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马可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班新茶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51#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0-12 16:17:43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strong>转贴:四面楚歌之欧洲篇 俄罗斯之山穷水尽之十</strong>
                <br/>其实看一下俄罗斯族男性的生活方式,和穆斯林男性的生活方式,就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临。俄罗斯男人是酗酒、不良食物结构和少运动,人家穆斯林男性是不喝酒、常祈祷和过斋月,自然命要长得多。在莫斯科大都市,你俄罗斯族男性只有58岁,人家在达吉斯坦那个穷地方,穆斯林男性可以活68岁。<br/>而俄罗斯人口下降,大部分是俄罗斯族的人口下降。同样在莫斯科,俄罗斯族家庭平均1个孩子,可是人家塔塔尔族家庭,平均有6个孩子。更厉害的是车臣族和印古什族,人家平均每个家庭是10个孩子。因此虽然俄罗斯总人口在降低,穆斯林人口其实增长得很快,15年增长了40%。<br/>当然有些人口专家说,如果穆斯林家庭变得有钱了,也许生育率也会降低下来。可是俄罗斯族不愿生孩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穷。穆斯林虽然穷,但其实背后来自于沙特和伊朗的私房钱有不少,因此很难断定会不会有钱了,生育率就会下降。但就算这个看法正确,考虑到穆斯林移民的因素,非常可能在其生育率没有下来之前,就有可能超过俄罗斯族。如果未来几十年,俄罗斯族人口下降一半到5千万,而穆斯林人口翻倍,差不多就是5千万了。而有些专家,预计在2015年,俄罗斯军队的主要构成将是穆斯林。<br/>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担忧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当俄罗斯军队里面大部分是穆斯林,而有朝一日,车臣、达吉斯坦和印古什这些穆斯林共和国,决定再次起来独立,俄罗斯必须派军队去镇压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局面?<br/>在2008年10月,俄罗斯南部的俄罗斯族居住区斯塔夫罗布尔,一座巨型人物新雕像落成了,远望着高加索地区。这个雕像是沙皇时代的著名俄罗斯将军叶尔莫洛夫(Alexei Ermolov),当年以血腥屠杀征服了高加索地区。他的名言是“我渴望,我的名字之恐怖,在保卫我们的边疆时候,比锁链和城堡更有效。对当地人来说,我的话就是法律,比死亡更不可避免”。<br/><br/>图一 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火药桶<br/>在叶尔莫洛夫的屠杀下,许多车臣人在抵抗失败之后,逃到土耳其和其他中东国家,结果就是亚美尼亚人和哥萨克人搬了进来。后来在俄罗斯内战中,因为车臣人听了布尔什维克的民族平等理想和自治的保证,加入了红军阵营,就和哥萨克等支持白军的势力对抗,在红军赢了之后,就把失去的好土地,作为奖励而拿回来了。<br/>可是在二战期间,虽然4万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参加卫国战争,50人还获得最高荣誉“苏联英雄”,但是整个民族被苏联政府指责通敌,说是有人帮纳粹带路,从山区通道达到德国“蓝色行动”战役的目的地—阿塞拜疆的油田区。结果就是50万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被政府赶上了铁笼车,一火车就给流放到哈萨克大草原上去了。又因为火车上没有暖气设备,在天寒地冻中,60%的流放者被冻死。<br/>在1949年,苏联政府在车臣首府格罗兹涅树立了叶尔莫洛夫的雕像,后来在苏联崩溃的前几年,就不断被人放炸弹爆炸,最后就被扔进了河里。在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叶利钦领导下的俄罗斯联邦军队,被人家叛军打得灰头土脸,只好在1996年,签了协议,算是体面的承认了车臣的事实独立地位。<br/>但是在1999年,车臣和阿拉伯游击队杀进了隔壁的达吉斯坦,要解放自己的穆斯林兄弟民族。这下新上任的普京总理抓住了一个露脸的好机会,经过几年卧薪尝胆的联邦军队终于把车臣拿了下来。而车臣游击队则转入了恐怖战争,比较出名的一次动作,就是在北奥塞梯的别斯兰学校的劫持人质行动,向俄罗斯最稀缺的儿童开刀。<br/>虽然现在车臣稍微有点安静,但很多游击战士转移到了印古什,将那里变成了一个无政府地区。考虑到印古什人和北奥塞梯人的旧仇,再加上南奥塞梯人和格鲁吉亚人的新恨,俄罗斯这个地区未来再次发生大变动的机会,是非常大的。<br/>除了俄罗斯未来可能发生的穆斯林冲击,俄罗斯的经济情况也不是太好。前一阵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中,俄罗斯受到的打击也不小,主要是采取了和东欧国家一样的开放资金账户和货币自由兑换政策,导致了俄罗斯企业欠下欧元债务过高。虽然俄罗斯外汇储备不少,但为了捍卫卢布,损失了不少,最后只好放弃汇率保护,希望保住外汇储备,作为油价低的一个保险。<br/>由于俄罗斯的政府预算,是以油价在75美元为基准计算的,所以只要国际油价低于这个价格,俄罗斯政府的财政状况就不会太好。