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串串的经历
-----有感二十年留美生活
作者:韩英
人们常问,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此很多人都做了很多的描述。有人说,人生是梦,是舞台,是战场;人生是痛苦和快乐的过程;人生是一条路,或笔直或弯曲,中间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便是它的全部内容。也有人说,人生是对某一目标的不断追求,也许是物质的,也许是精神的;也许是事业上的,也许是生活上的;也许是很伟大的,也许是很渺小的。人们的说法不同,体会不一,活法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人们都在经历着人生,体验着人生,无论以什么方式,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历本身就构成了人生的全部意义。当今最为流行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理论就认为,一切事物的重点或中心并不在最后的结论与终结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像球赛,有多少人只想知道结局而不关心比赛的精彩过程?像戏剧,有多少人只想知道尾声而不欣赏其中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人生也是如此,它并非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探索和奋斗的过程,一个成长过程中所留下的回忆。人们在小的时候,似乎总有个遥远的目标,美好的憧憬,但后来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在有意无意之间,在有准备无准备之隙,像流水朝着一个大致的方向流淌,碰到岩石时撞出浪花,遇到暗礁时激流勇进,风和日丽时风平浪静,太平无事时无声无息。水就这样流着,有涨潮有落潮,有高潮有低潮,有浪花有漩涡,构成了一条人生之河。
留学生活不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非凡的经历。它像一个迷你人生舞台,把人生凝缩,把时间压成点,把天地压成线,把场景状况压成面,在那个崭新的,完全陌生的舞台背景里,你身无盔甲,一无所有,一切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生存开始,随时迎接每桩桩每件件的挑战,接受对一个人的全方位的考验。
在经历了二十年留学生活之后,在回顾人生一段不长不短的经历时,我感到:
人生是一串串的经历
一幕幕的回忆
一次次的偶然
一个个的机遇
人生是一串串的梦幻
一幕幕的惊险
一次次的抉择
一个个的挑战
人生是一串串的欢笑
一幕幕的悲泣
一次次的挫折
一个个的胜利
人生是一次次的偶然
人生的路从一开始就不是命中注定的。在附中同学中,有多少人曾预料自己会在众多普通小学中被选拔到附中学习?有多少同学又曾知道自己会被分去学哪个语种?有谁知道哪个班主任会成为决定他/她一生道路的启蒙老师?有谁又知道哪一门学科会成为他/她成功之路的奠基石?
然而,就是这些偶然使每个人开始了不同的人生之路。我偶然地被分在了西班牙语班,西班牙语便成了我一生的标记。它伴随着我,走遍海角天涯,不仅成了求生的饭碗,还与我结下了莫名其妙的情缘。
毕业分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偶然胜过必然。在选择与被选择之中,在情愿与不情愿之间,命运把你抛掷在一个角落里,从此由你自己去适应,调整,寻求,摆脱。环境适合,你会搁浅;怀才不遇,你会极力奋争,寻找出头之日。
出国学习联系学校,面对的是一片茫然。百封申请信飘洋过海,谁知道哪一封录取通知书会决定你终身的前程?也许你会被发至到大西洋彼岸,也许会被发至到阿里桑那沙漠之丘。事实上,的确一张录取通知书就让很多人在那个偶遇的地方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入墓归天。我更是在一个巧偶中,在与一个朋友偶然的谈话中,把出国行程从已经联系好的西班牙拉美国家转向了美国,一个不曾想过的地方。一个偶然改变了我所有的方向。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谁的命运被预先注定在了某一男人身上?
