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马可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班新茶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401#
冯素林 发表于 2010-3-1 22:43:21 |只看该作者
<p><strong>请大家看下面转载的文章,去过那里的同学可以发表看法,现在的 俄国有那么好吗?</strong></p><p><strong>原文:[<span class="t_tag">原创</span>]刚从俄罗斯回来,中俄差距之大超乎想象<br/>这回去俄罗斯七天,去了圣彼德堡、莫斯科、斯摩陵斯克、沃罗宁日四个地方,前天刚回来,感觉中俄罗差距实在太大了。<br/><font style="FONT-SIZE: 0px;">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font><br/>我去的四个城市,圣彼德堡、莫斯科、斯摩陵斯克都是大都市,沃罗宁日是小城市,大约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县城的规模,人口约不超过十万,但不论大都市还是小城市,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真的实在太干净了,地面上几乎一尘不染,我在俄罗斯七天,皮鞋没擦过,出去什么样回来基本什么样。<br/><br/>第二个感觉,学校实在太好了,真的太好了。学校没有围墙,象个大公园,我们去了莫斯科的一所普通学校,俄罗斯语翻译过来大约叫格哈罗夫(抱歉,不能打俄语)学校,大约相当于我们一所中专或专科学校,他们的图书馆我想大约相当于我们一个省级图书馆的规模,校园的环境,绝对比我们任何一个公园好,校园有公共汽车,不要钱,招手就停,也从来不问乘车人的身份。最让我震撼的,是学生宿舍,绝对相当于我国三星级宾馆的水平(据我们一起去的人说,比我国绝大多数三星级宾馆都好),一进门,就是地毯,走廊上全是沙发,学生公寓两人一套,一个大起居室,两个小卧,一个卫生间,全是地毯,面积大约在五十平方左右,学生公寓设备非常齐全,从各种小吃到超级市场到烧烤,全部能在公寓里买到,水、电、热、房租(压根就没有房租的概念),全免费,很多学生公寓卫生间里的灯已经开了五六年,一分钟都没关过,因为不要钱,水是热水和冷水,二十四小时供应。<font style="FONT-SIZE: 0px;">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font><br/><br/>圣彼得堡的冬宫和夏宫,面积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夏宫,十二个小时不停地走,只逛了一半左右,汉白玉和镀金的雕塑(镀的都是纯金,有些就是真金),成千上万,保存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故宫就象个大农庄,真的,以前说故宫是<span class="t_tag">世界</span>第几大奇迹,和人家比起来,真是太阴暗,太狭窄了。故宫和冬宫夏宫的建筑年代相差并不远,但人家已经可以建造几百个绝不重复的喷泉和宽畅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饭厅,只要去过这两个地方不存偏见的话,文明的差距一目了然。<br/><br/>俄罗斯的物价非常贵,在莫斯科,一瓶普通的矿泉水大约要三十元人民币(九十卢布左右),一盘青菜大约要五十到八十人民币,随便吃一顿饭,大约要八百到两千人民币(吃得非常一般),但俄罗斯人的福利非常好,水费全免,电费非常便宜(每度大约相当于零点几分人民币),天然气很多地方都全免,冬天的暖气基本也相当于不收费。每个俄罗斯人,只要成年而且有正式工作,都由<span class="t_tag">政府</span>分配一套度假别墅,可以终身享,死后由政府收回。医疗全部免费,而且是百分之百免费,只要是俄罗斯国籍,我们非常详细地问了,全免,一个卢布都不收,所有的病,全部的人,没有任何例外。教育,除了私立学校以外,全免,无一例外,无任何一所学校例外。当时我们问,假如有学校乱收费呢?他们呆了半天,说,不清楚会怎么处置,因为没发生过这种事。<br/><span style="DISPLAY: none;">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span><br/>去之前听说俄罗斯警察非常腐败,对中国人不友好,黑社会盛行,等实际到了俄罗斯,感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俄罗斯警察非常有礼貌,非常友好,除了不会说英语。我们在莫斯科问过一回路,一个警察非常仔细地听我们说了半天,但他听不懂英语,当然更不懂汉语,但他依旧非常耐心地听,没有一点耐烦的样子,最后弄清楚我们是中国,于是马上和警察局联系,最后联系了中国大使馆,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并说,假如不能确定,可以先去警察局休息。<br/><span style="DISPLAY: none;">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span><br/>俄罗斯人的素质之高,令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感到非常惭愧。在莫斯科,根本不需要打车,只要一招手,就会有车停下来,坐上就走,有些收钱,有些不收钱,收钱的也便宜,因为俄罗斯的城市都非常大,莫斯科有很多人都兼职当出租车,政府从来不管。当然,很多人是真心帮助你,不要钱,而且,有时候你去的地方和他不同路,他还会为你绕一下,车自各种各样,有林肯,有拉达,也有丰田,什么车都能打到。<br/><br/>莫斯科的地铁,深大约有一百米左右,共四层,电梯上人们都自觉地站到右边,左边经常空无一人,后来才发现,左边是应急通道,是供那些有急事的人临时使用的,偶尔会有人急匆匆地从左边跑过,不论多么挤,人们都要留出一个通道,非常自觉。