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校友联谊会

标题: 子曰:民以食为天,开饭啦! [打印本页]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14 09:21:38     标题: 子曰:民以食为天,开饭啦!

子曰:"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子又曰:"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吃了也白吃!" --<论语.子木篇>

遵从老夫子的‘馋馋’教导,特开此‘民以食为天’坛子练摊。望各位校友馋的和不馋的,常来光顾,晒晒自己的拿手菜,或评论一番美食名馔。外附人走南闯北,遍布五大洲,当年“全球红战校”的名字不能白改,一定要吃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不可!

第一篇:中秋小菜

昨天请外附老同学和数位子弟小聚以庆中秋。做了几道小菜,录述如下:

1。姜葱鲜贝

  原料:鲜贝数只,葱、姜、料酒、酱油、糖。

  做法:葱、姜切细丝,撒在鲜贝上;料酒、酱油、糖兑少量水略调,浇在鲜贝上;上锅大火蒸3分钟即可。

  鲜贝甘甜、肉嫩清爽。是前菜佳选。生蚝也可同法炮制。另,加火腿碎会使香味更浓郁。

2。海蜇汾蹄

  原料:猪肘一段,海蜇、卤虾油、酱油、香油。

  做法:猪肘飞水断血,再煮至熟;拆骨,放入卤虾油浸泡;海蜇可选即食的,省事。浸泡入味的肘子肉断面切薄片,码盘,以海蜇丝围边或打底随各人所爱。喜辣者可加辣油。但我推荐试用泰国的甜辣酱,别具风味。(即食海蜇带辅料,有多种选择。)撒上点儿香菜末也很提味。

  海蜇脆爽、汾蹄卤香,是下酒的菜。

3。豆干唐蒿

  原料:五香豆干或豆丝,蒿子(各地产的略有不同)、酱油、香油、鸡精、盐。

  做法:蒿子摘干净,下开水锅焯八成熟,沥水,切末(一定等凉了切);豆丝切小丁,将蒿子和豆丁对码放一碗里,再反扣至盘中,半白半绿,好看。淋酱油、香油、鸡精、细盐。吃时拌匀。

  夏秋的凉菜,蒿子清香,豆丝有回味,两者皆素,健康食品。喜辣者推荐桂林辣酱(要特辣的),香辣而不燥,不抢味。


作者: 左惠珍    时间: 2008-9-14 09:52:25

到白吃小摊儿坐坐。

 

[em01][em01][em01]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14 14:00:55     标题: 父亲节的礼物

第二篇:父亲节的礼物

8月31日是父亲节(Fathers Day),但我们习惯称之为“爹Day”。北方人管父母叫“爹”、“娘”,将两种语言和谐一下,就是我们创新的叫法。可到母亲节时,又叫回“妈”,“妈Day”。这MD有时候会被误解不太友好,个人认为责任不在我们,是听的人别有用心。

儿子在中国闯荡,未能在一起“爹Day”。爷儿俩在MSN上聊上了。他告诉我,他刚刚荣获公司的“大厨奖”(Best Chef)。我疑心他吹牛。问是不是就两人参赛,他说有百多人。我又问,是不是有五十几个奖?他说,只一块金牌!这对于我这个一辈子想当官,想出名的主儿,无疑是天降梵音啊!

赶紧多问几句,儿子告诉我,日前公司组织厨艺比赛,他本没想参加,但在表演过程中,他见一同事在努力地切一只烤鸭,于是主动要求帮忙。他一边片,一边偷偷往嘴里塞几块。片完了,他把那鸭架子要过来,炖了一锅汤。就这锅汤,让他拿了当天比赛的唯一一块金牌!

想当年,老穆在北大荒以“清水鸭”一举成名,今天儿子凭“奶白鸭汤”威震各路厨子。这简直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二十一世纪版吗!儿子后来又告诉我,有人想偷学他的汤,他就悄悄往那小子的锅里放了把辣椒!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就凭这,不用查DNA了。


作者: 吴健芳    时间: 2008-9-23 16:54:02

小芒,今天才逛到你的大排挡,一直就知道你是个美食家,没想到你儿子也得了你的真传,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可是不错,如今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你们家这小子,我看好他!真没女朋友吗?给我当女婿得了。


作者: 倪庆云    时间: 2008-9-23 17:51:19

又开始熬萝卜汤了?

这社长也忒狠了点,总整这些须头巴脑的精神会餐,先把一肚子馋虫钩出来,什么时候落实,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 王辉    时间: 2008-9-23 18:08:49

小芒兄,我这就发个订单过去,空邮来得及尝鲜!那汤白就白了,就是别提“奶”字!有这字儿,估计就卖不出去了!现在不是全国禁奶了吗?!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23 20:26:38     标题: 水是怎么进到馅里的

水是怎么进到馅里的?这是一个很高深的问题,比往奶里加三聚氰胺都麻烦。在看正文之前,请各位跟着一起振臂高呼革命口号:“喝三鹿,尿钻石。一般人不知道!”

