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从未出过国,这次能出国到摩洛哥旅行完全是应老同学宁巩,白莹莹的感情邀请,才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别国人是怎么生活的。宁巩他们住在阿加迪尔市,不知不觉我来这已近两个月了。对于一地的生活,要想了解它,得像品酒品茶那样细细的品,才能品出滋味来。对于阿市也是同样.经过这一段的体验.方方画面的观察.接触.对这儿的风土人情.包括对老同学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此次来摩洛哥说是旅行.其实最重要的是想看看相隔三十多年后几位老同学的变化和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尤其是宁巩的公司情况,亲眼看看他的业绩,来之前我已听马志学等说了不少。几十年后相见,4位同学以两对夫妇的面貌出现在我的面前,不免让我有点儿新奇感。
在家庭中他们都扮演什么角色呢?令我感到吃惊的是白莹莹。在北外附上学时,在同学眼到她是一个娇宝贝,饱受父母的疼爱,可现在她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对宁巩的关爱无微不至.不仅是个好妻子.而目还带有某些母性的爱.我真没想到相比之下真觉自己做得差了点儿。 |
宁巩的性格变化不大,还是急脾气,只是变得更成熟了。现在的宁巩可不是当年为和同学争论一着急哭鼻子的宁巩了。他在阿加迪尔,乃至摩洛哥渔业界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现在的身份是中水驻摩洛哥代办处全权代表。那天,宁巩带我进码头转了一圈.他如数家珍的介绍着那儿排排列整齐的属于中水的船队(39只),有国产船,也有德国船,一直船造价一二百万美元,在海港他们公司的船是最多的.远处望去真威风!然后又看了物资公司,办公楼和正在修建的大型冷库(可冷冻4000吨)等.摊子可真够大的.这是他十几年的心血啊.当初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回族女作家霍达写的《海魂》报告文学中《摩洛哥,几番风雨几番情》更为他那种勇于开拓,敢于挑战的精神进行了描写.能有今天的辉煌不易啊.我也为班里出这样的英才骄傲。
|
|
三丁和小莹在这工作很开心.都是老同学难免有些关照。这两口子也挺有意思,平时三丁处处依着小莹.但有些事小莹还得与三丁达成协议才行。三丁平时话不多.和同学在一起时才爱说.小莹倒
显得挺活泼,“真闹心”是她的口头语.
来阿市的第一个星糊六.白莹莹陪我去海边玩.还带上了他们的爱犬虎子。
阿市是摩洛哥南部一个不大的海滨城市.走在街上.只见一派热带风光.高大的棕榈树随处可见.居民的住宅大多独家独院.风格一样.直上直下小楼外墙很平,没有什么凹凸的设计.四户很小.颜色全是白的.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单调.我想是因这儿的气温高.这种设计房屋内凉爽.人感觉舒服.白莹莹说”这些都是老房,哪天带你到新区看看.就不一样了“。这儿居民的院墙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三叶梅.芙桑.丁香树等肆无忌惮长着,又高又旺.形成花墙.好看极了!我直感慨.要是能把这些花树移栽到乌鲁木齐.那真成一景了!(据说摩洛哥政府对居民院墙的高度有严格限制.只能一米多高.为安全也为美观,百姓都搞了花墙)街上行走的当地人都是阿拉伯人穿戴.每人一件大长袍子,而
且全部光着脚穿拖鞋.我开玩笑说.这儿的人可把衣服.袜子
鞋钱省了.逗得白莹莹直乐
她说这儿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来到摩洛哥我并不感到陌生.因新疆的维吾尔人也信伊斯兰教.他们的相貌,风俗与这儿很相近,但我觉得维族人长得要漂亮些。 |