再加上欧洲人大力推动的低碳经济在国际政治上,越来越声势浩大,如果中国和美国跟进的话,俄罗斯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经济前景,就会是一片迷茫。<br/>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在于世界的几大经济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多快可以转型到不依赖其石油和天然气的新能源经济。如果这些国家,尤其是中国,转型成功,那么俄罗斯在世界经济和其他领域的份量,自然就会大幅降低。因此强势的普京,现在要和美国做交易,通过在伊朗问题上对美国让步,在阿富汗战争中为美国提供可依赖的后勤通道,来换取美国对俄罗斯在西部的挤压,取消波兰和捷克布置反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的反制方法,只是可怜的在海外飞地加里宁格勒布置短程导弹),停止在乌克兰刺激俄罗斯,和不在高加索地区拨弄搅死棍子,避免俄罗斯继续耗费宝贵的人力和财力资源。<br/>不过俺认为,俄罗斯最大的挑战,还是来源于俄罗斯族人口的大幅下降,和内部的穆斯林化。对中国来讲,在远东问题的考量,也许将来俄罗斯的主体民族穆斯林,对亚洲的土地并不是那么感兴趣,要誓死捍卫呢。又有谁知道,未来几十年的世界变化,今天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到时候反而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呢。<br/></fon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152#
张兰 发表于 2009-10-12 19:41:20 |只看该作者
张春明,你交给我和马可铮的任务完成。具体情况如下:答应去的有秦玺,孟淑贤,肖玉华。说尽量去的是赵华,马昕。不能去的是刘增华,刘利吉。司新鲁由杨振华通知,他答应的。我们两人都去。[em01][em02][em03]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53#
张春明 发表于 2009-10-12 20:05:21 |只看该作者
<p>谢谢马张二位。<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杨振华去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其他联络人如何?</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2 20:09:59编辑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154#
郑美玲 发表于 2009-10-12 20:15:43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6">我没有通知别人的任务.聚会我报名参加!</font>[em01]
xiao wazi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5#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0-12 20:16:26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幼圆" size="5">春明:听说友人居的饭如果提前定,可以8.5折.你可以打电话问4006005157也可以上网查查:<br/>http://store.foodun.com/newstore/dzcp10088.aspx<br/>我已经通知了宋帅义和赵淑秀.我们3个人都参加.</fon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6#
郁蓓蓓 发表于 2009-10-12 22:09:19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5">张春明:我负责的四个人中,王福学肯定去不了;高淑英在国外;王君我问过了,她不去;郑美玲已经表态要去;我只要不生病,就肯定去。</fon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57#
张春明 发表于 2009-10-14 14:06:52 |只看该作者
谁知到赵玉佩的联系方式?我和他联系不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8#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0-14 22:15:23 |只看该作者
赵玉佩电话:8243763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9#