第三篇:水打馅

子曰: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你看连圣人都喜欢吃饺子,可见饺子的诱人之处。经考证,他老人家当时除了要束修,肉干外,也收肉馅当学费来着。

北京当年以天桥的鸿兴饺子馆最有名。老太太在世时,总念叨那儿的三鲜饺子。那里面真吃的出一疙瘩一疙瘩的海参。如今都以放三聚氰酸为时髦了。

言归正传。饺子好吃,一在皮儿,一在馅儿。这话跟没说一样,本来除了皮儿和馅儿就没别的了。

皮:要三揉,三醒。经过三次揉揣的面筋到,有咬头,口感好。刚揣上的面就包饺子,吃到嘴里发散。

馅:馅要好吃,料当然重要。用水打馅能使刚出锅的饺子里有一兜汁水,特香。蒸小笼包的在拌馅时用肉皮冻,肉冻化了,包内有水了,那汁水发粘,发腻。我的水打馅是用菜汁儿,一股清气,越吃越香。是木氏饺子的不传之秘。

操作起来也简单:就是将剁出来的白菜的水,挤到肉馅里。要使劲多搅。搅的馅发粘(菜要先放一边),注意不要太稀了。太稀没法包了,都是水。掌握好加入菜汁的量最重要。搅好肉馅后,也醒醒。待开包时再将菜拌入,否则时间长了,菜终究还是会出水的。

另外,混合菜更好吃。如:白菜里加韭菜、白菜加芹菜等都不错。以白菜为主。因为,子又曰了:百菜不如白菜!

尝过木氏饺子的没说不好的。没人敢说不好的。


作者: 左惠珍    时间: 2008-9-23 21:46:12

小芒整天忽悠!什么丝儿啊,皮儿啊,馅儿啊,

看的我直流哈喇子,今天晚饭没吃饱。

 

[em01]
作者: 刘蕴企    时间: 2008-9-23 21:54:58

穆老板, 那带奶的鸭汤就算了,不是说"尝过木氏饺子的没说不好的。没人敢说不好的。"我这就下个定单, 给外附网上的网友每人定一份穆氏饺子(free sample).好吃不好吃得大家说了算,没品尝怎么知道好不好. 
作者: 王辉    时间: 2008-9-23 22:01:10

QUOTE:
以下是引用穆小芒在2008-9-23 20:26:38的发言:

尝过木氏饺子的没说不好的。没人敢说不好的。

看着挺香,真是没不说好的,没人不敢说好的!


作者: 韩英    时间: 2008-9-24 05:34:22

一看“水打馅”,第一个反应就是“水晶包”。

80年代陪外宾游览上海城隍庙。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包子上桌。其中一种包子,里面全是水,要把吸管插进去,先吸,然后再吃。老外问,水怎么进到包子里的?我说,用针注射进去的。哈哈哈,木师傅的秘诀保住了,没外传。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24 09:53:06     标题: 秋风起,羔蟹肥美

去年回国时,去洛阳检查了那里的饮食情况,有灌汤包。烫面、肉馅、多汁水,但不鲜。记得曾到苏州调研时,那里的小笼有点儿意思。杭州的小笼也好。据说,传统做法是要用刀背将肉“敲”成馅,那工夫可就大了!

谢谢教授韩,智勇双全地保护美食的秘方。就跟老外问元宵的馅是怎么弄进去的?死活都搞不明白。不过,韩教授下次回国可能要破费了。你提出的只请低头可以看到腰带的人喝酒,怎能难倒这帮坏小儿!估计你第一眼看到接机的人的腰带就全是系在胸口处的!

第四篇:金丝蟹煲

子曰:“秋风起,羔蟹肥。把酒持螯赏菊花。”

原料:肥蟹(团脐)一只斤半以上(三人份)、粉丝、葱、姜、料酒、酱油。

做法:蟹斩件,粘湿淀粉,粉丝泡发,葱姜切段切片备用。将葱姜爆香,下蟹件,炒至壳呈微红,加料酒、盐、好酱油、略放水,开锅即移开;另起锅,加葱姜丝炒粉丝,(可加XO酱或蚝油少许)将粉丝倒入砂锅,蟹件码其上,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0到15分钟,汤收净,连锅上桌。

蟹肉清甜、粉丝鲜香、配黄酒,妙哉,妙哉也!

北方蟹多清蒸沾姜末醋,因蟹肉寒,以姜温之;蟹羔肥腻,以醋解之;不失本味,亦我爱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12:22:24编辑过]


作者: 刘惠杰    时间: 2008-9-24 15:57:42

得了两只龙虾。都不敢下手做。

我给煮了。

一直挨骂到现在。

请教太平洋上的穆大师傅。

子曰过龙虾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16:01:45编辑过]


作者: 倪庆云    时间: 2008-9-24 18:14:00     标题: 注水包子

QUOTE:
以下是引用韩英在2008-9-24 5:34:22的发言:

一看“水打馅”,第一个反应就是“水晶包”。

80年代陪外宾游览上海城隍庙。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包子上桌。其中一种包子,里面全是水,要把吸管插进去,先吸,然后再吃。老外问,水怎么进到包子里的?我说,用针注射进去的。哈哈哈,木师傅的秘诀保住了,没外传。

好创意,注水包子。过去总听说注水肉。

不过,先声明,别误会,没珍儿什么事儿。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25 10:46:28     标题: 子没什么不曰的

子没什么不曰的,没什么子不曰的。子之所以曰,是因为子的胃功能特好;另外,当时物品馈乏,多少有点儿三年自然灾害的情景。饿的到处讨吃讨喝,“惶惶如丧家之犬”。

另,子乃山东人氏,对海鲜鱼货有非常深透的认识。从小就吃“红烧海参”,大葱沾酱;坚决不喝“三鹿氰胺”奶粉。故能成圣。

第五篇:龙虾两吃

子曰:“海里无鱼龙虾奇,敢与圣人戏东西!”