|
看见大海了,我兴奋得叫着“Bonjour
la mer!”(大海,你好)我曾到过珠海.但这是大西洋.是小巫见大巫。望着无边无际变幻无穷的深蓝色海洋与远处天空连成水天一片.顿感心旷神怡.站在海边.海风迎面吹着.平静的海面泛起一排排白色浪花缓缓的向岸边卷来.发出日夜不息的轰鸣声,难怪人们说有什么烦恼忧愁.见到大海一切都会云消雾散.大海的宽阔胸怀能包容化解一切。我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吸着海风夹杂着的淡淡的海腥味儿.在黄色的.细细的.软软的沙滩上慢慢的走着.舒服极了。
夜晚的海滩是阿市最热闹的地方.人也最多,路边都是餐馆与商店.到处漂扬着浓厚的阿拉伯的歌声.乐声.路边的一排灯柱像一条火龙延伸向夜空。 |
以后,去海边是我们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也是虎子最盼望的幸福时光。说到虎子.这只德国纯种杜波宁〔DOBERMAN)狗真是难得的老实.改变了我对狗的看法.我是很怕狗的人.也曾被小狗咬过.所以刚见到虎子看它外形很凶.个头挺大.很害怕。谁知经宁巩把我向虎子一介绍.它到挺给我面子.见我从不叫.好像也把我当成了主人.每天早上我一下楼它就过来吻吻我
还不时到我身边想让我摸摸它.正像莹莹说的,虎子眼神里有时完全是人的眼神,我确有同感。可我对它倒象主人似的.又喊又叫。白莹莹老说”我们虎子是有教养的狗”虎子吃饭时的表现不负此荣.主人因出去玩或一忙常常把虎子每天仅有的一顿饭给忘了.有时晚好几个小时.但虎子从不叫.也不表现得急不可待,而是在一边静候.甚至坐在地上,前腿交叉,这是此种狗最美的姿势.十足的绅士风度.但虎子出去打架却是个懦夫,老被别的狗咬得伤痕累累.有负其名.每到这时.宁巩就会大发脾气.可见主人与狗的感情。
摩洛哥人很纯朴,也相讲究礼节,阿市至甚。在街上行走.素不相识的人时常会与你打招呼,问好,我有点不习惯。有一次我一人去海边散步回来.快到家了.只见骄阳下一从头到脚裹着阿拉伯白袍的老人有点步履蹒跚的迎面走来.好像对我说了句什么.我没听清.以为是乞丐.也就没理.正想拐弯.那位老人紧向我这方向迈了两步说:”Bonjour
Madame!”(夫人,您好!)。我一听忙回了一句“Boujour
Monsieur.”我当时感到很尴尬,一时觉得我这个来自礼仪之邦的中国Madame是不是显得太没教养了。宁巩他们喜欢在西班牙.摩洛哥这些国家居住.说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把亚洲人当回事,尊重你,不像欧洲.在法国.时不时的可看见包括服务生在内的那些浅薄人鄙视的神情,令人很不愉快。 |
在国内.我们的房屋前后若能有桌子大小的一块空地都乐得不得了.可在阿市.房前屋后都有院子.可种花草.果树.蔬菜,真来劲.宁巩的小院院墙上也爬满了鲜花.院内种的柠檬树.香蕉树.油梨树(当地的一种水果),小白菜,辣椒,还养了十三只旱乌龟,懒洋洋的晒着太阳。虎子常搞恶作剧,用嘴把它们掀翻,然后得意的走开。那天一只乌龟要下蛋.为了看它
的全过程,害得我在太阳底下站了好长时间.看着它用那笨拙后腿一点一点一丝不苟的挖坑,情形真让人感动。摩洛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紧靠欧洲,与西班牙隔海相望,所以融合了多种文化,在生活方式,饮食文化上深受欧洲影响,尤其是西班牙影响,西餐在这风行。在摩洛哥只要有工作的人大都买汽车(不论好坏),爱假日出游。但她更是个宗教氛围浓厚的阿拉伯国家.无论白天黑夜都可传来念经声.教徒们一天不知祈祷几次,妇女出门基本上都包头巾、这里的文化教育普及较差.文盲很多.孩子不爱上学.有些男人宁可呆在家里也不愿出去工作.怕吃苦.一切都是真主的安排.相信命运.得病本不该死的死了.也没人打官司,又有她愚昧落后的一面。 |
|