冯素林 发表于 2009-10-16 21:27:05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strong>转载:笑话里的苏联史6-冰原下的火花(上)<br/></strong>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如果长得像父母,那就是按反动的基因学说生出来的,如果长得像他们的邻居,那就是按照李森科的革命的环境决定学说生出来的。<br/><br/>“美国的摩天楼真是全世界最高的吗?” <br/>“是的。但是苏联制造的晶体管是全世界最大的”<br/><br/>一个美国人刚从莫斯科机场出来,他想打听一下时间。这时从身旁走过一位莫斯科人,手里拎着个沉重的箱子,很吃力的样子。美国人拦住了他,问他当地时间。莫斯科人放下箱子,抬手看了看表,一口气报出来现在的时间然后还有气压.温度.湿度等信息。美国人很吃惊,问道:“这块表的功能可真多,是苏联的技术生产的吗?”,莫斯科人自豪地回答:“是的,是我们苏联技术制造的。”然后又吃力地重新拎起那个箱子接着说道“就是电池重了点。”<br/><br/>【这可能是本专辑的最后一篇文章了,以后除了那个苏联歌曲的帖子慢慢更新(我的计划是写10篇——那篇更多的是写给自己玩的,所以估计也就是慢慢来)可能以后就以潜水为主了。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感觉写的很多东西自己都不满意(上一篇布拉格之春我就觉得不太好),另一方面自己的活儿也越来越多,时间有限】<br/><br/>看到这个标题,我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小子要写什么?呵呵,其实我想写的是苏联的科学技术。<br/>说起来苏联的科技事业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在大清洗的风暴和冷战的背景下,苏联的科技事业和西方的接触并不太多,更要命的是苏联的科技发展经常受到政治的干预;但另一方面,高压的社会体制并没有扼杀苏联科学家的想象力——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想象力爆发出的光芒比他们的西方同行更加耀眼。某种角度上,苏联是一个高压下的北极冰原,但是在冰原下,苏联科技人员的火花依然能够燎原。<br/>先说说苏联科学的政治化吧。<br/>苏联时代,或者更准确的说,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科学发展是服务于政治的。这一方面就是对“资产阶级科学”的打击,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的封锁。<br/>苏联对“资产阶级科学”的打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森科。<br/></font><center><br/><font size="4">特罗菲姆·李森科Трофим Денисович Лысенко</font></center><br/><br/><font size="4">李森科作为一个生物学家,其主要理论是鼓吹所谓“春化处理”的育种法,(春化处理最初的定义只指为了促进花芽形成,对发芽种子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但其后不仅对发芽种子,还指对生长的植物给予低温处理也能促进花芽形成。尽管后来在乌克兰50多个地点进行的实验,表明经春化处理的小麦并没有提高产量,但这动摇不了李森科已经取得的胜利。 )他以此为基础,反对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基因决定性状),支持拉马克、米丘林等人的遗传学(环境决定性状)。<br/>恶劣的是,他将政治斗争的手段和方法带入科学研究领域,打击学术上的对手,压制一切反对意见。在1935年的第二次集体农庄突击队员代表大会(斯大林出席)上的报告中,他就说“不管他是在学术界,还是不在学术界,一个阶级敌人总是一个阶级敌人。”随后,“米丘林生物学”被贴上了“社会主义”、“进步”、 “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标签;而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则是“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br/>在斯大林的支持下,李森科对他的竞争对手——美国籍遗传学家穆勒和苏联农业科学研究院前任院长瓦维洛夫进行了无情的打击。缪勒被迫逃出苏联,而瓦维洛夫则在1940年被逮捕后投入集中营,1943年8月因营养不良而卒于狱中。——据说李森科的发迹,最初还是靠瓦维洛夫的提拔。<br/><br/></font><center><font size="4"><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d/Nikolai_Vavilov_NYWTS.jpg/485px-Nikolai_Vavilov_NYWTS.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尼古拉·瓦维洛夫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br/></font></center><br/><br/><font size="4">1948年8月,苏联召开了千余人参加的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会议(即“八月会议”)。李森科在大会上宣布,这次会议“把孟德尔—摩尔根—魏斯曼主义从科学上消灭掉,是对摩尔根主义的完全胜利,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是伟大的节日”。在这次会议后,经斯大林批准,苏联正统的遗传学被取缔了,遗传学被宣布为伪科学,从事遗传科学的科学家被宣布为唯心主义者。1950年,苏联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的联系会议上和随后的党中央政治局上(?!)宣布巴甫洛夫学说是唯一正确的。