其实,惠杰煮龙虾并没错,在南太平洋龙虾就是一煮而成的。而且是豪华宴会上的头盘冷菜。手拇指大小的基围虾就拿不出手了。太平洋上的岛民,将煮熟的龙虾,虾头“咔嚓”一掰,不要了。虾壳剥去,攥着虾尾巴,跟吃香蕉一样。

原料:活龙虾一只(1。5公斤),日本青芥茉、葱、姜、酱油等。

做法:活龙虾从头斩下,去肠,将身段切薄片,码放在冰块上,上桌。龙虾的头仍在动。沾青芥茉、酱油。(一吃)

生龙虾片吃完后,将头和爪等撤回厨房,斩件,加葱、姜炒。(二吃)

生吃鲜爽,虾肉弹牙,甘甜回味。芥茉微辣,去腥气、惹食欲。姜葱炒,使虾肉在顷刻间品味生熟,口感决然不同。多吃才能体会到。(按惠杰的菜谱,一顿两只,一天三到四顿;每周七到八天,即可。)

但,生吃总有可能感染寄生虫,故不推荐。还是葱姜好,另可参考“金丝蟹煲”的做法。但不用粉丝,而选面条,(做炒面那种。)葱姜与龙虾略炒,加料酒、盐、少许酱油,倒入翻炒过的面条中,让虾汤浸入面条内。上桌时,每位一小碗面,上面码块虾件。通常,吃完这碗都会去再添一碗面条吃。

粤菜将之称为“伊面底”,“伊”是谁,我不认识,面好吃是真的,特录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2:01:46编辑过]


作者: 左惠珍    时间: 2008-9-25 11:49:31

子没有不敢约的:奶鸭,猪肘,海参,龙虾,螃蟹… …

 

[em01][em01][em01]
作者: 刘蕴企    时间: 2008-9-25 21:49:41

子不曰,老佛爷就曰了:好好的龙虾,不能交给洋人做.

不用穆大厨的“伊面底”,照样能做出让人看了就流口水的葱姜龙虾.方法简单,就是得委屈您那新装修的厨房了.

材料: 龙虾,葱,姜,盐,料酒,胡椒粉

    制作过程:

    将龙虾的钳子先剁下,然后将头壳扒下。接着将身体剁成几块,钳子拍裂.

    葱切节,姜切成丝.

    炒锅烧热,入油,将姜葱放入爆一下,然后放入龙虾块翻炒几下.     加入少许盐和胡椒,放入料酒.

    翻炒约两分钟,虾壳变红即可出锅.(如果汤汁过多,可以加少许芡粉勾芡)

    摆盘时把虾摆回原型.

注: 馆子里大厨都是把龙虾块沾芡粉,下油锅炸至七成熟,捞出,再下锅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22:25:11编辑过]


作者: 成卫国    时间: 2008-9-26 08:43:57

俺家炒大萝卜也是这个做法![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26 08:55:45     标题: 欢迎刘大厨加盟

看样子,还是爱吃龙虾的多。惠杰一下儿就煮两只吃,是有点儿那个。应该匀一只给你们本家蕴企,帮着葱姜一下。保证就没人敢说“不”了。

刘大厨好手艺,只有一点儿,龙虾在我们这儿加工,怎么摆都摆不回原样的,一定会缺点什么。对残奥虾,绝不能说是智障虾。所以我们都是混装盘,有“伊面打底”更没人跟拼图似的还去拼那只虾。

唉,可怜的龙虾!

老佛爷说的对,绝不能让“洋”人染指龙虾。西式有“黄油焗龙虾、蒜蓉龙虾、奶酪烤龙虾、烟肉(火腿肉)烤龙虾,老澳更有直接烧烤龙虾。黄油味冲,蒜味也冲,把龙虾的清气甜香味道冲没了。不好吃。拥护老佛爷旨意,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6 9:11:48编辑过]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26 09:23:35     标题: 卫国高手

一看卫国就是高手,能把萝卜当龙虾来料理。那是什么境界?那是“不远万里、一个高尚的、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对不起,有点儿串。

子曰:“别不拿豆包不当干粮!”就是这意思。


作者: 刘惠杰    时间: 2008-9-26 10:51:56

看来我以败成名。

实际情况是,懂吃,不大懂做。

既是限于广泛的甚至是有些深度的理论,实际上还是不懂吃。

尊敬所有有想法的专业厨子和业余厨子。

龙虾是中国百姓的稀罕,在穆子曰和教授韩的地界,应该是平常之物。

记下了“姜葱炒”。蕴企不知云游何处,但这“姜葱炒”可以列名祖国什么文化名录,虽然有整形的次要争议,但是一呼百应。

生吃WASABI,和日本人有关系么?


