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0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澳洲老木头笔下的美丽的挠力河今日美景 [复制链接]

版主

赤道玫瑰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马小卫 发表于 2009-12-6 10:46: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年8月12日,随各地知青组成的重返黑土地还乡团14人,重新踏上阔别36年的黑土地。并于16日来到老木头笔下,令无数校友和高卢洋粉絲儿神往的美丽的挠力河畔,并留下珍贵的照片。


昔日截魚的晾口,只留下残缺美。

老木头偷魚时曾经划过的长桨船


 


挠力河流域尚存的湿地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Rank: 8Rank: 8

2#
穆小芒 发表于 2009-12-7 19:01:19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挠力河啊!

8月的河水还是满草甸子,水不小。02年会去时,那梁口还在,现在只剩几个大桩戳立在那儿啦。

这几艘船很差劲儿。不是懂行的排船师傅排出来的,平底、平帮,划不快。行话说:不走道。划这种船偷鱼,没戏!


从捍桩的大架子上拍的梁口全景。河中间被隔断的那一排就是梁口。老木有恐高症,这是两腿转筋后的成果!容易吗!

斤半的小狗鱼,学名应该是梭子鱼。牙齿很利。木头就知道,这鱼汆丸子一流。

见识一哈木头当年划的船。

这就是连接在梁口上的“鱼窝子”。下鱼时,一晚上可从里面捞出近万斤鱼。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
史晓帆 发表于 2009-12-7 23:20:44 |只看该作者
    酷!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赤道玫瑰

Rank: 7Rank: 7Rank: 7

4#
马小卫 发表于 2009-12-9 11:54:36 |只看该作者

挠力河流域的湿地己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几条船摆正了沒?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穆小芒 发表于 2009-12-9 20:28:41 |只看该作者

湿就得有诗!

《七绝》  挠力河即景之一

茫茫荒原在天涯,潺潺碧水映晚霞。习习清风涟漪起,默默词赋伴春华。

那时是年轻的木头。

 


梁口的背水面,工程浩大。

梁口的迎水面。密密的竹箔截断了鱼通向乌苏里江的路。前面戳着的老木头,当年就是在这梁子上玩。要一口气潜到河床底,检查大箔有无漏洞,开春要闯箔。满漕水,水深达6米左右。

顺便问一句,晓帆,你是说老木头“酷”吗?还是“苦”?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赤道玫瑰

Rank: 7Rank: 7Rank: 7

6#
马小卫 发表于 2009-12-14 09:00:53 |只看该作者

10连的乡亲们听说还乡团要来,早早的互相搀扶着来到了队部,切开了自种的西瓜,端出了糊的苞米,等我们。10连己不是当年全盛时期,150多来自各地的知青,200多老职工。大部份土地己包给外来户种水稻,明年老10连的职工都将迁往场部,这里将成为种植点。国家不再投入资金建设了。老职工去世的去世,调出的调出,随子女的随子女,搬场部的搬场部……,仅有20几个人都出来迎我们。看着一派衰败景象的连队,老职工们改善不大的生活,说不上是一种什么滋味涌上心头,是伤感。“团”里的大款们直往他们手里塞票子。下次再来,连里就可能没认识人了。

和老职工们合影


 


只有那后山还是那座后山


当年战火纷飞的乌苏里江呈现一派和平景象


美丽的珍宝岛远眺


上岛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刘惠杰 发表于 2009-12-14 10:45:20 |只看该作者

   挠力河是一条美丽的河。

   在这里,有人为了爱,不畏生死,可见平静的河水之下的巨大活力。

   只是看不懂其中的一幅历史照片。

鱼窝子看样子不大么?一晚上能起上万斤的鱼呀?

外附人数学不大好,但是一直在学习:

设平均一条鱼5斤,1万斤等于2000条鱼(没算错吧?心里直扑腾)。

设每夜工作8小时,480分钟,平均每分钟起4条鱼。我要是那个捞鱼的,我得幸福得哭出来。

都是打鱼丸么?鱼丸儿好吃,应该挺费事。

现在可能没那么多的鱼了。要不然,咱去。身子板可以,游泳很可以。咱去了,自己脱贫不说,也终于实现梦想,可以当上了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了不是?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元老

鱼儿离不开--开水

Rank: 8Rank: 8

8#
倪庆云 发表于 2009-12-14 16:01:00 |只看该作者

有道是“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哦,搞错了,这是洪湖水浪打浪。

那就是“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也不对,这饶力河的水还没流到乌苏里江呢。

这里只能是饶力河,撑不开那么多的渔船,万一把那梁口破坏了,还得落下一罪名----放跑了这么多的鱼!照现如今的理解,那是上游网箱里养的鱼让大水给冲下来了。下游的人民真是幸福死了。

云----不知哪里的风吹散了又聚拢,心----不知道何时还在跳动, 人----总是在寻找那一刻,聚----永远是分的朦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穆小芒 发表于 2009-12-15 11:59:48 |只看该作者

时值岁末,很多事情就都有点儿要“剩蛋”了。那位呕同学八吗一边增兵打仗,下着炸弹杀着银,一边儿领和平奖。哥们哈根开的会好象一点儿都不哥们儿!发达国家发达差不多了,最近把高污染和高耗能的产业也差不多都搬到别的国家去了。这碳是打S谁都要排的了。

关心了一哈世界大事,再关心一哈咱的网。不得了,惠杰领导提出了质询。枯?哭?木头赶紧着坦白交代,尽管去国多年,政策还是懂的。不老老实实的,后果很严重!