摩洛哥因地处大西洋海岸.又是个古老的阿拉伯国家.是旅游圣地,旅游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第三位.我们出游所到之处都可见到欧洲游客.主要是法国人。宁巩.白莹莹利用每周休息时间开车带三丁,小莹我们出去玩.假日出游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每到这时.宁巩就变换了角色.由老总变成公仆,负责开车兼导游。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听音乐,听《梁祝》
,唱歌,过去的,现在的,不怕唱得难听,走调,只求高兴,真是高级享受。 |
|
阿加迪尔附近我们先后去了Massa,Essaouira,Imouzzer几个地方。Essaouira是一个海边小城镇,离阿市180公里
。这里有古代炮台,在古炮台上可以看日落,吸引了游客。吸引游客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是摩洛哥著名的根雕艺术加工地,这儿用树根做成各种工艺品,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而且价格便宜,款式多样,是很好的馈赠佳品。
Imouzzer是一个离阿市80公里的风景区,在山里。我来这儿后曾说过.阿加迪尔全凭仗着靠海才有特色,这里的山实在不敢恭维,甚是难看。可进了山我才发现别有洞天,景色很美,有泉水,有各种野花还有成片的夹竹桃,开着桃红色,嫣红色的花远处望去很好看。进山路上有不少卖工艺品.土特产.蜂蜜的小店.山顶上更是鲜花盛开.无花果树结满了果.令人欣喜的是这里有一家餐厅.很干净.餐厅外面摆满了散台。欧洲游客不少.玩累了的游客可以在这儿休息.边吃边晒着太阳边观赏美景.挺有特色。
|
5月14.15日是先知----穆罕默德诞生日,摩洛哥全国放2天假.宁巩想让我借此机会去北部几个城市玩玩.他因公司有事脱不开身.特准三丁.小莹星期五
六不上班.与我同行〔他们来阿市后也没去过北部〕,还特派杨少卿(原附中小三的同学)开车兼导游,于是14日早晨我们一行人坐着大奔驰开始了5天的旅游。
我们按着既定计划,14日中午到了Marrakech(马拉喀什)离阿市266公里.人称Ville
rouge(红色城市).因这个城市的建筑全都是红颜色。马拉喀什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曾是中世纪两个朝代的古都,建于1062年,具有900年历史,保留传统的东西最多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平民化的城市,因此也最吸引世界游客。我们在酒店安顿好,也顾不上休息,租了辆马车游全城,因我们的日程赶排得很紧。那天天气真做美,特别凉快,还下了点小雨,我们坐在马车上星座在古城中,那个感觉真叫爽!
|
马拉喀什,梅克内斯,菲斯,拉巴特是摩洛哥的四大古都。这些古城都是中世纪建造的,风格一样,只是城的面积大小不同而已。这里的古城与中国的可不一样、国内凡古城都是宽阔的大道,宏伟的建筑
,这儿的老城都是窄小的胡同.有的仅能走过一个人.墙壁直上直下.有两.三层楼高.城内设备到也齐全。马拉喀什城内相对路还算宽,马车可通过,路边有卖各种手工艺品的店铺
,还有老皇宫,新皇宫。转完老城天已快黑了,我们赶紧让车夫去这儿有名的大广场--La
Place.Jamaa
EI Fna。在路上看到街边有搭台表演的歌舞,规模很小,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哼着总是一个调的曲子,抖动着胖胖的身体,旁边几个老乐师奏着乐,据说是庆祝小王子出生7天
。广场挺大,人多得难以行走,热闹非凡。广场大致分两个区.一边是当地的各种小吃.也有像新疆做法的羊肉之类.散发着饭香。
另一边是杂耍,魔术等.我看到一人在耍眼镜蛇.特别稀罕.拿起像机照了一张.起身要走.耍蛇人跟了过来要钱.小杨给了5个dirame对方嫌少