<br/><br/>莫斯科的红场,原本以为非常大,结果一看,连天安门广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太小了,克里姆林宫也可以随便进,游人可以随意地拍照游玩,没有人来干涉,只是有一幢办公楼,只能去到隔着一条街的地方,有红线,一过去,就有人吹哨子,提醒你不要过街(但没有警察过来),那条街大约六七米宽,连声人行道也就十米左右吧,经过询问才知道,那是总统办公楼,梅德维杰夫总统的办公楼就在二楼,每个人都能看见他办公室的窗子,距离普通游人的直线距离不过十五六米,当时我们开玩笑说,力气大些的人估计都可以把手榴弹丢进去。<br/><br/>红场侧面有一幢白色小楼,很小,有个俄罗斯语叫什么楼,比较拗口,没记住。这里是普京总理的办公室,这里的管理就更松了,游人可以直接上到楼梯,只有一个警卫,绝对不来管你,只要你别进到大门里面去,但是也很少有人去,俄罗斯好象对此并不感兴趣,只有一些外国游客去照相,俄罗斯导游说普京以前当总统就很随意,莫斯科人时不时都会看到他去上班,走克里姆林宫的一个侧门,很多时候没有警车开道,也从来不住在克里姆林宫。<br/><span style="DISPLAY: none;">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span><br/><span style="DISPLAY: none;">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span>俄罗斯的城市街道都非常宽,城市一般限速都是八十公里左右,但行人从斑马线过马路非常安全,有红灯的地方,只要红灯一亮,车子绝对停住,不管有人没人,没红灯的地方,只要你从斑马线一过马路,车子离你非常远的地方就开始减速,你只要一犹豫,司机就会非常友好地朝你挥手,让你先过,态度非常和蔼耐心。这个现象我在几个城市都试过,有人说,这是假的,但我告诉你,至少在俄罗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回来的时候,因为去赶<span class="t_tag">飞机</span>,到乘车的地方要过一条马路,斑马线有点远,有人<span class="t_tag">建议</span>不要绕,直接过去,当时马路上没有车,但俄罗斯导游坚定地说:宁可误了飞机,也要走斑马线。<br/><br/>俄罗斯人非常尊重妇女,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你是乘车还是在街边休息,只要女的一过来,男的全部起来让坐,无一例外,最典型是在公交车上,只要女的一上来,全部<span class="t_tag">男人</span>都条件反射试的站起来,从小学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马上全部站起来,坐一次公交车要站起坐下很多次,最后我们都懒得坐了。<br/><br/>俄罗斯人每个人好象都带着垃圾袋,擦脸的吃剩的反正只要不用的,全部放垃圾袋里,一遇到垃圾桶就丢进去。俄罗斯很多地方不能抽烟,在一些商场或公共场所,都有一些水缸一样的烟灰岗,男男女女一群人围着抽烟,非常自觉,导游说就连莫斯科的市长议员,都要到这里抽烟,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抽,大家都很坦然,没什么怨言。<font style="FONT-SIZE: 0px;">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font><br/><br/>俄罗斯很多地方都有排队现象,俄罗斯人对排队习以为常,非常瘦纪律,没有一个插队的。在圣彼得堡夏宫,叶卡捷宁娜宫,因为限制人数,所以要排队,大家都非常自觉,耐心地等着,而且每个人排每个人的队,几个小时,非常安静,很多人拿着书在看。在夏宫里,有很多雕塑是不能用手摸的,这些雕塑旁边有些有人守,有些没人守,我观察了一下,没有一个人去摸。当时有一个纯金的雕塑,我们以为没人,就伸手去摸,刚一触摸到,就听见哨子声(很奇怪,俄罗斯很多地方都喜欢用哨子),我们才发觉有个老兄嘴里含着哨子,警惕地看着我们。后来我们发觉,这位老兄实在很机械,假如你作势去摸,但没摸到你就停住,他就只是盯着你,不吹哨,我们试了几次,都是如此,最后大家都笑了,旁边的那些俄罗斯也无奈地笑了(但绝对是善意的,没有丝毫的敌对态度),我们也不好意思再逗他了。<br/><br/>俄罗斯有两样东西很多,<span class="t_tag">二战</span>纪念馆和列宁雕塑,俄罗斯人结婚都要去二战纪念馆献花,并在长明灯前默哀,而且俄罗斯法律规定只有新人才能靠近长明灯,其他人不能靠近,莫斯科的二战纪念馆规模宏大,最醒目的是,里面刻满了战死者的名字,每个战役都很多油画来表现,旁边的拄子或墙壁上全部密密麻麻的名子,从将军到士兵,没有任何区别。列宁雕塑则让我很奇怪,我原来以为都被撤除了,问导游,他说确实拆了很多,但也保留了一些,我问为什么要保留,他说因为俄罗斯还有很多人喜欢他,他们就不希望拆除,这些人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这很奇怪吗?”他反问。国家杜马每年都有人提议把列宁的遗体迁走,但每年都迁不走,因为总有很多人反对,每年都有人到红场示威,反对迁走,示威的人不但有老人,共产党员,也有学生甚至还有歌星,比较有趣的是,很多<span class="t_tag">美国</span>人<span class="t_tag">英国</span>人<span class="t_tag">法国</span>人也来示威,反对迁走列宁遗体,而且人很多,比俄罗斯人还起劲,说这是全人类的遗产,不能由俄罗斯自己说了算,国家杜马通不过,政府也没办法。<br/><br/>俄罗斯人身体非常好,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路非常快捷,俄罗斯象学校医院法院都没有退休制度,都是终身制,只要你自己愿意,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没人赶你走。<font style="FONT-SIZE: 0px;">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font><br/><br/>俄罗斯街上最有特权的人,是孕妇,只要孕妇一出现,那场面,绝对象我们的领导出巡,人们纷纷往路两边让,还不停地小身提醒,听导游说孕妇在莫斯科确实是特殊人群,只要她愿意,随时有警车为她服务,一个卢布都不收。</strong></p>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02#
