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附,我永远的母校

 

路亚珊

  

我是今年6月份带儿子来美国定居的,实现了全家在美国的团聚。每到晚上,儿子让我给他讲笑话,我就给他讲外附的故事,每一个趣事都会让儿子开怀大笑,儿子问我哪来的那么多笑话,我说妈妈的故事不是编的,是妈妈从小长大的母校的故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说来在北京,工作了20年的国企,忙忙碌碌的工作,真的没有时间开启记忆的闸门,到了美国,我是学日语的,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打开外附的网站,真的给我寂寞的生活开启了一扇窗,把我对母校的回忆写出来,可以在网站上让校友看,还可以发给同班同学,让他们分享我创作的快乐。

我是1975年入外附日语班的同学,1982年毕业,整整度过了7年半的校园生活,我们在附校上完了小学、中学、高中。北京外语附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按照外语人才从小学培养的“一条龙”的办学原则,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培养后续人才的学校,也许是幸运之神光顾了我,当我收到外语附校的入学通知书时,无异于收到了大学通知书,在街坊四邻中引来了不少惊羡的目光,我来自一个工人的家庭,姐妹四人,虽然日子并不富裕,可是对于我能上外附,全家都非常高兴,全家都为我日后的锦绣前程高兴。

说来也巧,我们学校每个年级都是四个班,英语班、法语班是大班,日语、德语、俄语、西语是混合班,可是我们年级有两个叫刘军的,为了老师上课点名时不重名,我们二班是半个班英语加半个班日语,一班是半个班英语加半个班德语,打破了以往的分班配置。我们认可了这种搭配,庆幸这种排列组合,在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居然有那么多学英语的同班同学。

我是二班的学生。是131的个子入校的,总在班中坐头版头条的位置,我们家住丰台,是班上住的最远的同学,要坐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从学校走到魏公村车站,要40分钟,每个周六下午的回家,对我来说都是长征。大家都是搭伴回家,就因为这个缘故,我跟四班学法语的常静成为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我姑姑住百万庄,离我们苏州街的外附近,姑姑怕我吃不好,总带着吃的东西来学校看我,可是我在全班的列队中,姑姑喊我,我居然低头不敢回答,自尊心让我在众目睽睽中,不敢认姑姑。

那时没有双休日,每到周日我们从家里回来时,都从家里带好吃的东西,我们宿舍有个叫乔晓东的,她家经济条件不太好,她总是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可带,我到家里一说,我奶奶每次做吃的东西都做两份,每次都说给乔晓东带一份,可是乔晓东不愿意当着大家的面接受我的吃的,就给我提了一个条件,让我周日第一个到宿舍,她也同时到达,在大家都没有来的时候,她才能接受我的吃的。为了履行这份承诺,我总是下午3:00到校,只能从家吃完午饭就走,乔晓东为表示对我的感谢,总给我讲傻子的故事,每次都惹得我开怀大笑,因为到的太早了,没事做,就帮助大家去打开水,本来是做好事,可是我居然能够把全宿舍的暖壶都打碎了,可是哪个家长都说,摔个暖壶是小事,别烫着自己是大事,庆幸自己居然没有被烫过,因为我能够为全宿舍的人打开水,一到分宿舍时,大家都争着要和我一个宿舍,我居然成为了抢手货,真的让我感动过。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日语,那时年龄小,学外语真没有背单词的感觉,好像没费力就学会了,让我感到吃力的课程是数学课。我们的数学老师是王大正 ,我们私下里给他的儿子起外号叫王小歪。王老师教学最大的特点,他喜欢在课上聊天,他总在开场白中讲他的所见所闻,当大家像听相声一样刚一入迷,他就切入主题,只讲两道题,居然做作业时大家都会了,我们都盼着听王老师的课,他就用这种轻松自如的授课方式,教我们代数。我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我就是不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不会找等式。王老师讲先找等式,找到后设X,我每天下课要王老师给我讲,怎么找等式,他就一道题、一道题的讲,讲了一个月我还是不会,一到应用题就不会了,他就跟我说,你实在不会也没关系,我考试的时候,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只出两道题,你空着也能及格啊。我天天为数学题发愁,老师讲、同学讲,用别人的话说,傻子都会了,可是我就是不会,我的抽象思维不好,我高考的数学成绩居然是8分,这为我日后择偶恋爱时,下决心一定要嫁给一个理工科的高材生做丈夫,能够打动我的心的,就是他会做数学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25岁时,在茫茫人海中,终于嫁给一位理工科的高材生、留美的博士,我学日语,居然定居美国,就源于王老师的数学课。