答一:外附人数学不好的说法,教数学的耿老师不同意,木头也不同意。咱老木什么代数、几何、三角,每次考试,两节课一个半小时,30分钟做完,交卷,还得100。有成绩册可查!非吹牛也。

答二:起鱼也非吹牛。关于那张照片。该照片是02年还乡团时照的。那个鱼窝子,比木头当年的窝子小了一半不止。而且做在了大箔的迎水面。木头捞鱼时,那窝子在背水面,乃是倒等腰三角型,每边长3米,外铺两块跳板,两人侧身可过。12连队部的梁子长,故装有两个鱼窝子。

俺们不“起鱼”,俺们是捞鱼。捞鱼的傢伙事儿是个大抄捞子(参见老木弯腰提着一条小狗鱼那张),大抄捞子有80公分长,40宽,兜网深50公分左右。起那一捞子,150斤鱼!

俺们从不数鱼,一分钟才起4条鱼,丢不起那银啊!

鱼窝旁边各有一鱼囤以装捞起的鱼。直径25米,高35米。

从鱼窝捞鱼每年也就是20天左右,即霜降后,封河前,被堵在梁口以上河段的鱼都想着要到乌苏里那个江去过冬。鱼是群体活动者,白天有鱼来探路,看到梁口前鱼群吐的泡泡,晚上肯定要安排起鱼啦!春、夏、秋捕鱼主要是丝挂子、圈网、旋网、淌网等。

值班起鱼至少两人,因为捞子捞满的话,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弄不上来的,得有另一个人在前边用粗绳帮着提那捞子。说实话,起那一晚上鱼,比现在去健身房练举重也差不多。而且衣服裤子全湿,猫总围着我们梁口班的银转。

咋就凑够这一万斤呢,那鱼窝是分成两边的,上鱼时每边满下子差不多有两捞子,这就是300斤!不到3分钟!接下来是大半下、半下、也就捞个五、六下,就挪到那一边去捞。一个窝子一趟起个78百斤吧。两个窝子呢!两个窝子捞了,回烤火房米西米西。等不到半小时,再去,还是这么多!不服?!上鱼最旺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傻冒鱼总爱赶夜路,眼神儿不见得比老木头好到哪儿去。

捞进囤里的鱼第二天马上有车来拉,别说什么团部、师部,远至牡丹江、哈了滨都知道挠力河出鱼。当然不是每天都能捞一万斤的。60年代末,木头们刚去还多些,后来银越来越多,鱼就越来越少了。等小卫马去,就没鱼啦!

唉,可惜了。惠杰失去了幸福的流泪的大好机会。木头是幸福的都流不出泪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穆小芒 发表于 2009-12-15 12:01:58 |只看该作者

另转贴一段小文,是比木头们还老的北大荒银。看他是怎么整鱼的,下三个钩睡一觉就起三条大鱼。和老婆一晚上用鱼叉叉两麻袋鱼!鱼叉,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还是晚上,那么大一条河,基本上就是闭着眼瞎叉就行!吃一冬天啊!至少五、六百斤鱼吧。

老顽童

   穆小芒荒友好!

       '拜读了你的打鱼专辑——钓鱼乐文章中低成本,高收获激励我想写一小段回忆。说写就写,题名就叫低成本,高收鱼吧。

       五八年夏天 我因患肾结石住裴德医院回二队(三连)休息。班里有人说机务排常有人用青蛙钓很多鱼回来,你去机务上借用渔具试一试还不行如是我借来了,这渔具很简单——在一根十几米长,粗如绳索的网线上,一头每间隔40——50cm就拴上一个大鱼勾(懒勾)。我只借到一根,上面有三个鱼勾。上午我到水泡子里抓了三个青蛙,每个勾上绑上了一只,准备下午出发。 二队离饶力河边的一个深水区哟15000米,我把栓好青蛙的鱼勾扔到了深水里,这边的网线头栓在一棵柳茅子根上等待着鱼儿上勾。我带来一本小说是在我国出版不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啦看,看到睡着了!我猛醒来,太阳偏西了,心想,上勾的鱼也许早退勾跑了。我解开网线一拉,手上感觉沉甸甸的,鱼在水里左右摆动的力气也不小,提到岸上一看,两条鲢鱼一条黑鱼,都是4——5斤一条,高兴的回到帐篷。没有灶,草皮子累成;没有锅,用大脸盆;没有盐和调料,就用泡子的水煮。半年不见肉了,清水煮鱼更是香。往后没退休前再也没钓过鱼,因为没有星期天,不像机务人员有夜班,再往后有了,就是有点时间也没时间去钓鱼,要抚养孩子;整休房子;种菜园子-------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一到了冬天,有时候在晚上到七里伈河大桥上下冰层尚未封合的流水处叉鱼。买一把鱼叉,按上一个木棍就行,还用不着找鱼饵,成本也低。有一个晚上我和老伴叉了两麻代狗鱼,吃了一个冬天,也是很开心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外附校友联谊会 ( 京ICP备5048890号 )

GMT+8, 2024-11-24 09:16 , Processed in 0.046008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