高奇梅 发表于 2010-3-2 14:47:48 |只看该作者
斑竹的亿万礼品真可谓是礼重情谊也重呀!素林的大块头文章很好看!<br/><br/>这几天把我的电脑重新装了一遍,好用 多了。就是power point 不大好用,放不出声音来,现在接着折腾呢。不知哪位高手能有好办法让它出声?<br/><br/>
Взойдет она,звезда пленительного счасть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03#
郁蓓蓓 发表于 2010-3-2 17:29:12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本来挺爱喝茶的,人老了,常来这里坐坐,和熟悉的人聊聊天,解解闷儿,感觉挺不错。后来发现爱喝茶的人越来越少了,没人聊天,茶也就没味儿了,所以好几天才来大茶馆看一看。今天发现这里又热闹了,就也上来坐一坐。看来这里的规律是:热闹——冷清——再热闹——再冷清,希望咱们的茶馆不倒闭,永远开张。这里的茶客是十六、十七相逢,现在是六十多,向七十迈进了。不知到了八十,是否还能走动?</font></p><p><font size="5">春节过完了。老话说: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中秋节时经常碰到云遮月,雪打灯却少见,今年的元宵节却赶上了。因为家离得前门近,电视里也一再地宣传,所以本打算晚饭后去那里赏赏灯,不想雨加雪,路湿滑,只好在院子里转了转,不过还是拍到了雪打灯的照片。</font></p><br/><br/><br/>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04#
郁蓓蓓 发表于 2010-3-2 17:52:38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高奇梅:</font></p><p><font size="5">&nbsp;&nbsp;&nbsp; 你的问题可以试试这种方法:更改系统执行每一操作时的声音,例如接收电子邮件和清空回收站等。你可以先把回收站清空了,然后再试一遍。我以前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都是清空了回收站,就有声音了。</font></p>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05#
高奇梅 发表于 2010-3-3 09:06:28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问题已经解决了,说出来可笑,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喇叭连接不好!</font>
Взойдет она,звезда пленительного счасть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06#
冯素林 发表于 2010-3-3 22:24:57 |只看该作者
<strong>4同归于尽<br/>上回说到,这次波兰人又拉出来一个死魂灵2.0版——伪季米特里二世作为傀儡。这个伪季米特里二世是个身份不明的家伙,即使现在也搞不清楚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头。<br/><br/>不过和上次一样,波兰人需要的只是一个由头。说你是真的,你就是真的;说你是假的,你就是假的。很快,不仅波兰承认了这个死魂灵的真实性,就连伪季米特里一世的皇后玛丽娜也赶来承认这个季米特里的真实性。随后,伪季米特里组织起一支军队,再次向莫斯科进军。这支军队和伪季米特里一世的军队相比,不仅有大量的农民,还有大量的乌克兰哥萨克(尤其是第聂伯河流域的扎波罗热哥萨克),以及正规波兰骑兵部队。<br/><br/></strong><center><img width="650" alt="点看全图" src="http://pic.nipic.com/2008-07-16/2008716122354146_2.jpg" complete="complete" style="CURSOR: pointer;"/><br/><strong>列宾的《扎波罗热人复信土耳其苏丹》。乌克兰的扎波罗热哥萨克居住在第聂伯河流域,后来——如列宾这幅画——曾经坚决回绝了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对他们的招安。但是在这以时期中,他们扮演的角色并不正面。无论是在伪季米特里一世还是二世的军队中,都有相当数量的乌克兰哥萨克。不过要补充的一点是,当时的乌克兰尚在波兰的统治之下,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合并是在1648年。</strong></center><br/><br/><strong>1608年春,在沃尔霍沃战役中,波兰军队战胜了俄军,迅速推进到莫斯科城下。但是,伪季米特里二世并没有攻下莫斯科,而是满足于在莫斯科附近的图希诺村,组织自己的全套政权班子过沙皇的瘾——他拉起来了另一个波雅尔杜马,另一套衙门班子,还任命了大主教。因此,他也被称为“图希诺沙皇”。当然他的宫廷中,许多都是波兰贵族,不过也有许多见风使舵的俄罗斯贵族,在莫斯科当官的同时也在图希诺沙皇这里找一席之地。<br/><br/></strong><cente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sovmusic.ru/jpg/posters/ussr0429.jpg" complete="complete" style="CURSOR: pointer;"/><br/>在苏联时代,图希诺以“图希诺航空节”而闻名。Tu-95,Mig-23等系列飞机都是在图希诺航空节向世人展示的。这是一幅苏联空军的海报。</center><br/><br/><strong>害怕再来一次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又对波兰骑兵无计可施的叔伊斯基只好使出了杀手锏——请外援。