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食堂(三) 大小师傅们 外附刚开办,就这么百多号学生,不仅学生间相识,和食堂的师傅们也不陌生。每次值班领饭都会和师傅们聊上几句,特别是吃完饭,将洗干净的饭盆还回去的时候,会更多说上点。师傅们资历都挺深,有的还到驻外使馆工作过。 见到学英语的就: “好肚油肚!” 见到俄语的就: “大碗力士,哈啦(子)说!” 见到学法语的更是烧饼果子
——
一套一套的: “巴哈东”、“麦喝西”、“高帽子大礼服!” 干脆,你说世界上有多少语种吧,师傅们全能说。 我印象较深的有又高又胖的吴师傅及一位总在前面安排开饭的领班师傅,还有两个小师傅。两个小师傅一个胖一点,一个瘦一点。胖胖的小师傅憨厚老实,和我一样。两个小师傅有时还拌拌嘴、打打架,似乎总是胖胖的吃亏。 记得去西山农场劳动,会帮师傅们干点活,摘摘菜,涮涮盆之类。有时收工早点,肚子就催着我奔厨房去了,等待刚出锅的窝头。热汽腾腾的窝头,别提有多香了。加上又拼命干了半天活。(那时人人都要表现好,要是“表现”不好,那麻烦就大了!)记得一次和朱新华两人,每人吃了五个窝头!那可是一天的定量啊!玉米面做的窝头,属粗粮,是干粗活或家境不富裕的人吃的。当时以吃细粮和吃细粮多少来区别身份。吃窝头的说话都没吃白面馒头的嗓门大。没想到玉米面今天竟翻了身,成了“健康食品”。由于我们数十年前就和健康食品结缘,少走了吃垃圾食品的弯路。也算是因“饿”得福了。由于身体健康,所以一直在干,让年轻的吃非健康食品的同志多休息。看着他们由于从小就鸡鸭鱼肉而红光满面的,真是可怜。照照镜子,瞅着自己满布皱纹的瓜菜之色,潜台词那叫健康元素。 在等待开饭的时候,就和师傅们东扯西拉地侃一阵。小师傅们似乎就住在菜市口、牛街一带。聊点胡同里的故事挺有意思。
拔河一边倒 63年的学校运动会上的一特别项目是学生队对食堂大师傅队的拔河比赛。学生队排出的是最强阵容,当时还有老高二高三的学生。真有几个够壮,长满嘎瘩肉的。双杠上做悠杠,能做二、三百,俯卧撑做七、八十!我们按他们外型及练杠的指数,分别起名为“大老壮”、“二老壮”等。清一色十八九的棒小伙。 大师傅的队伍则高高低低不等。大胖子吴师傅头一个,两小师傅是尾巴坠在最后。要比赛了,俩人还你捅我一下,我顶你一下地闹着玩呢。 哨子一吹,比赛开始了。只见绑在两队中间的红绸布条抖了一下,就开始往大师傅这边移动。大老壮、二老壮们使劲摽住绳子,身子后仰几贴地面,脸涨得通红。极力要稳住阵脚。大师傅这边,好象没怎么费力气,只是在往后捣腾绳子。红绸布条一跳一跳地越过了大师傅这边的边线。 易地再拔,这次学生队更惨。还没站稳脚跟,就让对手跟拉一串小鸡一样,一下子就拉趴下了。 我原来对高中那帮壮汉们十分佩服,看那一块块的腱子肉,一绷劲儿,楞角分明。大师傅们看起来肉囊囊的,可是到节骨眼上,才见真功夫! 这场拔河,让我对大师傅们肃然起敬。同时也引得我嘀咕:中看的东西,有时好象并不中用。
(在此,我真心的向饲养我们的大师傅们表示敬意,谢谢您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