作者: 成卫国    时间: 2008-9-26 10:57:29     标题: 子曰:好吃不过饺子,舒坦不过倒着

吃过几次龙虾,都是在饭馆,一虾三吃,感觉吃的是名字,而不是什么美味,看它扬须舞钳的小样儿,我把它吃了!那肯定是顿大餐,心理上也很满足.前几年不经意吃过熊掌,绝对没猪蹄好吃.去泰国旅游被导游忽悠去吃燕窝鱼翅,400元吃一砂锅炖粉丝.

记忆中的美味是66年大串联,南京车站,雨中,深夜,一天没吃饭,衣着单薄,瑟瑟发抖,一碗阳春面,那叫一个香啊!今生今世再没吃过如此令人荡气回肠四十二年的美味了!真正的海鲜是在渤海乐亭渔船上,渔民刚打的皮皮虾,螃蟹,海螺,加辣椒炖一大锅,甩开腮帮子吃吧!嘿嘿, 木哥的龙虾可没法比呀!

啥叫:“别不拿豆包不当干粮!”咋看也得去一个"不"呀!


作者: 刘蕴企    时间: 2008-9-27 01:52:16

回复惠杰, 蕴企和韩教授在一个地界, 但不是一个洲. 定居佛逻里达,迈阿密已有18年.

迈阿密的龙虾连锁店Read lobster 挺有名,做法是从惠杰那学来的,但是配的souse不错.不过还是没有中餐馆的葱姜龙虾好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7 2:03:42编辑过]


作者: 韩英    时间: 2008-9-27 05:47:34

蕴企大姐说的Red Lobster(红龙虾)我们这里也有。这些店都连着锁着。

老美吃龙虾蘸黄油,我喜欢蘸醋。加葱姜也好,问题是没等切完,龙虾已经进肚了。

木师傅把领带当腰带,罚一顿“红龙虾”。

迈阿密我路过一次,真大,也美。从车里一下来加油,就感觉掉进了西语世界。没多呆,城里转了一小圈,就去Bahamas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7 5:59:24编辑过]


作者: 刘蕴企    时间: 2008-9-27 08:33:31

迈阿密真的很大,大到迈阿密人到了别的城市都不会趴车了.(先做个注:趴车,是住在美国的中国人说泊车的术语.趴--parking.加拿大华人也这么用,不知澳洲华人是不是文明点.)

迈阿密真的是西语世界,街上遇见10个人,有6个半人是说哎丝八鸟的.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27 10:42:29     标题: 三口糖过去了

各位食欲都不错。子曰:“忘了爹、忘了娘、忘不了狗鱼肠!”可见这“吃”有多大的诱惑力。

先回答问题。

卫国说熊掌不如猪蹄子,很是同意。在北大荒曾做过一道“黄焖熊掌”,费老劲了,一般般。说燕窝鱼翅不如一碗炖粉条子,没错。我宁肯吃炖粉条。02年重回北大荒时,“酸菜白肉粉”顿顿不落。关于豆包是不是多个“不”字,那得问“子曰”去。可能他是豆包吃多了,有点儿涨气,说话就不太顺。也许那时候就兴这么说,不像现在似的“负负得正”。

惠杰对你那本家蕴企得尊称个“姐”。现在米国。

哎丝八鸟教授韩,到时候看清楚,那帮人不是系领带,是把腰带,俗称“裤腰带”系到胸口的。我好意提醒你,怕你破费,你还讹上我了。唉,人心不古啊!还是去找子曰算了。

蕴企,澳洲的糖人也“趴”那个车。还问:“没有地方趴唉!”“都趴满了唉!”“你趴好了没有唉!”

子曰狗鱼肠的事今天没时间说。讲个短的。

第六篇:糖过去了!

当年在北大荒干活经常是十数个小时的。“早上三点半,晚上看不见,地里两顿饭。”有时候会送顿加餐。加餐多是糖包。那时还不知道什么什么不够的话,就往里加三聚氰胺。说实话,包里的糖是少的可怜。可怜到什么地步呢?老职工的评语最贴切。

“一口没糖、二口没糖、三口糖过去了!”


作者: 倪庆云    时间: 2008-9-27 13:51:08     标题: 趴下之后

QUOTE:
以下是引用穆小芒在2008-9-27 10:42:29的发言:

澳洲的糖人也“趴”那个车。还问:“没有地方趴唉!”“都趴满了唉!”“你趴好了没有唉!”

子先曰:趴下,少废话!

子后曰:吃了没有?没吃回家吃去吧!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9-28 20:07:37     标题: 品评鼎泰丰

前两天有点儿反胃,大概是卫国炒的那道龙虾味的大萝卜闹的。昨天遭到表扬,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子,这两天也有点儿累,刚才那句就让给别人说了。得意了,随手拿起要检查的餐馆名单,看上了“鼎泰丰”,决定尝尝那里的“小笼氰胺”包子。

原本台北的老鼎家把灶支到袋鼠岛上来了,谁都可忍,胃不可忍!