1609年春,叔伊斯基向正在和波兰作战的瑞典求援,同时许诺将一部分领土送给瑞典人作为报酬。于是,瑞典在5月出动了一支1.5万人的军队援助俄军。<br/><br/>瑞典的参战使得波兰国王西吉孟德大为郁闷——不光是因为多了一个抢肉吃的强盗,更何况这个强盗还是你叔叔,这个就比较讨厌了。于是西吉孟德三世决定,自己亲自出马。<br/><br/>1609年9月,西吉孟德三世亲自率波兰军队侵入俄罗斯,围攻斯摩棱斯克。至于伪季米特里二世,由于不思进取,他很快被波兰人废黜。被一脚踢开的伪季米特里二世带着妻子(姑且这么说吧,我也不知到怎么称呼)玛丽娜逃到卡卢加,在那里他受到全城的接待并仍被承认为沙皇。不过,在1610年年初他还是被手下所杀,玛丽娜则被捕送往莫斯科。<br/><br/>但是这个时候,叔伊斯基的日子也不好过。1610年6月,波兰军队和俄罗斯-瑞典联军在克卢希诺村举行会。此战俄瑞联军由沙皇的弟弟季米特里·叔伊斯基带领。这支军队被看做俄罗斯的最后希望——结果,饶尔克夫斯基率领的波兰军队一举将俄瑞联军击溃。(有资料说,被波兰放生的瑞典降兵还转手占领了诺夫哥罗德。)<br/><br/>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反面的。舍因将军领导下的斯摩棱斯克仍然坚不可摧,叔伊斯基家族的将领米哈伊尔·瓦·斯科平-叔伊斯基也在1609年9月击败波兰军队并夺回了乌格利奇,但是这些都无法彻底挽回战场局势。<br/><br/>最终,1610年7月17日,莫斯科的贵族们发动政变,强迫沙皇叔伊斯基下台,并让他当了修道士。城内的贵族组成了“七波雅尔政府”。经过谈判,9月,莫斯科向波兰军队投降,西格蒙德之子瓦拉迪斯拉夫被拥戴为沙皇。而叔伊斯基也被交到波兰人手里,并在年底被押往波兰。1612年,叔伊斯基在距离华沙130 里的戈斯特宁城堡被杀身亡。 <br/><br/>两个沙皇的同归于尽,波兰人被拥戴为俄国沙皇,标志着波兰对俄罗斯的吞并。——俄罗斯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br/></stron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07#
冯素林 发表于 2010-3-3 22:49:00 |只看该作者
<strong>一<font size="6">个让吴晗先生暴走的错字</font></strong><font size="6">
                <br/>日前和几位编辑朋友吃饭,吃到中间,有两位工作比较狂热的家伙抛开梅菜扣肉又讨论起了稿子,中间冒出一句 – “今天,你搞日了没有?”<br/><br/>嗯?这什么词儿阿?<br/><br/>好奇之下一问才知,“搞日”一词原来是个典故,在北京编辑界颇为流行。可能近来穿越流行,仓颉经常在北京的大街上游荡,三天两头创造出“BT”“雷倒”之类新词,让字典追着改都来不及。大环境如此,作为文化人的一员,编辑们自然也不甘人后,这“搞日”一词,竟然是报纸上出了错字的意思。<br/><br/>这个词兴起来没多久。原来,某大报前些天发了篇历史评论,编辑一个疏忽,竟把“抗日”排成了“搞日”,一直到报纸上市了才发现。上头老总看见“搞日救亡运动”,抱着脑袋在屋里转圈,心说我们当年确实抗过他们一回,可是我们并没有搞他们阿!<br/><br/>这简直。。。<br/><br/>结果当班的编辑扣了五十块钱,“搞日”的典故,也就在圈里传开了,谁的版面出了错字,就是谁今天“搞日”了一回。<br/><br/>若不知内里究竟,看了这个词,真是不知从何说起啊。<br/><br/>实际上,据老编辑讲,排错字儿这种事儿在所难免,“搞日”这类错误也不胜枚举。而且仿佛冥冥之中自有神灵,一旦出错,常常错得十分可怕。<br/><br/>比如,文革之前,某报一次文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印错,竟然错成了“中国人民解散军”,报纸已经印了出来才发现,赶紧满街跑着往回收才避免一场灾难 – 犯这种政治错误,该报各级长官的乌纱帽个个摇摇欲坠。<br/><br/>有经验的老编分析,这种错误也有时代特色的,比如把“抗日”错成“搞日”,这明显是五笔字型造的孽,而“解放军”变成“解散军”呢?肯定和当时的铅字排列有关,“放”和“散”都是反文旁,当时这两个铅字位置是在一起的,排字工人一时眼花实在正常,但错得如此“政治”,不由人不怀疑那排字机跟地富反坏有亲戚关系。<br/><br/>根据大家说法,我国的正规报刊编辑制度一向还是比较严格的,文革时候,什么都乱,唯独校对丝毫不乱 – 这时候排出一个错字,常常就是政治错误,不被折腾得七孔流血,也得。。。八孔流血。这种事儿,谁敢尝试阿。<br/><br/>各级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比如周恩来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看《人民日报》的清样,据说颇抓出过不少问题来,并不是摆摆样子的。<br/><br/>但是,也有人比较宽容。<br/><br/>比如吴晗就是比较宽容的。他是旧文人出身,虽然作了北京市副市长,依然保留着一点儿喜爱潇洒自如的风格。这怎么形容呢?诸葛亮算是旧文人的偶像了,人家怎么说诸葛亮的?“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br/><br/>这种注重大的走向,忽略细节的性格,可算我国传统文化一种特色。它有提纲携领,主次分明的好处,也有不够细致,轻视数字的坏处,难以用好坏形容,只能说是一种特点吧。<br/><br/>吴晗就有点儿这种风格。<br/></font><b><center><font size="6"><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10/10/xin_50210051018014681257619.jpg" complete="complete" style="CURSOR: pointer;"/><br/>性情温厚的吴晗<br/></font></center></b><br/><font size="6">所以,在吴晗手下,偶尔报纸上出个错字什么呢,也未必会受到严格批评。这对于畏惧文字狱的朋友们来说,实在是件难得的好事。