随遇而安,随他而去,一切都发生在偶然间。
人生是一串串的梦幻
谁都有过或大或小,或近或远的梦。刚进附中的时候,小小的肩膀上就背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梦。因为和外语有关系,所以它显得特别牛气,令人神往。想作翻译官,外交官,想“支援世界革命”。小小的心灵不知道什么叫沉重,只知道神气光彩,可以在众多小朋友中炫耀一番。为了那么一个目标,小小的梦连成串,有时是想得个好成绩,有时是争当个红小兵;有时是想得到一次表扬,有时是为了一张奖状。儿时的想象带来了一个遥远的梦。
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出国浪潮滚滚而来。要出去,去哪里?不知道,反正是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怎么去?不知道,反正不是自费就是公费;到那儿以后怎么办?更不曾多想,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不管有多远,不管在何方,走出国门成了当时多少人遐想的目标。留学浪潮带来了一个模糊的梦。
到了美国,落在了这块陌生的地方。风尘仆仆,卸下行装,眼前一片茫茫。没有人接待,没有人安排,一切靠自己,一切从头开始。要生存,要打工挣钱,要弄身份留下来。寻求生存带来了一个具体的梦。
入学了,书叠成山。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艰辛地苦读。读了硕士读博士,读了文学读商学。没有周末,没有假日,打工读书,读书打工,有了学位就会有出路。希望早日学成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梦。
毕业了,证书到手了,博士帽戴上了。工作找到了,绿卡有了。自强自立带来了一个金色的梦。
人生是一幕幕的惊险
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度里,如果下沉,你会沉到比最低限度还低的境地,也就是说,无论当地人怎么折腾,他最起码具有公民身份,是在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保护下的;而外乡人,动辄连呆在那块土地上的资格都没有。原本是与生俱来,不费吹灰之力,人人都无条件可以拥有的待遇,在他人的国度里却需要以顽强的毅力,超人的能力,惊人的努力去获取。为了那么一个合法地活在一块土地上的权利,多少人暂时做着黑工,寄人篱下,提心吊胆,看着老板眼色行事,一不顺从就随时有被移民局发现,驱除出境的可能。人格,人的尊严随时受到威胁。
车祸在留学生中屡见不鲜。如果是在国内,魂安本土或许还有些心慰,而在国外,魂落他乡,无葬身之地,确实令人倍感凄凉。当车子飞出几十米外,横跨高速公路,摔落在对面路沟里的时候,首先的念头便是不能告诉家人,不能让远方的父母担忧,一切由自己承受。报喜不报忧成了留学生的准则。
单身女子在外面独闯更多一层风险。打工回家了,在纽约地铁里,坐着咣咣当当的破铁皮火车,拖着疲惫的身子,你不仅不能合目养神,还要睁大眼睛随时提防流氓的袭击。钱包是一目标,人身安全更是最大的威胁。有谁能知道遭到猥亵的女生的感觉?恶心作呕,头昏目眩,只怨世道对她们如此不公。
人生是一次次的抉择
人生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十字路口等着你去做抉择。选择对了,你的路畅通无阻;选择错了,你的路坎坎坷坷。有的选择需要勇气,有的选择需要智慧。决定出国并非一件容易事。尽管当时势不可挡,作为一个弱小女子,需要的是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去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需要的是更大的冒险精神。手捧厚厚的美国大学目录,在那汪洋大海中寻找着一颗针。明知道那大海又深又险,决定了,就一往无前。
决定专业并非当机立断。在没有走向社会之前,谁也无法准确说出哪个专业更有市场,更有前途。跨专业,尝试;跨学科,尝试,尝试出了人的可塑性,尝试出了人的潜力。外语出身去学统计,每一个符号都是一块砖头,啃是唯一的办法。外语出身去学企业管理,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板块,攻克是唯一的出路。
决定拿学位需要的是毅力。在高高至上的象牙塔面前,最容易想到的是脱逃;在重重困难面前,退却最合情合理;在四处无援,孤军奋战的时候,放弃最能够原谅自己。但生活告诉你,不去仰望那高峰,不去想象那云层,低头一步一步地走,台阶一个一个地爬,总会有一天,不知不觉到了顶峰。
