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2001年4月2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昨天清晨6点20分,从北京开往齐齐哈尔的T47次列车,在经过安达市火车站时突然出轨,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25人轻伤,其中一名死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教授,目前在当地政府的全力救护下,伤者均已脱离危险,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已于昨天下午抵达当地。

报道中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教授是外语附校1964年小三入学的段京华同学。

 

我的同学段京华

李燕端

 

2001年4月24日上午,我从东北回来,接到段京华不幸去世的噩耗,不觉泪如雨下,心中懊悔不已。

她这次去大庆招生之前,我因马上要被派到香港工作,本打算去外语学院与她话别,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当时只是在电话里聊了聊,总以为还有许多机会,不料如今已是天各一方。

    我和段京华同为1964年考入北京外语附校小学部俄语班的学生,实际同学时间六年,少年时期建立起来的友谊却始终伴随着我们走过不同的人生岁月。现在回想起许多往事,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段京华聪颖好学,又十分刻苦,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始终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后,她先后就职于国家旅游局、北京市外办、北京外国语学院。无论是当翻译、搞管理、还是为人师表,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段京华都做得十分出色。更令我羡慕不已的是,她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从小体育就好,蓝球、乒乓球、游泳、滑冰,甚至跳皮筋,哪一样都玩得不错。记得小时候,我们在一起玩跳皮筋,轮到她上去跳别人就别想跳了,因为她总也坏不了,无论什么新花样,第二天她总能跳第一。对此我一直很纳闷。后来我才知道,她放学后自己在家还要刻苦练习。这虽然是件小事,却说明段京华做事多么认真刻苦。她之所以能干什么精什么,除了天资聪颖之外,与其后天的刻苦努力不无关系。

    段京华为人热情豁达,善于交往,待朋友诚恳真挚。中学毕业之后,大家都各奔东西。这么几十年下来,很多人早已失去联系,即使见面也不见得认识,而段京华却与附校的许多同学和老师都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对不少人的近况,都能说出个一二。她经常出席同学间的各种聚会,哪位老师去世了,哪位同学遇到了困难,她不仅一定会嘘寒问暖,而且还热心地帮忙,四处寻找援助。在我们班的女生之间,段京华是我们的联系中心,她的家也是我们一年一度聚会的地点。更为难得的是,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人的一辈子并不容易,生活中的不顺,工作中的挫折,在所难免。在她那里讲述自己心中的不快,甚至十分荒谬的想法,总能得到理解、安慰和疏导。所以,有一年聚会,有人提议将来老了,由大家共同出资买房子,与她一起安渡晚年。

段京华去世后,我因不能参加她的追悼会,只能以我们夫妇的名义将花篮送到俄语学院表达哀悼。当我走进师生们为她布置的灵堂时,眼前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我。整个房间被鲜花埋没,段京华的遗像摆放在簇簇的白色花丛中,照片中的她笑得很美。送花的人,我大多不认识,我只是从落款中知道,有外国语大学的师生、她的朋友、过去的同学和同事、俄国驻华使馆以及她曾工作过的单位。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包括她的学生,在挽联上以各自不同的感人语言表达着对段京华的追思。她能获得如此众多人的尊敬和爱戴,我从心底里羡慕她,更为她感到骄傲。我虽然与她要好几十年,但对她的了解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从这小小的灵堂中,我似乎才更多地认识了她,一个辛勤耕耘而获得丰厚的人。

 

李燕端

1964年小三入校,俄语班

现在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工作

lyandua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