<br/><br/>不过,据说温文尔雅的吴晗也曾经有一次对校对出错发过火,这事情虽然怪异,却没法怪吴先生。<br/><br/>那是北京一家大报,一天刊登新闻,里面写道 – “北京市副市长吴哈”如何如何。<br/><br/>这报纸给吴晗看见,感到十分新鲜,北京市副市长是我吴晗阿,什么时候冒出个本家兄弟吴哈来?<br/><br/>于是一个电话打到报社。检查结果,原来是排字错误,加上校对不认真,让错字蒙混过关。报社赶紧向市长道歉,深表遗憾,请组织批评。<br/><br/>吴晗发火了?<br/><br/>那就不是吴晗了。吴晗很客气,不是弄错了个名字吗?他没怎么当回事儿。<br/><br/>不过吴晗的秘书和报社联系,还是认为报社应该做个更正说明。<br/><br/>报社这边赶紧应承。<br/><br/>第二天,吴晗拿过报纸一看,上面有更正消息呢。哦,报社行动够快的阿。<br/><br/>吴先生拿起来细看,只见上边写着 – “本报昨日XXX一文中‘北京市副市长吴哈’应改为‘北京市副市长吴哈哈’,特此更正。。。”<br/><br/>好脾气的吴市长看了什么反应?<br/><br/>那就不用我说了吧。。。<br/><br/>[完]</fon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08#
冯素林 发表于 2010-3-4 17:02:56 |只看该作者
<p>在这里转载一个关于日韩语的评论。给 同学们的 闲暇时间添些笑料:</p><p></p><p><font face="隶书" size="5">1)我公司以前一老总,90年的时候去美国出差,在纽约街头,拉住一MM,“KISS ME”“KISS ME”............<br/><br/>其实,他是现学现卖的“EXCUSE ME”,结果,走样了,还好,公司的翻译立马接上了,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br/><br/>2)听说,曲阜师范大学有很多外国留学生,他们都是来学中文的,想着曲阜是孔子的老家,学中文肯定没错,结果,学了一口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说出来的山东味普通话,那叫一个标准。 <br/><b>瞎聊日语、韩语,以及汉城的改名</b><br/><br/>韩语,以前国内一直称“朝鲜语”,大学有“朝鲜语”专业,学这个专业的出国深造的话,一般是去“金日成国际大学”。不知现在是不是改叫“韩语”专业了,但出国深造的话,应该大部分是去韩国了。<br/><br/>韩语、日语存在很多类似之处,在语言学的分类上,对于这两种语言的分类,都存在一定争议,但一般认为比较接近阿尔泰语系。两种语言都受到汉语的很大影响,但语法体系却与汉语不同。韩日两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比较接近,都有一些只用来表示语法作用的虚词,这一点是和汉语最大的不同。<br/><br/>在较早以前,韩语、日语都是只有语音,没有文字的。中国文化传入之后,古代的朝鲜、日本有一段时期都采取了用汉字记音的方式,如日语历史上曾经用到的“万叶假名”,就是全用汉字记音的。(这种例子,在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区域,似乎并不少见,例如关于蒙古历史研究的重要著作《蒙古秘史》,保存下来的版本就是用 “汉字标音的蒙古文”写的,够绕的吧?金庸写《九阴真经》里的那段“哈里虎”什么的怪字应该是受到这个启发)。<br/><br/>用汉字标音的方式,对于记录一些实词、包括从汉语直接借用的词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因为语法的不同,对那些单纯表示语法的关系的词,用汉字表达就比较麻烦,因此,朝鲜、日本两个国家后来都创制自己的文字。<br/><br/>日语是根据汉字的偏旁、草书等,创制了平假名,和汉字混用,同时还创制了片假名,与平假名一一对应,用来标音,或用来音译外来词汇等。<br/><br/>朝鲜则是由一位“世宗大王”主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韩国钞票上有他的头像)。有一种说法,当时负责这个工作的大臣,从窗棂(的影子?)受到启发,所以朝鲜文字看上去是一些横、竖、圈的组合。<br/><br/>现在我们看到的日语,包含汉字、假名两大类符号。所以中国人看日语,经常会猜出个大概意思,虽然经常是猜错,但总感到挺亲切^_^ 日语里的汉字,都可以用假名标注读音,有的也可以直接用假名写出来。据说很多日本年轻人写作的时候,用的假名多、汉字少,惹得老一代骂他们没文化,也不知实际情况是不是那么严重。<br/><br/>说起来,日语里的汉字在近代又为汉语提供很多新词,或者为一些词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革命、封建、物理、化学等等,这些新词或老词新意为汉语提供了很多新鲜血液。<br/><br/>至于世宗大王创立的朝鲜语(韩语),其实是一种拼音文字,不论是来自汉语的词汇、还是朝鲜语里原有的词、表明语法结构的词,一股脑儿的写成拼音。这样做的好处是,学起来方便,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把所有的东西读出来了。(就像我们学了汉语拼音a o e i u,就能读所有用汉语拼音写的文章了,当然会很费劲)。<br/><br/>这样做也带来两个大问题:一是知其音而不知其意;二是有大量的同音不同意的词,容易造成混淆(想想读一本全部用汉语拼音写成的书,是什么效果?xiang xiang du yi ben quan bu yong han yu pin yin xie cheng de shu,shi shen me xiao guo?)。考虑到韩语里没有zh、ch、sh等卷舌音以及f、z等辅音,在对应成汉字时,大致变成z、c、s、p、j,所以同音字就更多了。举个例子, “釜山”,是用汉字表示的地名,在韩语里的音大致相当于“普三”,而蒲扇,也差不多是“普三”,而如果让韩国人说“房子”呢,他们会说成“胖鸡”……<br/><br/>这样一来,韩语里就包含三类词,一是从汉语引入的,读音也也跟汉语基本一致的词,越到高级词汇,这类词的比例就越高,例如:先生、邮票等;绝大部分的地名,也是这类词,如:釜山、仁川、汉阳、济州岛等,这类词翻译成汉语时,音、意都能跟韩语对应。