<br/>斯大林逝世后,李森科一度在反对个人崇拜的大潮中失势,但是由于赫鲁晓夫的再次干预,李森科和他的学说最终仍然保住了自己的位子。1961年李森科被重新任命为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直到赫鲁晓夫下台,李森科才和他的学说才最终被彻底抛弃。<br/>其实不光是李森科,很多西方科学的新发现新进展,都被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比如1948年,苏联众多苏联物理学家撰稿完成了《反对现代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论文集,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加以彻底否定。此外被打倒的西方科学还包括控制论等。<br/>在此背景下,苏联科学界和西方的交流就成为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这时期最著名的一个案子,就是“克留耶娃-罗斯金”案。<br/>1947年,苏联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克留耶娃和她的丈夫罗斯金(奇怪,为什么这两口子不一个姓呢?)想要在美国和苏联同时出版其著作《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法》而遭到了苏联的严厉批判,甚至惊动了苏共中央。1947年6月17日,联共(布)中央在致基层组织的遗风公开信《关于Н.克留耶娃和Г.罗斯金教授案件》的公开信,认为克留耶娃、罗斯金的行为是反爱国主义和番国家的,是出自虚荣、沽名钓誉和对西方的崇拜,认为这是在政治思想领域的严重问题,是资本主义对苏维埃知识分子的政治影响的结果。这封公开信还号召在科研教育机构、国家机关、作家协会等机构建立“人格法庭”,审判有类似行为的人。随后,苏联卫生部对二人进行了“人格法庭”审判。苏联甚至将这一事件搬上荧幕,拍摄了电影《人格法庭》。这一事件的波及面是相当广泛的,出差时将书稿带到美国的帕林教授被处以25年徒刑,苏联卫生部长也被撤职。<br/>当然,在斯大林逝世后,文化界“解冻”的风气也多少吹到了科技界。当然,和文化界的解冻类似,这种解冻也是有限的,有条件的。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的案子就是一个例子。<br/><br/></font><center><font size="4"><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www.timeearth.com/today/HistoryPic/1/0610117503191795.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安德烈·萨哈罗夫,核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三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他的作品包括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弹——1961年在新地岛爆炸的 5000万吨级的“沙皇炸弹”。但是他从1961年起开始,开始呼吁禁止核武器试验。因为在西方发表相关文章,他在68年被禁止再接触保密研究。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他是苏联人权运动的领袖,于75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但被苏联禁止离境领奖,由他的妻子叶连娜代为领奖。1980年,萨哈罗夫夫妇由于反对出兵阿富汗而被流放到高尔基市,直到1986年。他于1989年逝世。</font></center><br/><center><font size="4"><img alt="点看全图" src="http://a3.att.hudong.com/53/35/01300000329092123781358235018_s.jpg" style="CURSOR: pointer;"/><br/>这就是那个“沙皇炸弹”——有中国网友称之为“赫鲁晓夫摇头丸”。(顺便说一句——苏联人本来是要造个一亿吨当量的核弹的……)太high了……</font></center><br/><br/><font size="4">但是,政治压力并没有削弱苏联科学家的想象力,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仍然完成了大量挑战人类想象力极限的设计(尤其是在军事工业领域)。上文提到的“赫鲁晓夫摇头丸”就算一个,当然这个东西虽然让西方睡不着,但归根到底只是大而已,还没有实用价值。真正让西方抓狂的设计,是那些技术无比简单、思路超级奇妙、实用价值极高的玩意。这些设计让西方科学家们如梦初醒的发现——原来“低技术”攒出来的玩意儿也可以如此牛叉……<br/><br/></font>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160#
张兰 发表于 2009-10-18 15:09:45 |只看该作者
张春明,杨振华和司新鲁都去聚会。[em01][em02][em0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11-1 19:19 , Processed in 0.045501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