第七篇:品评鼎泰丰

鼎泰丰在悉尼市中心刚开了家店。人还不少,要拿号排队。也还行,大约不到20分钟就有位了。

坐下,点了如下的东东:小笼、素饺、烧卖、酸辣汤、招牌小菜、酸菜肉丝、皮蛋豆腐、炸豆沙卷。

招牌小菜和酸菜肉丝很快就上了。招牌小菜是海带、绿豆芽,切得很细(再细点儿和木大厨的刀工有一拼),酱油、香油凉拌;味道还行,爽口。酸菜肉丝不好,酸菜不酸,特别是,不是现炒得。二手货。

素饺上来了。咬了一半,干巴巴的,里面的馅是青菜、豆干和香菇。东西还行,但口感不对。当时我们就说这可能是冻的再回笼蒸的。(后来吃完到他们的大展示窗看,果然是将已蒸过的饺子速冻,有人点,再拿出来过笼蒸一下。除了“小笼”和“蟹黄”其它包都是冻的。)没鲜味。寡。

小笼等很长时间才上。皮薄、有汁、还可以。但吃了3个,就开始觉得有些腻(可能跟岁数大了,不喜太油的东西有关)。皮是烫面的,很薄很筋道。不知为何,烧卖也是差不多的味道,就是包的样子不同,顶上放只小虾。

皮蛋豆腐那里都有。酸辣汤也未见特色。

唯一受到称赞的是那份:炸豆沙卷。豆沙细茸、卷是糯米粉制的,炸后酥香、色泽金黄。就这个好吃。

结帐时,竟是66澳刀!(合人民币近400大元了!)可是狠了点儿。一顿粤式茶每人也就15元左右。到鱼市场吃海鲜套餐,一人20吃很好,蚝、虾、鱼都有了。有点那个,性价比的不好。

最后评价:做工精细、口味一般、价格很好、下次不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30 20:14:20编辑过]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10-4 20:46:49

第八篇:韭菜合子

子正在修十一长假,曰:“你们爱吃什么,就自己整去吧。”

小时候,喜欢吃韭菜合子。特别是刚出锅的,皮烙的焦黄焦黄,咬一口,里面的韭菜馅香味四溢。更不要说里面是鸡蛋或是肉馅的了。那是要唱啦啦啦的!因为,那时油是有限的,为能让每顿菜里都有点儿油腥,平时是不可能这么奢华,拿现在的话说就是“腐败”。

现在已不太喜欢吃太油的了。所以做馅的时候菜较多,而且是又有肉又有鸡蛋。把小时候没吃够的都补上。

而且,不是做那种手掌大小的,一个个小圆饼。擀一张大圆面皮,馅铺成半圆形,皮对折,成一半圆的馅饼。个可是够大。一锅烙两个半圆饼。吃的时候,那刀切开就是了。这是学习阿拉伯人烙大饼和意大利比萨饼的创新。

阿拉伯人做馅饼:擀一大张皮,将菜、奶酪、调料放一半的位置,然后根据客人要“鸡”、“羊”、“牛”或“素”的要求从旁边已备好的肉糜盒里弄点儿撒上。将饼皮对折,也不封口,就上锅煎。说白了,和比萨饼没什么区别。就是形状上,一个是圆的,一个是半圆的而已。我发觉这半圆在制作上的确方便很多。从前是要擀两张皮子做一个小饼。半圆做法,一张大皮子可顶两个小圆饼。速度快多了。但我照样封口,馅咱也不马虎。

其实,馅里还可以放点儿粉丝,也好吃。菜也不是全韭菜,而是白菜加韭菜。特别是夏天的韭菜有股辣味,加白菜可冲淡些。春秋的韭菜都发甜,好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6 17:38:16编辑过]


作者: 刘蕴企    时间: 2008-10-6 23:33:42

网上这些日子不大对劲,unavailable的时候比available的时候多.穆厨的韭菜合子都放凉了,也没人光顾.

管里员,不能让穆厨的馆子就这么黄了,咱跟三字没关系.


作者: 高奇梅    时间: 2008-10-9 10:53:25

咱这网老是动不动就罢工,我觉得是代理器服务商不到位的原因。我们社区网站是匿名,胡说八道者不少,可从来未见封的。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10-15 10:29:58     标题: 咋整的,这是?!

子曰:“这网是咋整的?跟跳大神似的!多加点儿三鹿氰胺行不?整‘结石’点儿!”

这不,韭菜合子都凉了。合子凉了不好吃,加热用铛再烙不如简便些用烤面包炉烘,时间略长。还热的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5 10:35:20编辑过]


作者: 左惠珍    时间: 2008-10-15 12:12:22

惠杰说:小芒欠交摊位管理费。

 

[em01]
作者: 刘惠杰    时间: 2008-10-15 14:37:46

“子曰”占的不是一个摊儿,是几条街的铺面。

子曰,曰的都是真学问。如今听一点儿学问(经常是假学问、水发学问、非常浅薄却整得十分高深的学问、明天可能就会被证明是谎言的学问),就要掏腰包。子曰了这么多,曰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劳动人民很多的匠心和智慧,而且不谈收费,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精神!

网不好使,我知道的原因是有原因。有人张罗。过一段儿应该就好了。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10-16 07:25:01     标题: 请城管吃烤肉

子曰:“哇---噻,不好啦,城管来啦!快跑吧!”想想,岁数大了,那能跑过城管,特别是打头的那个“珍”领导,腿脚贼拉快。跑起来是“狗撵鸭子---呱呱叫!”算啦,算啦!来手软的吧,腐败她们一哈!

