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勉先辈,幸不辱命 法语班李巧燕在《天上的学校》文集中写了一篇文章“一张老照片”。那是文革中,外附的同学执行外交任务时与敬爱周总理的合影。 文中描述到,当同学们在机场等待飞机降落,正在反复练习要朗读的语录时,“听见一阵掌声伴随着‘同学们好!’的招呼声从身后传来,大家情不自禁地回过头去,总理!是敬爱的周总理!……总理您好!您好!激动的泪花已含在我们的眼中。……总理用法文和我们交谈了起来,得知我们才十几岁,已经学了三年法语,总理高兴极了。” 接待任务完成后回到学校,“进了校门后,大家连蹦带跳地,跟每一个碰到的人握手,还激动地说:‘我们刚跟周总理握过手,快来啊,我跟总理握了手,快跟我们一块儿分享吧!” 我清楚地记得跟不止一个法文班的同学握了手,心情和他们一样激动。 老外附是在敬爱的周总理和陈老总的亲切关怀下创办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们寄予了厚望,希望我们今后能为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 堂堂的国家总理竟先向这群孩子打招呼,并挨个握手…… 总理,戎马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在文革中,更是砥柱中流,面对形形色色的翻个命集团巨大的压力,竭尽全力保护老干部,维护团结,维护生产,维持秩序……他老人家是生生累走了的! 敬爱的陈老总为革命出生入死、性情直爽、快人快语,请再读一遍陈总写的《梅岭三章》的第一首: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是何等的气魄,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早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哪怕是死,也不服,也要再拼下去! “斩阎罗”谁是“阎罗”,旧社会、旧势力、旧中国、旧思想…… 革命先辈们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高瞻远瞩,预见到中国的外交事业将会有大的发展和突破,而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要培养一大批“高、精、尖的外语人才”。就是在先辈们的亲自关怀下,外附得以创办,并得到了特殊的照顾。 我们有幸能被选中作为培养对象,当时真的是十分自豪。并且,在十几岁时就参与了外事接待工作(英语班的同学也执行过类似的任务,可惜我们没法语班同学有福气,没能见到敬爱的总理。)。 “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仅是口号,而是溶入了我们的血液中。 外附的学生,还有我们亲爱的老师,把老革命家对我们的厚望化作实际行动。老师们在早7点的自习时间就到教室了,晚自习结束才回去。给每个同学都单独录了音,纠正发音上的缺陷与不足。同学们同样努力自觉地学习(像法语班的练习发小舌音,我们英语班的陪着喝漱口水,我在《天上的学校》文章中都有描述)。 没有排名、没有物质奖励,同学老师怀着共同神圣的使命,努力着!努力着! 文革来了,外附也不能幸免。外附学生风云流散,连一张中学毕业证书都没有,有的班连毕业照也没有,即使有照的,人也不齐(这也是为什么63届的同学们早早的就筹划着明年的聚会)。去兵团、农村、橡胶园、工厂、当兵…… 文革结束后,这个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再次开始捡拾起外语。像我们班不幸早逝的士林,北大荒当了10年的炊事班长,和面,炒菜……返城后,当中学老师,进修英语。要知道,那时我们已是快30的人了,一无所有的离开了北京,又一无所有的回来,该结婚了、该生孩子了、家里的父母白发苍苍了……人生、事业、外语……苦辣酸甜啊…… 士林是中学的优秀教师、创办了某中学的英语教学、多次被评为朝阳区的模范、在北京奥运会上连着干了四十几天的志愿者……士林,一个普通的外附学生、一个厨子、一个倾全心教育孩子的英语教师!士林,我们怀念你! 63级的同学们中出了约十位大使,参赞就更多了,当老师的也不在少数。老木头也是吃粉笔末的一位。我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不是带,没那个资历)、教过成人,从事过教学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研究。 老木头在教育上最得意的是主讲《科技英语虚词分析法》。这个语法分析是由原七机部二院的副院长吴朔平教授研究出来的,类似于乔姆斯基的“结构语法”。当时正赶上文革后首次评职称,要想评中高级职称,必须要考一门外语,这对于刚缓过口气来的臭老九们多难啊。吴老的方法简便易学,老木是其得意弟子,并利用当时刚刚覆盖全国的卫星教育频道,向全国播放。有多少人看了这个60小时的节目,没有精确统计,估计有近百万人。老木那时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回复学生的来信。 另外,较早前,二院将次节目录了像(96小时),向科工委系统推荐,据说复制了百多套。看到这套节目的人不止科工委系统,上海石化系统的同学说看到了老木的不太光辉的形象、部队系统的同学被领导要求去看这个节目,屏幕一亮,哥们“哇噻”了一下,K,这不是校友加荒友的木头吗!! 我们在学有小成之后,努力回馈社会、泽被苍生、并且不计报酬,难得自我吹嘘吹嘘,只是想,当终有一天,木头也去了那边的世界,碰到革命先辈们,他们问: “当初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的怎样了?” 灰墙木梯的教学楼、恩师们的谆谆教导、北大荒的十年艰辛、再入学门的不易、毕业后的作为,霎时涌上心头…… 深深给先辈们鞠一躬,轻声回答:“幸不辱使命。”
谢谢巧燕及时传来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