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经玩过蟋蟀。 外附东墙边(1,2,3,4号楼的东面)的玉米地和蓖麻林就是我们猎获的场所。养蛐蛐儿的瓶瓶罐罐也曾在家门口的楼道里蔚为大观地码了长长的一溜。 当时的竞争对手除了同是外附家属的邻居玩伴外,还有西院南楼和北楼的外院子弟。与邻居们的竞赛一般很友好;常常结伴一起去抓蛐蛐儿,回来后一起兴致盎然地挑逗它们打架。 而南楼北楼的对手们则是外人,与他们的比赛也郑重的多;比赛的观众通常是两边所有的同龄人,比赛的意义也似乎有了“为本院名誉而战”的因素。一大群孩子在一起面红耳赤地叫好、争吵,煞是热闹。 蛐蛐儿的种类不少,就我所知道的有蛐蛐儿(圆头)、捞咪子(尖嘴)、棺材头(三角型头)和油葫芦(体型硕大)。他们的鸣叫也不一样。 根据当时的经验,只有长了翅膀、会鸣叫的圆头蛐蛐儿(现在应该叫成虫)才打架。 至今有个解不开的疑问:当时看到的雌虫---三尾(Yi)儿蛐蛐儿都是同样的,分辨不出蛐蛐儿/捞咪子/棺材头的配偶,莫非蟋蟀的雌性都没有种族的区别么? 外附的学生们大概因为都是过住宿舍的集体生活,当时少了这样的乐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