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中午11点多去上班,坐在乘客不多的地铁车厢里,猛然看到对面乘客手中的俄文报纸上清清楚楚的印着汉语的《新年快乐》四个大字,再看俄语的标题是“祝中国的新年快乐”还有些图片、文字,估计就是介绍祖国春节的实况和由来。因为1点就将授课——2012年的第1节课,所以没有时间去购买报纸,但思绪却回忆到20多年前的春晚请帖…… 那是女儿的母亲在广播之友合唱团作为群众演员参加春晚时,自己作为家属有幸参加80年代末期的一次彩排,就在军博西侧的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那不是一张普通的请帖,那上面有众多明星们的签字,姜昆、朱时茂、克里木、彭丽媛、陈佩斯、李双江、李谷一、张也,个个笔体潇洒、龙飞凤舞,那对折的不大请帖上面最后几乎无处可写了。最为珍贵的是当年战斗英雄徐良的笔迹。20多年来,几经转辗,现在应该还在京城寒宅的柜子中收藏。 后来到了莫斯科,我也上了春晚——不过是在大使馆的舞台上,那是在“莫大”预科结束后、羊年的留俄学生春节晚会上。朗诵的诗歌真的没有一点欢快节日气氛:《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在悲切的《辛德勒名单》主旋律如泣如诉的伴奏下,含泪诵出:“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自己的本意就是要在节日喜庆之中体现幽幽思乡。果然收到了预期效果,一位女学生,在冷餐会上告知,她几乎落泪。军事院校的两位大校立马拉着笔者合影留念。次年,慷慨激昂朗诵了改编后的《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龙的传人,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同往。我就是飞天,飞天是我们。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在那以后,除了为友谊大学火灾同胞遇难周年的纪念活动朗诵之外,没有机会再次登台了。总共是看了9次大使馆的留俄学子春晚,只是2011年12月底培训在京城,遗憾的没能观赏到龙年留俄学子的春晚。 早年,在新春之际曾经分别邀请俄国教师同仁和学生们到宿舍欢聚,饮京酒、吃中餐、包饺子,欢庆中国的春节,那些愉悦的掠影还都是些胶片的印记。这几年,忙于工作,虽暂停了此类活动,但在汉学家聚集的远东研究所和东方学学院的走廊里、办公室中、就连门口的保安都用俄语、汉语向自己问候春节好!除夕和初一,收到俄国友人的电话和邮件祝福,已经成为了常态。笔者的得意学生拉雅——就是那朗诵了《相信未来》、《永生的和平鸽》的经济学女博士,每年的都通过E 向自己致以新春的问候。而在天津读书的卡佳则以贺卡的形式表达了问候。这个龙年春节,不仅有教师同仁、学生的短信,连家长也致信于己,这不能不说是中俄友好的点滴体现,华夏韵味在逐步深入俄罗斯。生活在异国他乡,所在国朋友们的几句话、几个字就让自己倍感丝丝暖意、绵绵温馨,更觉得故土的兴旺强大与自己息息相关。 北京-莫斯科航程7千公里左右,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尽量缩短文化传统上的差异,融洽两国民众的友好关系,实在是义不容辞。让神州走进邻邦,促华夏迈入环球,真的会感到生命的宽广。 燕山红场 壬辰龙年初二 201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