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代表作者本人和班级联络人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是另一种教育哲学和学校生活,也是另一种文化洗礼和成长经历。说的是小学的故事,但意义不限于小学——谁不是从小学走来?有不一样的小学,就有不一样的社会;能够那样上小学,就能那样上大学。不能生产科学大师的教育,固然是失败的教育;为了培养大师而不顾其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教育。学习应该是愉快的、能动的、深入生活细节的、贯穿人生始终的——有没有一种小学教育可以比较成功地培养出这样的学习者呢?
廖晓英这本书,胜在细节,胜在具体,胜在切身,胜在故事——那是母亲的眼光和笔融;然而,也是这本书,它还胜在理念,胜在高度,胜在深入,胜在回味——这是哲学博士的观察和思考。读起来让人愉悦,读过后让人沉思——作者看来也已经习得了加拿大小学教育的真髓:学习也是玩儿,快乐并不浅薄。不光要给孩子们童年,我们恐怕也要努力找回自己的童年吧?这种寻找,不妨就从阅读本书开始。
专家推荐
家庭是亚洲社会的细胞,个人是西方社会的细胞。在西方,每个人的小学教育就是细胞形成的过程。读懂了这个过程,就基本上读懂了这个社会。廖博士用母亲的细致、学者的敏锐、文人的笔法为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小孩教育的故事,一个父母、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可读、必读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发现自己对社会、教育和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吴伟平博士(著名语言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新亚语言教育中心主任)
读这本书,你会觉得遗憾,自己或下一代未能领受如此富有乐趣、开发潜能、培育全人、丰富生命的教育;读这本书,你会减少遗憾,廖晓英充满图像、细节和实例的全景式记录,细致而深入的观察,将带你体验近乎理想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感谢作者,让读者能在轻松而不断感悟的阅读中,弥补所受教育的缺陷,经历成长!
——冯媛
(
著名女性问题专家,《中国妇女报》前总编辑助理,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妇女研究中心负责人)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而人的终极追求是幸福。当我们高喊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我们却忘记了幸福的意义和价值。如作者所言,在最容易获得幸福的童年尚不知幸福为何的孩子,何谈终生幸福。让我们在孩子幸福的前提下思考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吧。我们相信:“儿童幸福,国家不输。”
——李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通过廖博士记录的两个孩子的观察日记,看得出来,加拿大小学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简单易做。我更深深地读懂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加拿大的教育如此成功、完美,就是赢在了细节上。而这些细节的背后是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尊重,他们注重每个孩子的全人发展,把培养孩子做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蕴含在教育的每个细节处。
——摘自“赢在细节的加拿大小学教育——读《小学还能这样上——中国妈妈眼中的加拿大小学教育》”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
王艳芳,
http://blog.whnews.cn/blog.php?do-showone-itemid-200919.html.html
在书中,作者以学者的眼光,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孩子在加拿大小学的求学时光,描绘了最真实、最鲜活的加拿大小学生活。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加拿大的小学生是快乐的,“科学教育”是浅显而实用的,“社会学科”重在教孩子做人,“艺术教育”是学习、欣赏和表演的完美结合,体育重在团队精神的培育,各种节庆的教育资源也都充分挖掘了出来。对教师而言,育人和教书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对家长而言,家校合力的发挥也到了极致。
——摘自“小学居然还能这样上” 镇海区精英小学 马虹亚老师推荐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1-09/03/content_359961.htm
《小学还能这样上》这本书,行政官员应该读一读,然后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家长应该读一读,及时转变人才观念、人生观念;老师更应该读一读,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教学工作经验可以借鉴。那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小学,我们也可以“上得起”。
——摘自“这样的小学,我们暂时‘上不起’ ”
--读廖晓英的《小学还能这样上》作者:生命比岸
http://blog.whnews.cn/blog.php?itemid=201444&do=showone&type=blog
这是作者廖晓英的原话,转载于此。
各位朋友:
送上我的新书的封面、内容简介、专家荐语及媒体评论,烦请各位帮我散发、推荐、宣传、炒作。方式随意,能上媒体(简讯、书评等等)固然很好,传统方式的口口相传我也一样感激。至于新潮手段,如帮助贴上任何网页、博客、微博、发手机短信,以及电邮转发朋友等,那就更为快捷直接了。附件中的内容可以随便摘用。王婆卖瓜,这里先谢谢大家了。
欢迎光临 外附校友联谊会 (http://waif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