选择论文题目更像一场战争。选择对了,顺理成章;选择错了,前功尽弃,白费一场。图书馆书架上的书如列队的敌人,攻克一个再攻克一个,直到深夜良宵。
人生是一个个的挑战
初来乍到异国他乡,语言是第一挑战。无论你在国内托福考六百,还是顶呱呱自称专家,刚一碰到叽里呱啦的大鼻子们,你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成绩是否掺过假。更甭提一句不会讲的人,那只好过上相当一段时间的黑暗世界。因为不懂路标,白开多少里的路程是常事;为了节省时间,在高速公路上倒开也不新鲜。因为听错老板的指令,硬把不该做的事情重复了多遍。老板说You
can’t,
我听成You can,硬把钻石戒指在不该放的药水里浸泡。
在美国南方,不仅需要懂英文,还要习惯他们的南方口音。最初上课时,学生的很多话听不懂。上课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可是又怕他们叽里咕噜说个没完。只好制定出一个儒家中庸政策,要积极但又不能太积极,要说话但又不能说太多,后来索性要求只讲西班牙文,把学生憋的脸红脖子粗,终于让他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文化基础知识差是另一挑战。自附中就开始的基本训练让你字正腔圆,发音标准,可是到了国外,你费尽苦心学来的基本功只是人家与生俱来的天然功能;你面壁四年所读的名著节选顶不上人家中学的课外阅读;大学所学的文学理论只是众多理论中的一小部分。结果听课像听天书,研究生讨论课上学会了沉默,让张嘴不停的大鼻子们赞叹不已。
文化是生活的土壤,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碰撞。适应了,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不适应,就只能与世隔绝,无人来往。习惯了严肃认真的中国人硬要学会寒暄,拥抱;谦虚惯了的中国人不仅要学会自夸,还要不断地夸奖别人。有时会怀疑自己的审美观有问题,丑的要说不丑,不好看的要说还可以,胖的要说丰满,矮的要说省空间。无论心情如何不好,都不能忘记面带笑容,问寒问暖。无论你喜欢不喜欢,都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别人。向陌生人打招呼,钻在车里,有时也要招手致意。
男生女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相同的挑战。如果男生需要学习煮饭洗衣的话,女生则需要学会了男人的本事。在绿葱葱的草地上,割草机轰隆隆地响,割草机上的驾驶员未必是位男生;一辆车停在马路边,车库外,旁边摆着工具,水盆,钻在车底下换轮胎,洗车的未必是位丈夫;一座空房子里面,四面墙壁粉白,蒙着头戴着口罩,手拿滚动器,在墙上上下粉刷的未必是位男子汉。
在外面世界奋争是一种挑战,回到家里又要面临另一种挑战,那就是,寂寞孤独,思乡怀旧。无论是在租住的房间里,还是在自己拥有的别墅里,周围的鸟语花香,微风唏窣都不能提供浪
间。里外的世界,双重的挑战,不仅要战胜别人,还要战胜自己。
人生是一次次的挫折
刚到美国人生地不熟,在纽约唐人街打工,老板欺生是常事。习惯了社会主义的扬眉吐气,主人翁精神,奴颜卑气实在是折磨;习惯了有意见当面提,领导和群众打成一片,敢怒不敢言实在是窝火。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它硬让你学会了忍气吞声,任劳任怨。面对不懂英文低工资待遇,发奋图强是惟一出路。工作换来换去,你会发现天下老板都一个颜色。
在忙碌的留学生活中,情感世界似乎也被加上了更浓的色彩,它随着生活的波动而波动,随着情绪的荡漾而荡漾。有谁能不把外界的烦恼带回家里,有谁能不把烦恼忧愁挂在脸上。在异常的生活条件下,有的家庭经住了风雨,有更多的家庭随风而去。谁之过,谁之责,无怨无悔,谁让你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之路。
美国人直爽得可爱,诚实得不可信,穷得什么都买,富得分文没有。房东比房客辛苦,房东是房客之奴。房租要分几次付清,有时只差一百元还要多等两天。你不敢相信,几次几次地催租,后来不得不相信,他们一句谎话没说,家里的确发生了意外,哪怕付罚款也要延期支付。可你又不曾理解,为何生活拮据,还要动辄粉刷装饰,家具样样齐全。
美国学生自信得令人怀疑,轻松得令人紧张,潇洒得令人拘谨,遗忘得令人难忘。记得在中国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要自我检讨,或学习不认真上课不专心听讲,或上课看课外书搞小动作。美国学生善良友好,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一不怪罪老师二不怪罪自己。多简单的问题听不懂,却坚信自己聪明伶俐;作业不做功课不温,却坚信自己勤奋用功;明明是不及格,却坚信自己成绩不错。他们不怨人不怨己,唯一可以怨的是天,因为谁也不得罪。面对这些自信十足的学生,调整的不是他们而是自己,适应的不是环境而是心理。生活让我学会了不再不好意思地看待白卷先生,不再紧张地盯着潇洒考试的学生,不再阻拦大模大样晚来早走的学生。
