08:30:03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70#
张秋云 发表于 2012-3-3 02:15:36 |只看该作者
小芒自己写的还是转载的?古今结合太好玩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5-19 22:01 , Processed in 0.0567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