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学生就是聪明
方卫平
都说外附同学聪明,至少我们自己都这么认为。记得当年考外附时,先是由各个小学推荐参加考试,笔试过关之后,再经过口试,称得上是百里挑一。后来的实践证明,外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确实不错,尤其是文科方面。
其实除了学习好,外附学生体育天赋也不错,下面我就讲一个小故事。
大约从上初一开始,我就和同年级的一帮同学开始打篮球,那时我们还在和平门上学,时间是1969年。有了一定水平之后,体育老师徐建伦就正式给我们组建了一个篮球队,是个年级队,全是我们小四的同学,但却是附校唯一的一支篮球队。小五和小三的同学凑不齐一个队,老三届的校友们都上山下乡了。
记得那时常和老师们打,记得有徐建伦、张度良、司徒、于昆、金二青等老师。徐老师特准,司徒老师特狡猾,张老师和于老师特“赖”。我们的队员有孙笑华、杨卫国、刘晓中、钱力军、曹嶙、张军、何宁、强志威等,当然还有我。在和平门时期,我们打不过教师队;但我们能很轻松地赢和平门中学校队。后来到了西院,我们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人也长高了,壮了,老师们只好半靠经验,半靠耍赖和我们对付了,我们对他们是赢多负少。
我那时侯篮球水平已经不错了,并由此受到一些低年级同学(特别是女同学)的崇拜,心里特美。再后来我分配到清华大学工作,参加了清华教工队,打组织后卫,多次参加北京市甲级队联赛,这都是后话。
1970年,为了让我们这些修正主义的苗子多些锻炼,让我们小学部的三个年级的学生背着桌椅,准确说是男生背桌,女生背椅,徒步搬家到西院。
刚到西院,张度良老师就把孙笑华和我找去,谈了一件事。原来西院属于海淀区,而海淀区刚刚结束中学生排球联赛,区体委的人把张老师找去,说你们外附如果有排球队,可以和海淀区的冠军队——立新中学比赛,外附如果赢了就可以代表海淀区参加北京市中学生排球联赛。
张老师回答区体委的人说,我们学校没有排球队,但我们可以现组建一个,利用暑假训练,开学后和立新中学比赛。区体委的人虽然觉得有些荒唐,但考虑到反正北京市的联赛是秋季进行,还有时间,就同意了。于是,张老师就立刻回学校和我们商量,问我们有无兴趣和信心,马上组织一个排球队,利用暑假学打排球。
要说张老师为什么这么热衷这件事?原来他是山东体育学院排球专业毕业的,对排球酷爱却又没有机会玩儿,你想啊,和平门就一个篮球场还是红砖铺成的,哪有人打排球啊。但是我们这帮人只练过篮球,从来都没碰过排球,而且立新中学又是重点中学,体育很强,能打败海淀区所有学校拿冠军,不是等闲之辈啊!张老师很清楚这点,但是他还是很想说服我们同意,准备了好多理由。结果呢,我们一口答应,把张老师高兴的够呛!
其实,我们答应的原由很简单,就是外附学生的一种自负。我们当时想,篮球能学,排球有什么不可以?咱们不是聪明么!
于是张老师就以我们篮球队的队员为班底,利用暑假开始了训练。要说张老师排球功底真是不含糊,动作非常标准,手把手地从上手传球开始教,每天训练好几个小时。由于要练习防守和倒地救球,每个队员身上不是伤就是土。虽然训练强度相当大,但是队员们却个个精神饱满,毫无怨言,只想着千万别给外附丢脸。其间,孙笑华的父亲病故,我们都很难过,也怕他因此影响训练,但是他很坚强,回家料理完后事由马上赶回学校训练。
老师们也组建了一个队,给我们当陪练,还是那几个打篮球的老师。到暑假结束时,我们已经能赢老师们了,不过我们一直没有实战的机会,没打过任何正式比赛。但我从老师们的眼神里能看到对我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达到的进步所流露的惊讶和赞许。
暑假结束了,我们终于等到和立新中学的比赛了。记得比赛的前一天,张老师、徐老师和司徒老师专门找我们开了准备会,一通鼓励、勉励加激励,
看得出来,他们其实比我们紧张,我也说不清是为什么,也许他们也在想,就练了一个暑假,光凭聪明能行么?
比赛是在西院进行的,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老师们全来了。立新队的队员显得信心十足,从他们练球的一招一式就可以看出,不但水平相当高,而且真没把我们当回事。
孙笑华和我打对角,主攻位置。那时候,没有什么战术,快攻,平拉开,一概不会,就是高举高打。
比赛进行的非常激烈。观众的呐喊震天响。
我们赢了。
比分我记不得了,局分我也记不得了。
反正我们赢了。
可以想象立新中学队有多丧气。
更可以想象外附队,不,整个校园有多激动!老师们冲上来和我们拥抱,同学们冲上来和我们拥抱(可惜女生不敢)。张度良老师眼里含着泪花,操着山东口音对我们喊,喊什么我也记不得了。
多年以后,女排拿到世界冠军时,我们正在大学读书,特别激动,在欢呼的时候,我想到了1970年秋天的那个下午,想到了西院。
据说区体委的人赛后感慨到,你们外附的学生仅仅练了一个暑假,就把区里的冠军打败了,奇迹!看来,外附的学生就是聪明。
我就把最后一句话用做了本文的标题。
后来我们参加了北京市的中学生联赛,赢了几个区,输了几个区,成绩一般。
当时最强的队是实验中学,对方的队长王小奕(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后来与我都考上了人民大学,我们组建了人大校队,我们俩担任正副队长,获得了高校排球亚军,成为人大历史上体育比赛的最好成绩,也是后话。
现在不可能再打排球了,但我坚持打篮球,每周一次,坚持八年了。
有意思的是,当年的外附队友,孙笑华、曹嶙、钱力军还和我一起打,我们也因此每周见一次。屈指算来,我们在一起打球已经有34年了。
回想起来,我的篮球和排球都是在外附打的基础。
我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20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