<br/><br/>二是韩语里固有的,没有直接对应的汉字的词,例如大米、泡菜之类,这类词翻译成汉语时,只能意译,没有读音的对应。<br/><br/>三是表示语法结构的词,翻译成汉语时,只能体现在句子的结构中,无法作为一个词来直接翻译,例如:思密达、哈密达……<br/><br/>还有一些词汇,既有韩语固有的表达方式,也有从汉语引进的词汇,例如表达感谢时,可以说“噶撒 哈密达”,前两个音就是汉字的“感谢”,这是很正式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说“考马普 思密达”,也是表示谢谢的意思,用的韩语固有词汇,用于一般的寒暄。<br/><br/>数字的表达方面,也有这种情况,韩语本身有数字(哈娜、吐、塞、耐、她骚、要骚……),同时也使用汉字的数字(伊尔、一、仨目、仨、噢、由、七、趴……能看明白吧,好像哪里的方言口音,就是一和二分不清,嘻嘻)。两套系统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过如果超过了一百,就不论什么场合,全部用汉字这一套了(似乎韩国人的祖先数学有点儿那个?)。<br/><br/>韩语创制后的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得到推广,有身份的人仍以能写汉字为荣,官方的文件,大部分也是以汉字为主,辅以必要的表明语法结构的韩语词汇。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韩国(朝鲜)在二战后独立。南北两方的早期领导人,汉语水平都很高,如金日成、李承晚,用汉语写个诗,跟玩儿似的,比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的水平都高很多。<br/><br/>不过,独立以后,南北两方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去中国化”的措施,大力推行韩语(朝鲜语),限制使用汉字,所以现在年轻人已经普遍不认识汉字了。汉字只限于在一些重要场合的零星使用,例如前段时间卢武铉的葬礼上,我们还能看到“大统领”的字样。<br/><br/>说起前几年的“汉城”改“首尔”,也跟韩语的特点有关。汉城,本来是个汉字的名字,属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类情况,所以不存在翻译问题。问题是,韩国独立的时候,把汉城这个城市的名字改了,改成了属于第二种情况的韩语固有词汇,意思是“首都”,发音嘛,对中国人来说,听起来似乎更接近“骚吾儿”。这样的话,要翻译成汉语的话,如果意译,那就是“首都”,这个我们肯定不干,这不乱套了吗。要音译呢,又怪麻烦的,所以就一直使用这个城市原来的名字“汉字”了。说起来这也没错,老外不是还把北京叫“北平”嘛,据说俄语里管中国叫“契丹”呢,我们也没让人改啊。<br/><br/>可是架不住对于韩国人来说,中国太重要了,所谓“必也正名乎”,再加上中国有关部门的耳根子一软,结果,就成了“首尔”了。不过这个对一般人也没啥影响,爱怎么叫怎么叫吧,反正我还是觉得“汉城”叫起来上口。至于“骚吾儿”?谁爱叫谁叫吧……</font></p>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09#
冯素林 发表于 2010-3-4 17:35:31 |只看该作者
<strong>“自己人”外一篇<br/>废话少说,故事开始……<br/><br/>刑总每年都会招新人,然而每年也会有不少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调走或者离职。<br/>那一年,又来了一个北京警察学院的小兄弟(现在该学院已经整体并入中国公安大学),小兄弟农村出来的,比较腼腆,比较老实,跟俺们说话都脸红,尤其是遭遇法医大姐“调戏”他的时候,那小脸,红的能直接当交通信号指示灯。<br/>第一次带他出任务,其实都不能算是任务,新刑警分配,都要下派锻炼一段时间,然后各分局各总队(主要是治总)再锻炼一段时间,第一混个脸熟(也没啥用,这我后面会讲到),第二,也算熟悉一下北京警方系统(依然没啥用,我也下去锻炼过,一天不少,在河里,还是在体制构成方面被河内诸贤批驳得体无完肤呵呵),那次就是下派。<br/>纯粹的搂草打兔子,涉黑归刑总管,大黑打完了,底下还有一些小黑,也就是痞子小混混,上头说,派几个熟悉情况的下去支援一下,收尾做的利索点。<br/>刑警抓小混混?牛刀杀鸡啊。老大一琢磨,让小x跟着锻炼一下吧。<br/>于是他就来了……<br/>收网就很简单了,堵路口而已,小混混也没枪,更不敢跟警察们玩刀,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治安拘留最多一两年徒刑的结果,一个一个都明白的紧。<br/>因为他没经验,就给了他一个小混混比较不可能去的方向守。<br/>赶巧了,就有一女混混,不开眼的撞进了小x“布防”的地界。<br/>“请你不许动!”小x这一嗓子其实音量不小,调门也挺高,估计跟老孙有一拼,就这请你俩字,坏了一锅汤,味道全变了。<br/>那姐们犹豫了一下,还真不跑了,走过去绕着小x转悠,一边转悠一边乐:“小弟弟刚来的吧?还嫩呢,姐姐走了啊,咱们回见。”<br/>“你~~你别走。”我倒,这话怎么这么像那啥啊~~~<br/>“呦,舍不得姐姐啊,下次姐姐找你,便宜。”女混混也不傻,知道再不走就真来不及了。<br/>小x想伸手抓她,女的穿的挺少(收网都是凌晨,谁大晚上睡觉穿得那么齐整啊?),又没地方下手,只能绕着她跑,急得都快不行了。<br/>姐们哈哈一笑,转身打算甩开他的时候,其他人来了,一派出所的老警油子往她面前一站,女混混立刻老老实实一动不动,身板挺得倍儿直:“长行市了?还知道欺负新人呢,他再新,也是警察,你再怎么折腾,也是混混,自己拷上,走吧。”<br/>……<br/>从此小x奋发图强的要跟我们学习喊话,简单说就是这么几句:<br/>别动,警察。<br/>老实点。<br/>再跑开枪了。(这句比较扯,北京警枪管制太严了。)<br/><br/>别说,苦练了几天,还真有长进,几句话喊得有模有样了。<br/>那次是一次蹲点,但是点设的有些诡异,距离嫌疑人非常近。为什么设在这,我也不清楚。<br/>因为距离近,所以说话都不能大声,只能小声说。<br/>不知怎么地,小x负责给我们送饭。