第九篇:烤肉飘香

“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

 

            记得第一次去吃烤肉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应该是家里来了什么远地的亲戚,且多年未见,特别破费到什刹海的烤肉季给客人接风。

            当时住的离什刹海很近,经常到那里玩儿。但进“烤肉季”坐稳当了点菜吃,却是鲜有的事。

            店面不大,桌椅是暗红色的,不少地方漆面已脱落,但木料货真价实,丝毫没显磨损,纹路反而欲厚重了。四壁挂着不少题咏画作,都是到“烤肉季”饕餮的名士们留下的墨宝。那时也不知道“Who’s who”,只是听大人在一张张地品评着说谁谁的。唯一记得提到郭沫若老先生,知道是有名的人。想,郭老大概也是住的离这里近,所以来吃。还真不知道,郭老住的这么近。

            菜上来了。其实,还没上菜,一进店那香味儿已经钩的馋虫蠕动,肚子咕咕作响了。一大盘香喷喷的烤肉往桌子中间一放,就没人再品墙上的字画了,也没其它的杂音。都努力往嘴里送着,咀嚼着。我不甘人后,谁让那会儿小,说话也插不上嘴,理所当然地大吃特吃起来。

            烤肉带着一股烟熏和烧的焦糊的香味儿,轻轻咬下,里面的肉汁和酱汁混合着溢开在舌面,清甜浓郁融合,味蕾竟觉得有些承受不了这多层次的撞击,迎迓着,享受着。不是咽下去的,是吞下去的。胃也开始急不可耐地摩合着。

            大人们似乎也刚缓过劲儿来,多少有些虚伪地先问我们小孩子,“好吃吗?”童言无欺,然后大人们才再次拉开话题,但这次没一句是与艺术有关的。

            好吃。印在幼时记忆中的美味是怎么都抹不掉的。我记住了:烤肉季。

 

“不尽沧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

 

            烤肉季不仅肉烤的好吃,地方也好。紧邻什刹海和银锭桥。这“太液池”就是“什刹海”,还叫“三海子”、“十窖海”、亦称“后海”、再古还被叫过“高粱海”。北京八大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就在小楼前。那锁桥面石条的铁环磨的锃亮锃亮的,就被称为“银锭”了,拿走也当不了钱使,故还依旧。遥遥的西山可很难见到玉容了。

            漕运不兴之后,什刹海慢慢以荷花莲藕出名。“前海子”被皇上占了,这“后海子”就成了百姓的地界儿。清道光年间,一位名季德彩的回民,就在后海河沿儿边上推车卖烤肉。当时的河沿“市肆林立,酒旗当风。”老季这蒙满味的烤肉大受追捧,被人称为“烤肉季”。他自己的名也起的好,德彩,真“得了彩”了。

            后来,买下现在的“烤肉季”,推车小生意改铺面的买卖了。开始还要点子文诌诌的,铺名“潞泉居”。但吃主不买账,照样“烤肉季”、“烤肉季”的叫,不得不顺应民胃。正式挑号“烤肉季”了。

            原先的匾额是书法名家溥心畲题的(后在文革中被毁)。现在的匾是溥杰先生的墨宝。也没什么,爱新觉罗一家子都好这口儿。

            烤肉选料精,做工细就没的说了,要不怎么能招徕这么多吃主儿呢。

            烤肉有“文、武”不同的吃法。单说这“武吃”。您是单挑,还是三、五好友都没关系,七八个人围在一大圆的铁灸子旁,各把一块地盘。一圈都有宽条大凳,可是没一个人坐。吃相是一脚踩在那凳子上,一手持二尺长的木筷子。另有一名:“六道木”。将已经浸渍过的肉片放到灸子上烤。

            烤的火讲究,要用松柏枝,松果加果木的炭,那火就是一股子清香味。肉片加上葱花放上“滋”的一声,立即打卷。要嫩、要老、要焦糊味的,随意。最有名的烤法是“怀中抱月”,那是将肉围成一圈,中间再打个鸡蛋,蛋清粘在肉上,使肉更加鲜嫩。略焦糊味道更佳。吃时可再蘸调料并加香菜。

            到这会儿,要是不来上二两那可就对不起谁了。

            老中喝酒,不像老外,痛快,一仰脖,咯喽,一口。现在讲究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抿一抿。可谁也没见两口子天天醉熏熏的。老外拿酒杯在那儿且晃呢,把大鼻子架上去,跟架机关枪一样,就是枪口朝下,还“突噜突噜”地拉着拴。我特担心他们要么可能掉里边点儿物件儿,要么使使劲儿,能把杯子里那红红绿绿的就吸大鼻孔里去了。

            但到吃烤肉这节骨眼儿上,喝酒就不能咕咚咕咚跟灌凉水似的了,土。得含半口酒在嘴里,把刚烤好肉放进嘴,烫烫的肉一激,一股子酒气冲荡在嘴里,趁势大嚼两口,连肉带酒咽下,那叫一个“爽”!

