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马可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班新茶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61#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2-9 20:06:44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1991年12月25日,随着克里姆林宫上红旗的降下,苏联这个红色巨人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取而代之的是15个独立的前加盟共和国,而最大的俄罗斯成为苏联的继承者。于是,不久前在八一九中站在坦克上演讲的叶利钦——现在他是俄罗斯的总统——成为了克里姆林宫新的主人。但是,虽然江山变色,虽然沙俄时代的白兰红国旗再次飘扬,但是老叶同志依然没有跳出这个铁律(那是,有安德罗波夫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a/%D0%91%D0%BE%D1%80%D0%B8%D1%81_%D0%9D%D0%B8%D0%BA%D0%BE%D0%BB%D0%B0%D0%B5%D0%B2%D0%B8%D1%87_%D0%95%D0%BB%D1%8C%D1%86%D0%B8%D0%BD.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br/>叶利钦是个富有争议的人,但是有一点绝大多数人还是同意的——他挑了一个很不错的接班人。这个人就是前克格勃、柔道高手、超级硬汉、杰出的好男人、纯爷们的优秀代表——普京同志。当然,普京同志不是像苏联领导人那样秃一大块,但是他的头发也是在说不上多……<br/><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a3.att.hudong.com/21/74/01300000016998118967469624121.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还是很有型的啊<br/><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chinaorg.cn/new/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090730/0016ec038ee50bdb49961b.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有可能是……总理…………<br/><br/>2008年,在坚决不连任的普京的支持下,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成了克里姆林宫新的主人。5月7日,梅德韦杰夫就任俄罗斯总统。<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bundpic.com/upload/images/7/8336e2a02942cb5f9129597928f0112d.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其实小梅同志也是很帅的……<br/><br/>随后俄罗斯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局面——总统总理角色互换不说,从来都是以“独裁”闻名的俄罗斯,第一次迎来了两个“最高领袖”——没办法,这个总理太牛叉了,牛叉到总统都是跟着他才混出来的。结果就是,按照河友霜迹板桥的说法,“普京去当总理我才反应过来俄罗斯还有个总理,前几天看到梅德韦杰夫的新闻,我才想起来俄罗斯还有个总统……”</font><a href="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88645"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font size="4">链接出处</font></a><font size="4">在这种背景下,偶尔传出梅普二人不和的消息</font><a href="http://news.sina.com.cn/w/2009-01-13/035015022505s.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font size="4">链接出处</font></a><font size="4">再正常不过了。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梅德韦杰夫的头发确实不算少……<br/><br/>——信了吧?<br/><br/>这个理论的用处只有一个——对克里姆林宫可能发生的人事变动进行预测。<br/>比如,如果有人说“伊万诺夫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任总统”,那么你可以问他:“哪个伊万诺夫?”如果他说伊戈尔.伊万诺夫就算了,但如果他说是谢尔盖.伊万诺夫,那么你可以好好的嘲弄他一下——道理很简单,有头发茂密的梅德韦杰夫在前面,谢尔盖.伊万诺夫是断然不会重蹈安德罗波夫的覆辙的,虽然他曾被视为普京的接班人、梅德韦杰夫最有力的竞争者,但是权力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啊……<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6/11/xinsrc_7cc2e8e2ee014d1b9e3ff658bbd632b8.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nen.com.cn/72341298102665216/20051115/492723.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这下,不用说也知道谁是伊戈尔,谁是谢尔盖了吧?</fon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2#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2-9 21:44:02 |只看该作者