忘不了五年级时邱光欣做班主任,他是教社会发展史的,他要求我们每人都写日记,然后每周都把日记本交邱老师看。邱老师在每人的日记本上写批注。刚开始记日记时,不知往本上写什么,可就是因为从五年级起就养成的记日记的习惯,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水滴积多成满盆,言语积多有学问的道理,邱老师的脾气特别好,每天下课身上都站满了勾肩搭背的学生,他就是我们在外附的最后一个班主任,邱老师因为单位离家远,调走了,记得我们全班凑钱给邱老师买了礼物,用稚嫩的童心,送别邱老师,真的让邱老师好感动,邱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做思想工作,多难过的心情都会被邱老师和风细雨的谈话后,变得豁然开朗,幸运之神终于让我们20年后在全班的聚会上见到了邱老师,邱老师永远是一样的音容笑貌。

不上外附,你根本想象不到开全校大会的乐趣,特别是政治老师董成安老师上台讲话时,他那风趣幽默的话语,总成为我们最喜欢听的笑话,什么小分头,二两油,再吹上一朵花站在别人的小汽车面前照张相,多美啊?”现在讲给儿子的好多笑话,还源自董老师的全校大会上的发言,我们喜欢开全校大会,喜欢那些讲不完的学生中发生的故事,我们记不住枯燥的历史事件,可是校园中发生的逗人发笑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教我们日语最长的老师要数张惠芬老师了,张老师是上海人,有上海人的小巧玲珑,也有上海人的精明能干。我们班当时是因为尹老师调走,需要一个代课的老师,张老师当时是北外日语系中最优秀的学生,这艰巨的代课任务就落在了张老师的头上,她自己是大学生,又开始把所学的知识教给这些中学生。可是就是因为张老师为我们代课,张老师的聪明能干被外附的人事部看中,在张老师毕业时,用张老师的话说,他们班最差的同学都分到了比她好十倍、百倍的工作,张老师是不满意命运的鬼使神差的安排的,她躲在宿舍里哭了好久,得知张老师被分配到外附日语教研室,变成我们的正式老师时,我们班中有人提醒大家,看张老师的脸上还挂满委屈的泪痕呢。我们班是她走上工作岗位后所教的第一个班,她一直教我们到毕业,至今,张老师能够叫出我们班19人的名字,也正因为她教我们班,使她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她喜欢上了三尺讲台。我们全班都看到了张老师恋爱、结婚、生女儿,张老师一生中的大事都在我们眼中完成的,张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我们曾在自己的日记本中这样描述张老师的眼睛:“张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还是在我们离开外附之后,我们才听到了张老师后来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张老师很早就跟丈夫分手,自己独立挑起抚养女儿、工作中独挡一面的重任,现在她是北外日语系的书记,是什么力量使张老师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挫折,走出人生的困惑,我想是我们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使她每天都用微笑迎接每一天,我赞美张老师的人生,张老师用她那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生轨迹,告诉她的同班同学,张老师的工作是全班最好的工作,张老师只比我们大十岁,可是已经是桃李满天下,我们日语班坐在一起,第一个调度的总是张老师的资料,虽然我们班曾几次邀请张老师参加我们班的聚会,都因为各种原因,大家没有见到张老师,不过,见不到张老师也是一种幸福,电话里的张老师还是当年教我们的声调,张老师把年青时的美貌和一双迷人的眼睛,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外附是个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每个班都有特别出类拔萃的学生,激烈的竞争让你总觉得就是使出浑身的力量,也赶不上排在你前面的同学。让我们在幼小的心灵中,懂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我们班也被外班称为最黑的一班,我们班先后有几人从我们班中脱队,日语班中是马艳红、商启林,我现在也说不清楚马艳红犯了什么错误,她是被退学的,商启林被劝退的原因是因为不适合学外语,我至今还记得商启林的父母是农民,他们用农民的质朴,给我们班每个同学两颗他家枣树上打下的脆枣,在那个物质困乏的当年,那需要多大的勇气,他父母想让大家帮助他的儿子,不要掉队,可是当他离开我们这个集体时,我们没有谁感到惋惜,当时占据我们心房的就是少一个同学,我们日后就少一个竞争对手。可是让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她们的父母的眼睛,那双眼睛是恳求我们帮助他们的孩子。这里让我不得不提的一个女生叫李芸,她人长得漂亮,是从西安外校转来的,我们班像李芸这样中途插班来的人还是不少的。李芸的爸爸是总政治部的一位专业作家,她是跟随父母下放到西安的,在西安外校英语班,她是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她的作文写得特别好,语文老师总在班上念李芸写的作文,我崇拜李芸的文采,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可就是这么一名才华横溢的女生,在我们为了命运、前途,向高考冲刺的时候,她患了神经官能症,没能参加高考,她妈妈曾经在宿舍里为李芸的不幸失声痛哭。我在南开大学读大三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了李芸给我寄来的一封信,我清晰的记得她是这么写的:”我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行走,看不到水源,找不到绿洲。她向我述说了她精神崩溃的原因,她只想在我们班当一次第一,可是这个目标她就是没有实现,她在人生千钧一发的关头掉队了,当我把这封信念给我们大学同屋的人听时,我们宿舍的女生全都扼腕叹息,这是一个多么有才华的女生,她毁在你们班上,你上的是什么学校,怎么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呢,你们那个学校太可怕了。也就是那一时刻,我才产生了些许的恻隐之心,我没有扣开李芸家的大门,至今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收到李芸的消息,现在想来,如果他们都没有脱队,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无非多几个同学,真的不多,当我们懂得宽容时,岁月无情,已经是往事如烟。把我们的祝福带给这些中途退场的同学吧。