            吃饭能吃出豪气的不多,烤肉就行。别的吃法是坐着,“武”吃,站着,还不好好立正站着,一只脚蹬在凳子上。好像要时刻跃马扬鞭一样,几口酒肉入肚,灸热的铁篦子,木炭的香、烤肉的香、酒香,滋滋的油滴、袅袅的轻烟……蓦然眼前一片大漠黄沙、金戈交鸣、马蹄踏踏、风卷烈烈……八旗子弟早已没了父辈的英勇,但血管里仍流淌着激昂,就在吃上较劲儿吧!

 

“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

 

            肯定是受了那次幼年吃烤肉的刺激,要不就是他们下了三鹿氰胺。弄的我只要有机会就去“爽”一下。不过,早就不时兴“武吃”了。文的咱也不怕不是。

            谁写的“无言独上西楼”,我接着续:

            “端着烤肉烧酒;

            窗外碧水荷花,

            发的哪门子愁?”

            凭窗依栏,外面一泓绿水,垂柳芙蓉,至于能不能看到西山,一点儿不影响食欲。

            有人问,就你一人?没带紧要的朋友?即使带了,也不能跟贴小广告似的到处吆喝是不是。

            别说,我就喜欢一人独饮。一斤烤肉,二个芝麻火烧,慢慢地品……

            再说也有伴,就着:

            “轻燕受风迎落絮,游鱼吹浪动新荷。”

            “岸草离迷桥畔雨,宫槐隐映水边楼。”

            “翠柳条长经雨后,绿频香暖得春先。”

            那叫一个得意。

            酒足肉饱,把掉在桌面上的几粒芝麻都用食指舔点儿口水粘来吃了。然后,信步由缰的走着。往回一拐,逛逛原是卖鼻烟和鼻烟壶的斜街;或是往西找一垂钓之人天南地北一番;或干脆找一条石坐下,任风吹柳拂……不必在意酒醒何处……

            选个时尚些的词,叫:境界。


作者: 刘惠杰    时间: 2008-10-16 12:31:06

在烤肉季自己烤肉,应该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芒几岁小得亏,经济水平也是非常落后,竟是没有围着一大圆的铁灸子旁兴高采烈的享受。

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去烤肉季,烤肉是考好了,端上来的。倒是记得它似蜜,量不大,肉劲道不失绵软,香。

后来在前门大碗茶一侧的“加州烤肉”,吃的场面却是这个巨大的圆铁灸子,葱是中国葱,加芫荽,我当即指出,可能有假。没有问过加州人,但是使一双一尺半的竹筷子,就着莲花白,翻腾鄂尔多斯黑头羊肉加芫荽,从中午吃到老爷儿下山,怎么想怎么不像美国人的行为。

一年前去过烤肉季,铁灸子在楼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当文物摆着,蒙了尘土,招牌菜是一个什么“罗汉全斋”,玻璃盆盛了几种蘑菇,一盆无聊的汤,要一千元。

前门的“加州烤肉”也是早没了。

吃不上,保持乐观。有人惦记着,好东西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 杨晓枫    时间: 2008-10-17 13:44:07

关于[Service Unavailable]及其他(拷贝自[意见与建议])

我的机器上最近访问外附网时也出现了[Service Unavailable]的提示,究其原因,大致是因为机器上存在太多临时文件的缘故。

解决方法:

1  在IE的最上行---[文件][编辑][表示]。。。[工具][帮助]

中选择[工具]菜单-->[Internet选项]-->“常规”标签-->Internet临时文件设置中的“检查所存网页的较新版本”选择“每次访问此页时检查”。

2   [InterNet选项],打开后点击[消除cookie]和[消除文件]并执行。

至于无法显示长篇文章的现象,是由于[IE7]本身的原因(缺陷),目前没有好的办法。

只能卸载后重装[IE6],或试试别的浏览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7 13:49:05编辑过]


作者: 倪庆云    时间: 2008-10-20 09:35:48

忙熊那里的季节和这里正好相反,所以当这都收拾东西准备冬藏的时候,那里才刚刚开始“惊蛰”,正处于火爆前的躁动阶段。

期待中。。。。。。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10-23 12:00:57     标题: 懒龙啊!懒龙!

这网最近不来劲儿,整的不好!

第十篇:懒龙啊!懒龙!

以惠特曼独特如咏叹般的调子来谈懒龙,绝不过分!懒龙,在外附学子,特别是和平门的几届(不知搬到西院后,味道是否依旧?),说起当年的懒龙,没一个不口水横流的。

其实,懒龙做起来不难,就是把馅放到发面里蒸就是了。比包子省事多了。包包子得一个个地擀皮,捏上。懒龙,长长的一大条,蒸得了再切,省不少事儿。

懒龙通常是中午那一餐,离食堂多老远就闻到香闻了。男生会大吼一声:“吃懒龙啊!”立马就是百米冲刺。女生总是要“淑”一点儿,不能说是装的,因为基本上不会像男生那样跑着去,但步伐和步频都在加大和加速是瞒不过任何人的。

用脸盆端回来的懒龙都是切好了的。人手一个,也轮不到像今天到超市买什么还挑挑拣拣的。一口咬下去,要是赶上馅多的,油会滋地溢满口腔,吃主眼睛发亮、脸色变红、咀嚼加力、浑身像过了电一样!猪肉、大葱、酱油,就这么几样东西,搅合到一起,它咋就那么香!肉,其实净是肥的,可是在缺油少肉的年代,谁也不会再查查含多少高脂肪再张嘴。肥油和酱油味道渗到面里,面也更加美味起来。

吃懒龙是最快,最省事的了。吃的快就不用分析了,省事,就是不用刷碗、刷盆,吃完,手一抹嘴,走你!