<br/>我倒班下来,看见小x正打算送饭,就多问了一句,到了那,大哥们开门之前问你是谁,你怎么回答?<br/>警察。小x的嗓门一如既往的敞亮。<br/>当时我立马就不困了(蹲点值班,超级累,下来都困得不行),这嗓门,差点没把我魂吓出来。<br/>这哪行?我告诉他,我们那点距离目标非常近,你这么大声就惊了,再说,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你这么跟自己人说话的么?<br/>小x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正好领导找我,我打着呵欠就过去了。<br/><br/>然后,小x按照规定时间送饭,里面的大哥问一句:“谁啊?”<br/>据小x自己说,当时就懵了,经过紧张的短暂的思考之后,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居然捏着嗓子憋出一句:“自~~自己人。”<br/>里面的大哥们又不敢大声笑,小声笑,小脸都憋绿了……<br/><br/>据说,当时大哥们的脑海中,佩斯老师活灵活现的汉奸形象顿时跟小x灵魂附体,小x不是一个人在战斗!!<br/>队长,别开枪,别开枪,是我~~~<br/><br/>小x前传 <br/>大家还记得前面说的害羞的小x么?<br/>这个故事就是小x前传。<br/>我知道也许不少人在不少地方见过这个笑话,但是,老柒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我说的这个,才是原版,但是,可惜,不是发生在北京,在故事里,我只是引用了北京的背景,大家不要深究。<br/><br/>小x虽然是农村出身,很害羞,但是,他有一项特长,起码在他那届,无人能及。<br/>那就是:普通话说得极其标准。<br/><br/>于是,在普通话比赛绝对技压群雄之后,小x得到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北京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总台接线。<br/><br/>于是,杯具发生了。<br/><br/>我清楚的记得,那天下着雨,还很大,小x的声音突然在刑总的大喇叭里响起:“总队全体人员注意,总队全体人员注意,x地区发生恶性群体斗殴案件,打伤多人,形势已经失控,前期赶到现场制止的一百一十名民警被打伤。重复……”<br/><br/>当时刑总特警支队全体成员一百余人,预备队五十余人,2分钟之内集合整队对完毕,乘坐特警专用车呼啸而去。<br/><br/>其他所有留守人员,全副武装,枪库都领空了,乘坐大轿车,呼啸而去。<br/><br/>因为x地区距离刑总非常近,而估计附近唯一具备制止该事件的力量的国家强力机构,也只有刑总了。<br/><br/>特警支队赶到的时候,RSDS(北京特勤组,一支24小时战备力量,以军队退伍空降,海陆,特战队员为骨干,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最精锐武装保卫力量。)已经赶到了。<br/><br/>直接从直升机上索降包围了现场,占据了制高点。<br/><br/>那是一个建筑工地,打架的的确不少,得有百十人。<br/><br/>直升飞机的大灯晃得所有人都睁不开眼,只有RSDS和特警们带着特种战术眼镜才能看清情况。<br/>大家第一时间就是分开人群,搜寻伤者,尤其是那一百多警察兄弟。<br/>所有的警察都是虎视眈眈,目放杀气,神色严峻。<br/><br/>打架的都吓傻了,那可是荷枪实弹,还有重武器,天上飞机突突突,哪还有敢乱动的?谁见过这么大动静?<br/><br/>在一片虎吼中,所有打架斗殴分子乖乖的听从警察的指挥,被分流,分割,包围,蹲在了指定地点。<br/><br/>但那一百多警察踪迹全无,只有两个受伤的警察昏迷不醒,经过简单包扎之后,医生认定伤势不重,轻微脑震荡,昏迷而已。<br/><br/>特警队长一把揪过带头闹事的,一声厉吼:“其他被你们打伤的警察呢?”<br/>带头的都快被吓昏了:“还其他?警察大哥啊,就这两个,我们不是故意的,人太多了,误伤误伤啊……”<br/>队长愣了,马上对电台里面又是一声大吼:“小x,到底怎么回事?”<br/><br/>其实那则协查通报是这么写的:“通知刑总,x地区发生恶性群体斗殴案件,打伤多人,形势已经失控,前期赶到现场制止的110民警被打伤。”<br/>因为是电传,小x又没经验,把110认作人数了。<br/><br/>本来,小x应该被严惩的,但是后来这事被局座大人知道了,认为,电传的通告也有问题,这么传达就是容易引发歧义。<br/>于是下不为例,但是报警总台,是再也不敢让小x继续留在里面接线了。<br/><br/>于是,刑总总队长大手一挥,你们不要我要,这小子不错,是块干刑警的好材料。<br/></stron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10#
冯素林 发表于 2010-3-4 17:35:48 |只看该作者
<p><strong>转载一些笑料:</strong></p><p><font face="隶书"><font size="5"><strong>六扇门那些事儿</strong>
                                <br/>1<br/>本文重点描述中国大陆公安,国安,高检,高法,司法,监察留个部委的趣闻,有的是我亲见,有的是我听说,有的是我根据一些事情加以杜撰,润色,改编。还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国的警察朋友们的描述,有的是警务交流,有的是网上扯淡。<br/>大家请勿对号入座,认真了你就输了。<br/>1对面的同行你看过来<br/>两岸的一些警务交流,需要由当地保密局与当地国家安全部门参与协调。<br/>这个规定不是强制性的。<br/>比如很多警务交流,安全部门就不参与。<br/>但是保密局这样的部门却几乎都得参与旁听。<br/>倒也不是为了监视,而是,保密局作为党务协调机构,负责国家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对政法委工作起到强有力的补充,倒不是完全的监军角色。<br/>保密局很好玩,除了保密总局,下面所有的分支机构,一律都是局,没有分局,支局之类的结构。