人生是一个个的胜利
成功有大有小:有的是成功地找到了一份打工活,也有的是成功地找到了一份正式的高薪工作;有的是成功地买到了一辆二手车,也有的是成功地购置了一套精美的别墅;有的是成功地交涉了一个水暖工,也有的是成功地对付了一个挑剔的老板。无论成就大小,背后都无不包含着努力和奋斗。有的需要技巧和策略,有的需要灵感和运气;有时需要反复周折,有时需要耐心等待。为了账单上的一个差错,你也许会打上无数的电话;为了节省个铜板,你也许会做个博士研究;为了识破一个骗局,你也许会变成个侦探。有多少马大哈,变成了精密计算师;有多少自由散漫者,变成了工程规划师;有多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者,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大厨园丁。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了就有回报,成功了便是欢喜,心慰,平衡,和满足。
毕业典礼上那是成功的喜悦,骄傲的感受。在每年春冬两季的毕业典礼上,不是作为学生而是教师园丁,不是坐在观众席上而是主席台上,次次一样的形式,次次令人振奋。在庄重的军乐声中,在威严的国旗和仪仗队的带领下,学校领导教师列队步入会场。周围肃然起敬的学生和家长起立注目,他们向教师们挥手致意,向周围的亲戚朋友指点着教过他们的各科老师。在漫漫长队中,如果不是作为少有的小个子,黑头发,黄皮肤,我不会如此兴奋;如果不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我不会如此感慨;如果不是因为远离自己的家乡,在一块陌生土地上发芽,我不会如此激动。在庄重的美国国歌声乐中,在毕业生向空中抛出他们的毕业成果时,在沸腾人群的欢笑中,我的心飞向了家乡,那里的母亲,父亲,兄弟,姐妹;飞向了母校,那些园丁的园丁。真想向他们汇报,他们留给的作业我认真地做了,他们寄托的希望我努力地兑现了。
* *
* * *
总之,留学生活就是这样,无法精确地衡量利与弊,得与失,因为获得中有失去,失去中有获得。但是无论如何,因为我们体验了,经历了,所以人生就变得丰富而多彩;
留学生活就是这样,既刺激又无聊,刺激的是有过更沉重的失败,更卓越的成就,更彻骨的悲伤,更疯狂的喜悦;无聊的是大悲大喜后无人知晓,无人分享。但是无论如何,生活让你懂得了事物的两方面,正与反,悲与喜,相辅相成,从而使你心理平衡,不再过度奢望;
留学生活就是这样,既充实又失落,在你发奋得到了你所想得到的东西时,你会发现你的成就并没有被更多的人仰慕赏识。但是无论如何,生活让你体会了人生的方方面面,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软弱变成坚强,空想变成现实;
留学生活就是这样,什么都经历了,什么也就不后悔了。经历了,人就变得充实,变得成熟,变得自信;经历了,人就不再茫然,不再迷惑,不再犹豫。经历了就是成功,尝试了就是收获,面对了就是胜利。
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在国外,努力过,失望过,争取过,无奈过,成功过,失败过,相信过,猜疑过,期望过,坦诚过,虚伪过,欣慰过,伤心过,愤怒过,高兴过,兴奋过,平淡过,糊涂过,领悟过,堕落过,发奋过,认真过,马虎过,张扬过,承受过,悲哀过,同情过,怜悯过,美丽过,丑陋过,施舍过,得到过,想念过,忘记过,珍惜过,遗失过,挣扎过,痛苦过,精明过,疯狂过,傻过,哭过,笑过,忧过,愁过,真心恨过,更真心爱过。
这就是人生,留学生走过的人生,一个无憾的人生。
作者简介:1972年小学四年级入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西班牙语班。
79年进北京外国语学院获西班牙语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对外部作西语播音及译制工作。86年自费留学美国。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博士学位。曾在南卡罗林纳州技术学院任西语教授。现在萨瓦纳州立大学任西班牙语终身教授,兼任外语部协调人,州际校务董事会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