子曰:“吃过懒龙的同学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尊敬师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子是因为逃课没吃上懒龙,站在和平门一进大门的影壁墙前,念上面的“中学生守则”呢。文革时,“守则”被老人家去安源的画像遮蔽了。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11-14 09:23:51     标题: 咬菜嚼汤

网总不好用,聪明人告诉说是让金融危机闹的。有早被套住的;有去抄底,被“底”又套住的。这网,也是哪儿被整住了。对经济的事儿比较“冒”。还是聊吃省心。

但也不行,惠杰那边非得“咬文嚼字”,“前”一定对个“后”。我怎么琢磨怎么有问题。

第十一篇:咬菜嚼汤

念了洋码子,吃过洋餐。不管三道菜式的还是四道菜式的,头一盘叫“前菜”,也有叫“头盘”的。

吃了“前菜”,左等右等,也不见“后菜”来。再上,告诉是“主菜”了。那“副菜”在哪儿呢?就算是“头盘”吧,“尾盘”呢?谁把“尾盘”偷吃啦?餐前要喝“开胃酒”,饭后呢,为什么没有“闭胃酒”。或是“关胃酒”。让装了一下子东西的胃好好自己活动活动去。

上“甜点”了,甜可以和“酸、苦、辣、咸”相对。我不喜欢甜点,可找不着“咸点”、也没“酸点”什么的。不来劲儿。

不光吃,就连做吃的原材料也一样。有“后臀尖”,谁买过“前臀”?

子曰:“什么好东西过了嗓子眼都一样!”所以,我只品味儿,不嚼名儿,起什么名都行,只要好吃。


作者: 李国祺    时间: 2008-11-14 14:57:58

    烤肉季没吃过,学校的懒龙是馋的人够呛。在部队还有一种吃食也叫人异常回味,那就是鸡蛋面条汤。一次拉练途中,晚上熄灯前班长悄悄告诉大家:好消息!XXX病了,一会儿炊事班来送面条汤。拉练生活艰苦,一般病人又吃不了许多,因此大家和衣躺下都眼睁睁的等着那面条汤,想分一杯羹。一会儿面条汤送来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静静地等着那位病号的招呼。不成想等来的是勺子刮面盆的声音,不知谁说了一句:坏了。大家急起身,看着那位病号,谁成想这小子病了还吃这么多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4 15:00:30编辑过]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11-18 11:01:59     标题: 病号饭

国祺,你们还能吃上鸡蛋面条汤,那是腐败级的啦!我们在北大荒时,“病号饭”其实就是面条汤。只不过单做的,一小把葱花,油多一点儿,那就是满屋飘香啦!

病号饭要卫生员跟食堂打招呼才行,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病都会给病号饭吃的。所以越发珍贵,能吃到嘴并不容易。跟你们一样,有一个病号,那一屋子人都惦记着那碗面。食堂的炊事员也知道,所以都会多做一点儿,给小半脸盆。

想想现在,鱼啊肉啊的都腻了。什么都不如饿肚子时候那一筷子饭食的回忆香甜。

子曰:“一定要进行忆苦思甜教育!”


作者: 吴健芳    时间: 2008-11-18 12:05:30     标题: 病号饭

小芒,你说的没错儿,那时,在北大荒能吃上碗面条,就很知足了。

           幸运的是,我在北大荒当过炊事员,也当过卫生员,都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弄碗面条吃。

           而且,那时候,要是不和卫生员搞好关系,不开条儿,病号饭也是吃不上的。

           到现在,我还是爱吃面条。


作者: 穆小芒    时间: 2008-11-19 06:56:21     标题: 吃面条,容易吗?!

健芳承认,不和她搞好关系是吃不上面条的。

我在北大荒时,一、不怎么生病。二、即使生病,也生的不好,都不是能吃上病号饭的那种。三、不懂走后门,当时连里有两个卫生员,一是位老铁兵的医官,另一位是三俄的佟桂新。

现在也爱吃面条,特别是自己手擀的,还爱吃宽条的。我们家老太太说的“宽心面”。想吃清口的,下菜。如南方的“阳春面”;想吃荤的,切点儿肉片,先用酱油浸十分钟,待面条快好了,将肉片下下,有点儿象涮羊肉似的。肉嫩,汤鲜。

现在,我时不时地决定生下病,然后自己给自己开病号条,自己给自己擀面,程序绝不许有误。

子曰:“都次贷了,更应该吃宽心面。”


作者: 吴健芳    时间: 2008-11-20 17:09:58     标题: 浪费人才

小芒,你不去开个“木氏饭店”或“子木饭店”--真是浪费了人才!

          成天让我们看的口水横流~~~~~~

  

            [em14][em14][em14][em14][em14]




欢迎光临 外附校友联谊会 (http://waif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