<strong><font size="4">克里姆林宫的周期律(下)不要得罪伏特加!<br/></font></strong><div class="pQuote"><font size="4">同志,站直了!趴下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br/>——苏联禁酒口号</font></div><br/><font size="4">有人说,俄国史就是伏特加史。这话可能有点过,但是酒——尤其是伏特加——在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地位确实是无可替代的。<br/>俄罗斯人好酒是源远流长的。据说988年“罗斯受洗”的时候,弗拉基米尔大公抛弃伊斯兰教就因为伊斯兰教禁酒。他的名言是:“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一大快事。不过那时候还没有伏特加,最早的伏特加据说是14世纪由意大利人传入的。从此以后,俄罗斯人民在喝酒的道路上前仆后继——<br/>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律的同时,不仅仅贡献了伏特加酒的标准配方(40%的酒精兑60%的水),甚至连伏特加的名字也是他取的。<br/>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经常往返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每次必备的行李就是一大桶酒,沿路每经过一个小站,他就根据对这个小站的喜好程度,斟上数量不等的伏特加。他曾经说,如果一路无酒,那才是“苦难的历程”(《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是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包括《两姊妹》、《1918年》、《阴暗的早晨》)。 <br/>1977年,波兰人声称自己才是伏特加的真正原产地,苏联无权使用“vodka”这个名称。紧张的苏联人将为伏特加正名的重任交给了历史学家波赫列布金,后者不负众望,著文论称波兰人酿造伏特加晚于俄罗斯数十年。——若干年后,波赫列布金在莫斯科南郊的家中被杀,传说是波兰人下的手……<br/><br/>当然,对伏特加影响最大的还是政府。早在彼得大帝时代所颁布的法令,沙俄士兵每天能得到两大杯酒。彼得大帝还建立了国家对伏特加生产的垄断机制,并用这笔收入负担战争经费。而尼古拉二世为保证战争经费,曾在“一战”中同样把持着伏特加专卖权。随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克里姆林宫重新成为苏维埃俄国的核心,伏特加和政府的关系也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br/>禁,还是不禁,这是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克里姆林和伏特加之间产生了各种纠结。当然,在多次纠结后,诞生了另外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不要得罪伏特加,否则你会挂的很难看!<br/><br/>无厘头的是,据说十月革命也与伏特加有直接关系。——托洛茨基在《伏特加,教堂和电影院》一文中说,革命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工人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伏特加专卖权。(这个庸俗的托派头子……)但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一度实行禁酒政策。伟大的列宁同志教导我们:“伏特加和其他流毒会把我们领回到资本主义时代。”<br/>问题是,让俄国人不吃饭可以,不喝酒?没戏。看到情况不对,在群众的压力下,上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政府不得不撤消禁酒。不过作为伏特加的替代品,苏俄开始生产一种叫“里科夫加”(以财长阿列克谢·里科夫命名)的含酒精饮料,此酒因酒精含量稍低而较伏特加更为温和。不过这个“稍低”是多少呢?35%。<br/>斯大林上台后,伏特加的生产继续受到扶持,甚至上升到国防的高度。1930年9月1日,斯大林在给莫洛托夫的信里说:“我认为需要增加(尽可能地)伏特加酒的生产……以使我国的国防得到真正和认真的保证。”苏德战争打响后,伏特加更成为红军战士的必备武器,每名士兵都有定量的伏特加配给。战士们不仅可以在冰天雪地的战壕里借酒驱寒,喝光了的酒瓶子还可以用来调制“莫洛托夫鸡尾酒”还对付德国坦克(这是俺的演绎,好像战士一般用金属的酒壶更多)。不少俄罗斯人至今还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打赢纳粹,靠的是两样:伏特加和喀秋莎。结果是,42年12月一个月,红军就喝掉了569万升伏特加。当然,伏特加给了斯大林巨大的回报——苏联从莫斯科一路打到柏林,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彻底歇菜,苏联成为二战后的超级大国,还控制了半个欧洲。<br/>斯大林之后,是逢斯大林必反的赫鲁晓夫。当然,在酒的问题上赫秃子也改弦更张了。赫鲁晓夫本人也不好酒,(当然也有人说赫鲁晓夫在小范围内酗酒很严重)据说他有一个特制的酒杯,这个酒杯乍看上去不小,不过只能装一点酒,却看着像一大杯酒。赫鲁晓夫不仅自己不喝,还不让苏联人民喝酒。1958年5月,在赫鲁晓夫兼任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两个月后,赫鲁晓夫就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名义发布禁止酗酒的命令,冒冒失失向伏特加开炮了。然后?然后赫鲁晓夫同志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1964年,他被勃列日涅夫等人一脚踹出克里姆林宫,被解除一切领导职务,从此退出苏联政坛。他的死讯应该是苏联领导人中最寒酸的:“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个人退休金领取者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逝世,享年七十八岁。”(《真理报》)<br/>赫秃子是第一个败在伏特加面前的,但不是最后一个。<br/>接替赫鲁晓夫的勃列日涅夫是个伏特加的疯狂爱好者。虽然有资料说1972年,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下文决定加强措施打击酗酒行为,但是这根本没有效果,甚至连勃列日涅夫本人也明白——1970年的某天,葛罗米柯和勃列日涅夫共同返回莫斯科。车上葛罗米柯开口说道:“列昂尼德·伊里奇,我们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要全变成酒疯子了。”勃列日涅夫沉默不语。五分钟后,勃列日涅夫突然说道:“安德烈,俄罗斯人民离了这个什么也做不了。”——更神奇的是,据说勃列日涅夫时代,政治局成员们在甚至能在红场阅兵的时候,站在列宁墓上的讲台后偷偷喝酒!<br/>跳过老安老契两个老病秧子,下一个就是(背书)伟大的资本主义战士、资产阶级革命家、地下工作者、米帝国主义的忠实盟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苏联首任兼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同志。他也是反对伏特加的先锋——当然,他最后输的很惨很惨……<br/>话说1985年5月,刚刚当上两个月苏共总书记的他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从此,苏联历史上最为激烈的一次反伏特加运动就拉开了序幕。