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校友联谊会的干事们兵分三路,于2月10日(周六)下午分别探望了彭泽坤、齐平、李涛、张星星和林爱琼5位老师,带去了广大同学对老师们的新春祝福和诚挚问候,并送上了精美的鲜花、温馨的贺卡和精心挑选的果篮。
由张嘉蓉、杜建华组成的第一“慰问”小组,率先抵达位于北四环外的李涛老师家。当李老师在电话里得知我们马上就到他家的消息后,竟不顾81岁高龄,亲自下楼迎候我们。当得知李老师家住3楼,上下楼都要走楼梯时,我们感动不已。年逾八旬的李老师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给人的感觉依旧是那么和蔼可亲,那么豁达开朗,岁月的沧桑,似乎并未在老人脸上留下过多痕迹。
李老师的夫人刘菊芳女士把我们热情地迎进了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幅已经完成或正在创作中的书画。原来,离休后的李老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上完了8年老年大学,先后学习书法和绘画,尤以擅长画牡丹。夫人刘菊芳在70岁高龄时,也开始学习书画,与李老师一同学习和切磋。2004年,他们合作出了一本《夕阳书画选》,收录了两位老人近百幅作品,真可谓“提笔染墨共携手,笑问他人几并肩”。我们有幸每人获赠一本,并代表校友会接受了李老师的特别馈赠。我们希望今后如有机会,能将李老师和夫人的作品刊登在网上,供更多的同学欣赏。
交谈中我们还得知,李老师在老年大学毕业后,又开始了广播英语的学习,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教授的“空中英语”。从李老师拿给我们的教材不难看出,老人家学习非常认真,笔记也做得相当仔细,而且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听广播学习。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李老师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讲了几句英语,其准确的发音、标准的语调,令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汗颜。从李老师身上,我们懂得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实内涵,也体会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个小时,可老人家的谈兴未减,问到他的养生秘诀时,李老师笑着说:“良好的心态,加上适当锻炼,可以延年益寿。”是啊,眼前的李老师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说到高兴之处,竟也像孩子般地开怀大笑。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李老师经常携夫人去公园散步,颐和园是他们的最爱,那里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时常令两位老人流连忘返。看着他们相濡以沫、安度晚年的幸福情景,我们既高兴又羡慕,衷心祝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幸福快乐!
时针已指向了下午五点,我们不得不与两位老人依依告别,李老师坚持要送我们到楼下,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我们的汽车渐渐远去,而暮色中的李老师仍站在微风里,向我们频频挥动着手……
杜建华、张嘉蓉与李涛老师合影
第二“慰问“小组的方卫平和牛琳,代表校友联谊会前去探望林爱琼老师。陈琦和汪士林两位师姐听说此事,也主动要求一同前往。
时隔多年,林老师依然优雅年轻,时光似乎并未过多地显现在她的脸上,看着她因学生的到来而兴奋激动的脸庞,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音乐教室林老师挥动着手臂指挥着我们齐唱的情景。
通过交谈,我们才知道,林老师那曾是驻美首席记者的先生去年刚刚去世,两个女儿远在美国定居,她独自一人守在国内,闲时弹弹琴。钢琴上摆满了一家团聚和俩个活泼可爱的小外孙(双棒儿)的照片,照片上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林老师,绽放着何等幸福的笑容啊!
林老师无限感慨,称这辈子感到最遗憾的就是附校的解散,那些学生是多么优秀啊!挑选的时候多严啊!附校的学生素质多好啊!林老师还回想起入学面试的时候,她在旁边专门负责“相面”,就是看学生的相貌,有一点点疤痕有一点点缺陷都不要的!谈起解散后,林老师稍带哀伤地说:“后来我被分配到八十中教课,那里的学生跟你们真是没法比,以致我后来就再也没有唱过歌!”(林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的)
我们也向老师汇报了离校后的各自生活,林老师非常认真地听着我们每个人的汇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才想起该让老师休息休息了。林老师拉着我们的手,叮嘱我们有时间多来家里坐坐,并坚持送我们到楼下。初春的晚风已经有了暖意,拂过老师的鬓发,拂过老师那张陪伴了我们多年成长的熟悉的脸庞。真的希望老师的晚年健康、充实、幸福!
牛琳、陈琦、汪士林、方卫平与林爱琼老师合影
由党政、宋岱和沈丹组成的第三“慰问”小组担负的任务最重,他们要分别探望住在外院西院的齐平、彭泽坤和张星星老师。
慰问组首先来到了齐平老师家。我们得知,她刚刚从老干部活动中心回来,尽管她的耳朵失聪,但仍坚持每天到活动中心阅读报刊。齐老师仍然是我们印象中的样子,只是没有原来那么清瘦。她的家里洁净朴素。子女都不在身边,她将侄子一家接到家里照顾自己。齐老师告诉我们,她今年85岁了,除了听力不好外身体还算不错。她大着嗓门询问我们是那个年级的,并与我们共同回忆了当年的趣事。当我们呈上贺卡时,齐校长居然不用戴花镜就可以和我们共同朗读贺卡上的文字。最后齐校长应我们的要求与我们合影留念,请我们转达她对校友会和全体同学的谢意。
随后我们又来到彭老师家。彭老师住在青砖灰瓦的北楼,这栋楼在我们从和平门搬到西院时就有,在使我们感到亲切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它的沧桑。彭老师今年88岁了,由于身体的原因,她只能在室内倚仗行走。彭老师回忆起由于教务工作的需要,她一直工作到68岁才退休;回忆了她创办培训学校,推荐一位特别优秀的俄语同学到二外改学日语的经过等轶事。最后她特别感谢附校的同学没有忘记她们这些老教师,她要我们转达她对同学们想念的心情。
最后我们来到了张星星老师家。我们到后才得知,张老师从下午两点半(原来通知张老师我们最早可能到达的时间)一直等到下午5点多。跑了一下午,我们确实渴了。刚坐下就每人干了两杯张老师事先为我们准备好的杭白菊和绿茶。于是我们就有了回家的感觉。张老师回忆起当初毕业后就来到外语附校后的风风雨雨,回忆起她在附校和外院工作期间带出两个体操队,特别是在提到2006年外附沙龙上将前后相隔二十年的两个体操队队员聚集在一起同台表演健身操的经历更是神采飞扬。听着张老师爽朗的笑声很难将眼前的老师与70岁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张老师对工作的专注,对同学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困苦的豁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张老师在让我们转达她对同学们和校友会感谢的同时,特别提醒各位老师、同学一定要注意身体的锻炼,只有身体好了才可以享受生活,享受亲情,才可以安度晚年。
我们告别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回想起几位老师共同表达对外附岁月的思念,对外附同学的想念,对校友会工作的期盼,使我们感到责任的重大。看着眼前温暖的灯光和星星点点的夜空,回望着静寂的西院校园,我们在心中默默地祈祷,让我们代表外附的三千学子祝外附全体教职员工健康长寿。让外附的亲情,外附的精神在我们之间并通过我们传承发扬。
党政、宋岱、沈丹与齐平老师合影
宋岱、党政、沈丹与彭泽坤老师合影
党政、沈丹、宋岱与张星星老师合影
(杜建华、牛琳、党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