我们日语班口语最好的当数李淼,李淼总跟大自己几届的日语班的同学玩,她的口语可以堪称一流,李淼的朗诵水平特别高,也是外附广播站的成员,在我的心中,李淼能跟自己讲几句话,就比过年还让我高兴,她是那种三言两语,就可以让人拜倒在她的脚下的那种人。那真的是股魔力,后来发现李淼就是用这种大家崇拜她的心理,调度我们为她办事的积极性,一但事情办完,李淼就又扬起高昂的头颅了。长大后才被告之李淼的情商是我们班中最高的,她是我们班唯一考上外交部高翻的,江泽民访日就是李淼的翻译,她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我们总幻想着李淼创造着新的人间奇迹。记得我上南开大学时,李淼的妈妈费了好大的精力才找到我们宿舍,说是一定来看看李淼的同学,给我讲了好多李淼的事情,弄的房间里的人好不诧异,我想不上外附你就没有体会,在送女儿上外附的路上,多少同学的父母也把女儿的同学,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典型的外附父母。

英语班中有个与众不同的才女,叫朱丽红,她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老师,她语文好,会写作文,据说英语也好,成绩也是跟几个尖子能叫板的人,可是在宿舍中总是瞪着一双仇恨的眼睛,她能够保持好多年不跟同屋人讲话的记录。记得有一次朱丽红晚上发烧,我提出送她回家,到她家后她父母恳请我住他们家,已经是晚上8:00多钟了,我提出去姑姑家,她爸爸亲自送我去姑姑家,当时下的雨很大,我进入姑姑家后,都快睡觉了,我姑姑去关门,一开门居然还看见朱丽红的爸爸站在楼道里,我姑姑问他为什么没有走,他说:”他不放心我,万一我从姑姑家出来,他还准备给我送到她们家去住,他要保护好朱丽红的同学。当我把这事说给同屋的人听时,她们说朱丽红的爸爸在家长会上反映好多次了,希望大家改善和朱丽红的关系。据说朱丽红高考填志愿时,她先看那些压在她头上的英语班的尖子报哪里,最后填上了北大英语系,她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离开这些让她横眉冷对的同学了。可是说来凑巧,在外附毕业后我在公共汽车站遇到过一次朱丽红,她完全变了,是她高声地喊我的名字,那搂着我双肩的亲热劲儿,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告诉我,她现在特别想念我们这些同学,她多么想重回母校,再跟我们同住一室。真的距离能够抚平一切伤口,那怕当年是伤痕累累。

我们班还有几位外国小孩,同我们一同进外附,可是她们不住校,这里我想提的是贾米拉,她的姐姐也是我们学校的,贾米拉的父母是马来西亚的归侨,爸爸在国际台上班,她人特别消瘦,体重永远不会达标,身上折射出苗条女孩的俏丽,我们学完包身工后,都被地里叫她芦柴棒,她不爱讲话,真的七年半的外附生活,我讲不出更多的贾米拉的故事,她是在毕业后让我重新认识贾米拉的。毕业后我们都在北京工作,她是最早找到我的,她居然怀念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而且执着地要见每一个人,无论男生、女生,她告诉我,上大学人们把她看成外国人,入不了中国人的圈子,她这辈子的同学就是我们班的同学,她总盼望着更多的同学被找到,可就是在组织我们班毕业后一次大规模的聚会时,当我准备把这好消息告诉贾米拉时,电话里传来她姐姐的哭声,说贾米拉患乳腺癌,已经于半年前去世了,39岁英年早逝,这篇文章贾米拉读不到了,用这段文字去告慰贾米拉的在天之灵吧,现在不仅更多的同学找到了,外附还成立了校友会,我们所有的校友都有欢聚一堂的时刻了,贾米拉可以好好地睡觉了。