<br/>为了打倒伏特加,戈尔巴乔夫采取的手段不可谓不血腥——大量伏特加酒厂被关闭,大部分酒类商店遭取缔,就连苏联驻外使馆也禁止用酒,甚至不少地方用来酿酒的葡萄园也被铲平。于是乎,戈尔巴乔夫被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授予了一个光荣称号——“矿泉水总书记”。<br/>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课不是中国人民的特产。被酒逼急了的苏联人民的创造性也是相当可以的。不是不让卖了吗?我们自己做“萨马贡”(自家酿的白酒)。结果就是,用来酿酒的白糖迅速脱销。如果再不行,或者一时找不到应急解馋的,就找各种含有酒精的东西来替代,哪怕是不能喝的东西——比如古龙水和工业用酒精等。对了,另一个后果就是,啤酒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可是直到现在,俄罗斯人也不认为啤酒是酒精饮料……<br/>可能戈尔巴乔夫本意是好的,但是这对被“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种种口号折腾下的的苏维埃政权来说后果是严重的。因为禁酒,戈尔巴乔夫更加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以致有人说,真正把苏联闹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的禁酒令。</fon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3#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2-9 21:53:34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一个著名的笑话——<br/></font><div class="pQuote"><font size="4">人们排起长队买伏特加,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人们问他是否真的杀了戈尔巴乔夫,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长!</font></div><br/><font size="4">——小样,跟伏特加过不去?不仅你下去,连这个国家也得跟你一块搭进去……<br/><br/>苏联解体后,上台的叶利钦,那可真是个能喝的主,每次出访都要带上成箱的伏特加。当然老叶喝酒也喝出很多段子,诸如因为喝酒曾经耽误了和爱尔兰总理雷诺兹的会谈,命令已婚的副总理涅姆佐夫将瑞典公主娶回家,还抢过军乐队的指挥棒硬充指挥……<br/></font><center><font size="4"><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diqiucunw.cn/attachments/2009/03/1_200903082103352Crlc.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说明一下,老叶喝的不是伏特加,是白葡萄酒</font></center><br/><font size="4">叶利钦之后,接班的是纯爷们、真汉子普京同志,然后是则是梅德韦杰夫。不过,两个人都不是伏特加的爱好者——普京喜欢啤酒和葡萄酒,而小梅同志则直奔没度数的矿泉水。在他们的带动下,伏特加逐渐又开始不被待见。事实上,自打普京上台禁酒的措施就一直没断——当然,事实上也没多大作用:<br/>2000年2月,刚刚上任的普京就要求将伏特加的价格在本月底前至少提高30%。<br/>2006年8月30日,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个新禁酒令《限制零售及饮用啤酒及其制品的法律》。<br/>此外在普京的提议下,俄国家杜马曾通过《广告法》修正案,禁止电视台在每天早上7时至晚上22时的时段内播放啤酒广告。<br/>就在不久前,梅德韦杰夫命令还普京制订限酒法令</font><a href="http://news.sohu.com/20090912/n266677836.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font size="4">链接出处</font></a><font size="4">。不过比较奇怪的是,虽然得罪了伏特加,但两人的支持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下滑。甚至普京还受到很多群众(尤其是女青年)的欢迎。也许江山变色后,这条规律也就失效了?<br/><br/>最高指示:<br/></font><div class="pQuote"><font size="4">吸烟和酗酒成为我们真正的灾难。——普京<br/>酗酒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全国性灾难。——梅德韦杰夫</font></div><br/><font size="4">在这样的前提下,普京和姐夫恐怕不会对下面的产品感到高兴——<br/></font><center><font size="4"><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180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7/30/2/28/12375306735g215.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普京牌伏特加<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186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7/30/2/28/123752e8d1dg213.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姐夫牌伏特加</font></center><br/><br/><font size="4">结论:<br/>“不管谁当政,俄国人永远都是被伏特加劫持的人质。”<br/>——不管是喝酒的还是不喝酒的,都是。</fon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4#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2-9 22:05:17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下面是几张苏联时期的戒酒海报(只翻译大义,不保证精确)<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sovmusic.ru/jpg/posters/ussr0001.