(补充:国务院保密局与中共中央办公厅保密委员会,只能完全重合,属于我国特色之一,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br/><br/>书归正传,首都机场接到人之后,安排好酒店下榻,接下来就是正常的接风洗尘饭局。<br/>我方警务领导介绍到保密局干部的时候,一时也没多想,随口一说:“这是市保密局的同志,x处。”<br/>对面的同行表情大惊失色:“怎么你们这边还保留着保密局这样的机构?!!”<br/>我方领导很纳闷的说:“一直都有啊?”<br/>对面的同行很多人表情都变得奇怪起来,然后对面的“督导”(对面警务机构里的一种职务,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干啥的,类似这边的政委—补充:此文作于 2007年,09年,事后从一个台湾的巡警那里了解到,督导不是政委,而是一种高阶警务人员的职称,据他说,全台湾的督导,不超过150人,而全台湾的警察总数大约7w。折过来的话,类似大陆的警监。但是在我写这个的时候,还不知道。感谢这位刚入行的台湾警察。天下警察是一家。)跟我方领导交头接耳一番之后,才发现,是个误会。<br/><br/>台湾曾经设有国防部保密局,即改组之后的军统,后在台湾横行一时,然后撤销,余部改组为“军事情报局”;原中统改组成党通局之后,在台湾几经改组,现在余部叫“国防部电讯发展研究室”。<br/><br/>但是大陆的保密局,跟台湾当年的保密局,虽然名称一样,职能完全不一样啊。<br/><br/>误会解开,于是一顿饭吃得顿时有声有色起来,大家的气氛也融洽了很多。<br/>2<b>我是公安</b>
                                <br/>既然是交流,那么,出勤就是必不可少的。<br/>对面的同行对我们的警服爱不释手,原因很简单,台湾很暖和,没有警用冬装,而交流是在初冬,已经比较冷了。<br/>警用冬夹克,冬作训,冬大衣,不管从面料,还是款式,都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冬夹克的毛领,很是威风。<br/><br/>然后就是执勤。<br/>敬礼是不用教的,虽然有细微差别,但是老百姓看不出来。<br/>不过一张嘴,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我们,集体笑瘫……<br/><br/>走过去,敬礼:“你好,请问需要帮助么?我是公安。”<br/>公安?<br/>啥玩意?<br/>猛地一听我都没反应过来,因为台湾的国语说话虽然也是普通话声调,但是腔调却很奇怪。<br/>几十年没听过自己称呼自己公安了。<br/>老百姓也愣了,估计他心里也在合计:这哥们不会是冒充警察吧?<br/>然后那哥们犹豫了犹豫,问了一句:“我没啥要帮助的,警察同志您是哪的人?”<br/>“台北林坪。”兄弟回答得很干脆。<br/>“啥?咋地?打过来了这是?”<br/>……<br/><br/>啥都别说了,我基本上已经口吐白沫笑抽了。<br/>对面的宣传,这边的警察不叫警察,叫公安。<br/>3.</font></font><font face="隶书"><font size="5"><b>你们大陆的治安太好了<br/></b>对面的警察出勤,不管巡警刑警,都是配枪的。<br/>大陆警察出勤~~~~<br/>就比较杯具了。<br/>比如北京,刑警没任务,都不配枪。<br/>外地好些,上班发枪,下班上缴。<br/>云南西域吐蕃特例对待,下班不用缴枪。<br/>对面的警察在这边出勤就变得很害怕了,因为警用八件套,虽然有一个枪套,但是那里面是一把激发橡胶子弹的气枪,那玩意打在身上一块红,打在头上一个包,冬天衣服穿得多,估计疼都不疼。<br/>对面的兄弟们就心虚的问:“不带枪执勤,出了危险怎么办?”<br/>我们故意逗她们:“看过电影董存瑞么?”<br/>没想到对面的同行点点头,来之前受过培训,知道这人,一个勇敢的,用自己身体当之家引爆炸药包的战士。<br/>我们很惊讶,接着问,那你们知道黄继光么?<br/>又是点点头,跟美国人对抗的英雄,用胸膛堵机枪枪口,了不起!<br/><br/>我们郑重其事的说,如果遇到劫匪有炸弹,就当董存瑞。<br/>如果遇到劫匪有枪,就当黄继光。<br/>对面同行脸一下子就绿了。<br/>立马就有人给督导打电话,我们赶忙制止,为了避免事情闹大,跟他们说了,不用成仁(我靠,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有种时空倒流的感觉,听了小三十年的“牺牲”,猛地一听成仁,我居然想到了教育片和某用品点,我错了!),我们这边治安很好,一年都没几次需要用枪解决问题的时候。<br/><br/>对面的同行将信将疑。<br/>有了昨天的经验和教训,公安,是打死也不会说了。<br/>但是(我不知道对面是怎么宣传这边的治安的,不过我猜,不会是什么好话,因为从那些兄弟的眼神就能看出来,完全的不信任你们这边治安这么好啊!),还是会闹笑话。<br/><br/>虽然带着的是塑料气枪,对面的同行还是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质,走路左手拿着警棍,右手扶在塑料气枪的枪套上,配合我们发的制式的墨镜,那叫一个飒!<br/>我们都心里暗自合计,你说都他咩的是一身衣服,怎么人家穿起来走路就显得这么酷捏?<br/><br/>然后遇到纠纷,上前,右手敬礼,问话,得到的都是“没事没事”“不用不用”“我们闹着玩呢”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br/><br/>一天下来,走了几十公里,别说枪了,就没遇上一起需要警械解决的事件。<br/>搞得最后晚饭时候,对面的同行对我们这边的治安大加赞扬,拇指竖的老高。<br/><br/>其实……<br/>嘿嘿,兄弟们,你们走在大街上,遇到一个左手拎着警棍,右手扶在枪套上,戴着墨镜,帅呆了酷毙了的警察,询问你有事么?<br/>你会咋说?<br/>只要脑子没进水,都应该知道这种猛人惹不起吧?<br/><br/>靠,这扮相,大陆的公民谁还敢说有事啊?<br/>这不是脑子进水外加对不起党跟国家多年的教育么?<br/></font></font></p>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11-23 22:24 , Processed in 0.042891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