我一生最好的朋友不是同班同学,而是四班的常静。常静人长得特别漂亮,是法语班的学生。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与常静保持着联系。常静在四班就以美貌脱颖而出,再加上良好的家庭背景,她年青的时候,是众多男子追求的偶像,就当年常静的择偶条件,傍一个大款,嫁一座金山,易如反掌,可是她没有走令当今社会多少女孩梦寐以求的路,她嫁给了跟自己同为广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毕业的大学同学,丈夫在外交部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常静经历了无数次的搬家。从单身宿舍,到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我有幸去过她所有的旧家、新家,房子越住越大,工作越来越忙,那记者身上所特有的聪颖、干练、豁达的性格,就是自己向命运挑战中磨炼出来的性格。幸福不是等靠要,要靠两人双手去创造,不以傍大款为荣,不以嫁一座金山为傲,常静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令无数女子向往的路,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使她能够在人到中年,依然风采依旧。常静总能在口渴的时候,喝上丈夫倒给自己的相敬如宾的热茶,我想让记得起常静的校友,过去只记得她有美丽的外表,现在要知道她有美丽的心灵,从外表到内心都美丽的女人,才经得起岁月的风吹雨打,我赞美常静无悔的选择,我喜欢听常静带给我的故事。

说来我们大学填报志愿是自己写的,我也跟朱丽红一样,为了逃避压在我头上的几座大山,第一志愿我填报的是南开大学,真的想躲开这些竞技场上的同学。命运竟跟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我居然跟同为日语班的刘晓涛大学同班,我们两人是11年半的同窗,可是我从来没有跟刘晓涛讲过一句话,我们毕业去照毕业相,19人凑齐了,可是居然照相馆停电,连个合影都没有留下。能够让我记起的就是小学五年级时,在白石桥车站换车,刘晓涛大声的喊我的名字,还热情的要把座位让给我,虽然我没有理他,可是他那纯真的笑脸,那轻声的呼唤,却真的让我感动至今。我们班英语班的黄基兵,没有考上大学,据说是上班后第一次出差去天津,他做的事情居然是看望我们班在天津的所有同学,邵龙、刘晓涛带着黄基兵到我的宿舍看我时,我那时真的是修女,看见男生不敢说话,可是我真的在那时,为黄基兵能够来天津看我,让我好感动。

我想我文章中提到的同学,大部分是20年后没有找到的同学,那些耳熟能详的同学,我并没有提到。最后我们真的要感谢我们英语班的忻学庆同学,正因为有忻学庆的执着、认真,在茫茫人海中一个个老同学被找到,我们才有了20年后的再聚首,刘晓涛告诉我忻学庆当过副班长,我居然不记得他在我们班曾经担任过什么职务,我们班能够团聚的功臣归功于忻学庆。

不入外附,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心与心的沟通,永远走不到面对面的交谈。他指的是我们外附的男生、女生之间,一个眼神知道他要干什么,可是永远和面对面的男生,不用语言来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应该被称为外附的修女了,我没有跟任何男生讲过话,就是游园到紫竹院划船,好多女生的衣服被男生泼来的水淋湿了,可是我的衣服能够一尘不染,因为我是修女。我在工作后曾经邂逅过几位男同学,告诉你见到男生的感受,就像地下党要接头,不理吧,是老同学,都认出来了;理吧,以前没说过一句话; 躲开吧,千载难逢; 谈话吧,无从谈起,这时候我们真的要感谢忻学庆,是他让我们走出了相见的尴尬,20年后我们可以倾心的交谈了,可以一起聚餐,可是这直面人生, 可以畅谈的时刻总感到那么短暂。

7年半的外附,我就盼望着语文老师在讲评作文时,能够念到自己写的句子,就是等到毕业,也没有等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是我们班最不会写作文的人了,就是这个当年的丑小丫,写成了这么一篇文章,追溯成长的足迹,记录下7年半同窗中让我感动的每一瞬间,让那真情永在,让那友谊地久天长,在这里,感谢母校的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外附,我永远的母校,它无愧于好学校、好老师、好同学的赞誉。

我们成长的每个脚步,都留有母校的烙印,愿我们班每个人都能走出灿烂的人生,愿从外附毕业的每个同学,心胸都如大海一样宽广,让这世界永远充满温馨和笑容。

2006/11/11写于美国

 

200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