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酒精——生产的敌人<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sovmusic.ru/jpg/posters/ussr0137.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伏特加的后果(那几个俄语词懒得查了,大概意思也就是喝多了就挂了)<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sovmusic.ru/jpg/posters/ussr0179.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反对酗酒不能光动嘴皮子<br/><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sovmusic.ru/jpg/posters/ussr0175.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别扎堆喝酒了 <br/><br/>下面是回贴的补充材料:<br/></font><font size="4"><font color="#05006c">伏特加 俄罗斯的神(图)<br/></font><font class="f14" id="zoom">苏共党内的确不乏醉汉。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喝得酩酊大醉,叶利钦甚至用炫耀自己喝醉过来勾引女人,以显示自己与平民一样。</font>
        </font><p><font class="f14" id="zoom" size="4">  1985年5月,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总书记刚两个月,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从此,戈氏拉开了与伏特加的斗争序幕,他相信自己能够获得人们的支持,因为一个对两百家工厂所做的调查显示,工人们虽不赞成禁酒,但都支持对饮酒加以限制。然而,这场禁酒运动最终仍演变成了苏联官僚制度的另一个笑柄。</font></p><p><font class="f14" id="zoom" size="4">  戈尔巴乔夫关闭了伏特加酒厂,取缔了大部分酒类商店,禁止苏联驻外使馆用酒,甚至还用推土机推倒了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库班河流域的葡萄园,这一切无不令酒乡俄罗斯举国嚎啕。后来,戈尔巴乔夫得外号“矿泉水总书记”。</font></p><p><font class="f14" id="zoom" size="4">  随后,如戈尔巴乔夫所料,丈夫们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生育率自然提高了,人均寿命也延长了。但是,戈氏没想到的是,苏联国内出现了食糖短缺。人们抢购并且储藏食糖,是为了在家里酿酒。更令戈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开始饮用各种有毒的致醉品,比如制动液,俗称刹车油。我还记得在那时看到过的一个商店标牌,那是在伏尔加河北端的一个小镇上,标牌上写:“古龙水,下午2点供应。”</font></p><p><font class="f14" id="zoom" size="4">  也许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家乡是非常不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市,那里的人都习惯喝红酒,所以他不知道伏特加对人的心理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在1980年代,在这个伏特加当货币使时比卢布还要靠得住、70%的凶杀案件是因酗酒而起的国家里,伏特加的力量远远强过了戈尔巴乔夫手中的权力。</font></p><p><font class="f14" id="zoom" size="4">  最终,可怕的统计数字令戈尔巴乔夫放弃了他的禁酒令。尽管戈氏怀疑这些统计数字在政敌那里被故意夸大了,他仍哈哈大笑着给人讲了一个笑话:“人们排起长队买伏特加,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仍在排着长队的人们问他:‘你杀他了?’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长!’”</font></p><p><font class="f14" id="zoom" size="4">  伏特加的发明过程很少见诸史籍,不过这个过程倒不见得传奇。俄罗斯人认为伏特加神圣且永恒,不会因历史而改变。</font></p><p><font class="f14" id="zoom" size="4">  1977年,美国的伏特加酿造公司集体起诉苏联的酒厂,指控后者意图让人们相信美国市场上的本土伏特加是不正宗的,随后引发的商业丑闻则掀起了伏特加历史的研究热潮。</font></p><p><font class="f14" id="zoom" size="4">  然而,真正威胁了苏联人的却不是此事。同年,同是华约成员国的波兰宣布自己才是伏特加的真正原产地,苏联无权将其生产的白酒命名为“vodka”。紧张的苏联官员立即动身寻找能够重证其为“伏特加之乡”的能人,最后这个重任落在了历史学家波赫列布金的肩上。波赫列布金不负众望,著文论称波兰人始酿伏特加晚于俄人数十年。可叹重振俄国酒威的波赫列布金两年前被杀害在莫斯科南郊的家中,据传系波兰人所为。</font></p><p><font size="4"><br/></font></p><p><font size="4"><b>关于伏特加的“酒文化”</b>
                        <br/></font></p><p><font size="4">伏特加的制造工艺和中国的白酒不一样,因而味道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别,中国人刚开始喝可能会不习惯。<br/>其实伏特加和中国白酒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喝的方法的区别,中国白酒强调的是品,除了特别好酒的人,大多数中国人喝白酒都是用3钱、5钱的小酒杯,一小口一小口的品酒的香味,很少会牛嚼牡丹式的一大杯一大杯的灌,而且为了让酒的香味充分挥发出来,国人喝酒通常还会把酒温热。在这个品酒的过程中,舌头和鼻子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享受。<br/>而俄罗斯人和伏特加的方法恰恰相反,如果说中国人喝白酒是“品”,那么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则不折不扣的是“喝”,甚至可以说是“灌”,不同于国人烫酒的做法,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反而喜欢冰镇,在正宗俄罗斯饭店喝的伏特加都是刚从冰柜里取出来的,经过冰镇的伏特加瓶子外面会有一层霜,喝酒的酒杯也是冰镇过的,杯子也比国内的酒杯要大,通常一杯差不多能装一两甚至更多。<br/>喝的时候,俄罗斯人通常是一口一杯,而且省略了用舌头品酒的过程,直接倒入喉咙(想想也是,伏特加的生产工艺同中国的白酒不同,本来就没多少香味,再冰镇过,更品不出多少酒香了)。不品酒香,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的就是凉凉的伏特加从喉咙倒下去后再从胃里慢慢热上来的那种感觉,如果再配上俄罗斯传统的咸鱼干,俄罗斯人就认为这种感觉简直是神仙一般的感觉了。<br/>总体而言,俄罗斯喝伏特加追求的不是“酒香”,而是喝酒的感觉,俄罗斯人喝酒之前,会举着杯子先说一段祝酒辞,通常俄罗斯人都很善于表达,祝酒辞说的都很有水平,曾经见到过祝酒者和被敬酒者两人端着酒杯站了二十多分钟,祝酒辞还没说完的场面,当然祝酒辞一旦讲完,两人都是一仰脖,一两多伏特加就下肚了,想想这是何等的豪迈,好在俄罗斯人酒量普遍偏大,伏特加度数也不高(传统的伏特加都是40度)。曾经有好事的中国人戏弄俄罗斯朋友,用一两多的伏特加酒杯装满60多度的中国高度白酒给俄罗斯人喝,可想而知,一口下肚,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出其他的祝酒辞了。<br/>上面就是关于伏特加的“酒文化”了,刚开始因为不懂,还闹过笑话:第一次从俄罗斯回国,带了一大瓶最好的伏特加(0.75升)与朋友们分享,当时确实不懂,就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做法,先把伏特加烫的温热,然后大家就美美的开起“洋荤”来,开始虽然就觉得味道不怎么样,但谁也没表现出来,就这么硬着头皮喝啊品啊,直到半瓶酒下肚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要不换金六福尝尝”,一时间大家如释重负般的群起响应,然后主角儿就换成土鳖金六福了,剩下的半瓶伏特加就被一个喜欢稀罕玩意儿的朋友以“酒瓶还算漂亮”的借口收藏起来了,据说到现在也没再喝过一口。<br/></font></p>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5#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2-9 22:09:16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还是中国的酒更对中国人的胃口啊! <br/></font></p><p><b><font size="5">有很多俄罗斯人也喜欢喝中国白酒的</font></b></p><p><font size="5">不过喝的方法和喝伏特加差不多,一口一杯,不会品酒的。<br/><br/>但是在俄罗斯还没见到过中国白酒出售,即使在机场免税店也没见到过,原因很简单,很多中国白酒质量不错,价钱却比俄罗斯伏特加便宜很多。可以比较一下:一瓶最便宜伏特加的也要折合几十元人民币,品牌稍微好一些的伏特加都要上百元人民币一瓶,而中国的二锅头度数也不低,味道比伏特加不知要好多少倍,但价钱只要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一瓶。如果俄罗斯允许销售中国白酒,估计很多伏特加酒厂就要倒闭了。</font></p><p><b><font size="5">伏特加好坏如何定,越干净越好</font></b></p><p><font size="5">就是啥味儿也没有是极品。我们玩醇香型浓香型,他们想方设法在蒸馏的时候把任何溶于酒精的带味儿的东西统统去掉,剩下的就是最好的伏特加了。<br/><br/>我以前班里同学一半是说俄语的,除了好几个俄罗斯的,还有乌克兰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冬天去他们家玩,进门左手一瓶腌黄瓜右手一小杯伏特加等着我呢,教我黄瓜伏特加一口吃下去,腌黄瓜味道不错。从外面的冰天雪地进到屋里,这一下去身体里全热了,这才大衣一脱进去坐下。他们半年的冬天里看来的确需要伏特加,还有腌黄瓜,还有腌肉肠(东西味道都很不错,只有伏特加是没味的)。</font></p><p><b><font size="5">同不会喝酒的人试着答一下</font></b></p><p><font size="5">据说伏特加基本上以勾兑为主,就是酒精+水,在加些白糖之类的改善口感,味道都很次。像中国白酒那样酿出来的也有,中国人对这种白酒比较喜欢,但是很少。不过好的伏特加还是很好喝的,好像赫鲁晓夫在台上的时候苏联搞出来一种克里姆林宫专用伏特加,据说口感特别好,甚至不会喝酒的人也能喝,而且喝的再多第二天也没有头疼之类的毛病。</font></p><p><b><font size="5">喝过</font></b></p><p><font size="5">同学老爸去俄罗斯带回来的。不知深浅灌了一口。感觉如下:<br/><br/>1.很呛,没有任何国产白酒的香味。<br/><br/>2.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嗅觉上,都让我立马回想起中学化学实验用的酒精灯。(酒精灯的酒精我不敢喝,所以味道不知道)<br/><br/>所以,你想回忆起你早已远去的中学生涯么?来一口伏特加吧。 </font></p>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6#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2-10 02:48:15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有没有人喝过伏特加?说说感受啊?</font></p>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267#
郑美玲 发表于 2009-12-10 21:41:23 |只看该作者
<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6">郁蓓的话也有道理,各有其乐.我现在是乐在厨房和家务.</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6">&nbsp;&nbsp; 看了冯素林的俄罗斯的一些情况还很有兴趣.伏特加一点也不好喝.就是酒精味.下次聚会我会带一瓶他们的酒(也许不是伏特加)大家喝喝.</font></p>
xiao wazi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68#
张春明 发表于 2009-12-11 13:27:38 |只看该作者
<p>伏特加不好喝,有股怪味。再者,我也不爱喝酒。</p><p>推荐几篇文章:</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size="3"><span style="FONT-SIZE: 7.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font size="3">退休信访办主任住宅被强拆后频繁上访</font></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7.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nbsp;&nbsp; </font><a href="http://www.sina.com.c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mso-bidi-font-size: 7.0pt;"><font color="#000099">http://www.sina.com.cn</font></span></a></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span id="pub_date">2009</span></font><span style="FONT-SIZE: 7.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年</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7.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7.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月</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7.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7.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日</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7.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04:23</span>&nbsp;&nbsp;</font><span id="media_name"><span style="COLOR: #cc0000;"><a href="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2/09/content_2974196.htm" target="_blank"><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7.0pt; 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mso-hansi-font-family: Arial; mso-bidi-font-family: Arial;"><font color="#000099">中青报</font></span></a><p></p></span></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7pt; COLOR: black;"><a href="http://news.sina.com.cn/bbs/2009/1208/165213609.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800080"><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国内</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fon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个著名旅游景点的骗术大拆解</span></font></font></a><p></p></span></p><p><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7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a href="http://news.sina.com.cn/bbs/2009/1208/165113606.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800080"><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郎咸平合肥放炮:两大痼疾不除</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中国经济危险</span></font></font></a></span></p>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9#
郁蓓蓓 发表于 2009-12-11 23:58:09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6"><font size="5">张春明推荐的“</font><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 COLOR: black; FONT-SIZE: 7pt;;;"><a href="http://news.sina.com.cn/bbs/2009/1208/165113606.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800080"><font size="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郎咸平合肥放炮:两大痼疾不除</span><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中国经济危险</span></font></font></a>”很好看!</span></font></p><p><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 COLOR: black; FONT-SIZE: 7pt;;;"><font size="5">如果郎咸平举的例子所反映的都是真实的话,那我们的政府官员,以及给政府出主意的经济学家们就真的是都“生病”了!这丑可丢大了!现在全民学医,以后我看也要全民学经济,才能对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们起到有益的监督作用。否则的话,咱们的“经济学家”不懂经济,主管官员不懂经济,老百姓更不懂经济,那我们国家的经济不危险才怪呢!但愿这些都不是事实。</font></span></p><br/>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70#
郁蓓蓓 发表于 2009-12-12 21:57:58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6">可爱的小娃娃</font><br/><br/>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11-24 07:07 , Processed in 0.045166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