又加了5个才让我们走。这次出国对这点体会很深.干什么都得给钱,给小费,多少自便。 |
|
回到饭店天已黑了,8点钟我们还要去Chezali,由饭店统一安排。Checali是来马拉喀什游客大都选择的地方.坐车出城有十几公里
,挺荒凉的.但一进大院马上灯光闪烁.歌舞齐鸣.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表演队.唱着我们听来一个调的歌曲
扭动着身体.顿时有了欢乐的气氛。院中央有一个很大的表演池.低于地面有两米。导游把我们带进一个大大的蒙古包.比在新疆看的大.高.里面可以放十来张散台.都坐满了游客.我们在这儿订的晚饭
。第一道是喝Halila汤.有点儿像面疙瘩汤的味儿,做得不错。第二道是烤羊肉.好大一盘子.味挺香.三丁.小杨吃的特来劲.我和小莹实在不饿.只好尝了一点儿.干看着。
第三道是这儿有名的couscous.有点儿像抓饭.但又不同.是一种类似小米的东西做的.上面有鸡肉.南瓜.各种菜.一焖.白莹莹特爱吃.我也觉挺好吃.第四道是酥饼.几层酥而脆的薄饼摞在一块.中间有点儿馅.最上面一层浇的炼乳样的东西,很甜。(摩洛哥人饮食特别偏甜.是糖尿病的高发区)最后是水果。我们觉得把肉.油腻的东西全凑在一起吃.不科学
浪费大,
可当地人爱这么吃。在我们吃饭的过程中有8个演出队先后进帐篷表演.要小费.倒挺热闹.但把人吵用饭都吃不消停。小杨还说好多了,原来是不给钱不走。11点院里演出开始了.表演池四周的台阶上坐满了游客.欧洲人.摩洛哥人.除我们外.没看见亚洲人。演出很简单.先是一女演员在灯光昏暗的活动小舞台上跳舞.后是两少年表演马技.最后是几队演员轮流骑马朝天放一种直筒枪,声音很大
,放出烟雾,其间有一飞毯模型飞过空中。最后是放礼花.说是礼花,其实就像中国过春节家里买的那种比较好的花炮.但能在这几看到也倍感亲切.我们都说肯定是从中国进的。说实话看他们表演的节目,真有点儿小儿科,又简单,技艺也不高.
但大家却都感到挺愉快.能在这么凉爽的夜晚饭后在异国他乡看这么场演出也别有味道。回到饭店己是午夜.旅行的第一天就这样紧张的结束了。 |
|
5月15日,
一早起来就感觉天气很热,因马拉喀什不靠海,热是出名的。我们在饭店吃过自助餐就去参观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t的私人花园.花园名字叫Le
Jardin Majorelle。这是因为花园的设计者是原来的主人已故法国画家Jacques
Majorelle,现在的主人Yves
Saint Laurent是后来把花园买了下来
我们叫它“兰房子”,因设计者大胆使用了违反常规的兰色作为主调装点花园.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吸引着人们前往。参观要门票,每人20diram,进去一看感觉很不错。作为私人花园面积不小.是经过多年精心设计培育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许多热带植物都是当年从世界各地移栽过来的,并附有说明。里面的兰房子,亭子等都各具风格.一看就想照相.这不是一般人能整出的效果
我们直感叹设计人的审美才华。
|
|
从兰房子出来我们想直奔摩洛哥最大的经济城市卡萨布兰卡。由于天气太热.大奔空调漏氟.冷气不到位.弄得我们汗流浃背.都快中暑了
,急不可待的在路边找一冷饮店喝了点儿冰镇果汁才好些。卡在离马拉喀什235公里.到了卡萨已是中午.在城里一转才知道摩洛哥也有这种接近现代化的城市.有楼房.马路比较宽.卡萨有老城与新城之分.我们在这重点是参观全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与新城区。卡萨的清真寺的确很壮观。寺前是宽阔的广场.人挺多。两边是藏经馆和神学院。这个清真寺才盖成没几年,也就7.8年.是哈桑二世在世时盖的.也是他生前的一个愿望.一万多工匠用了6年时间才盖好。此清真寺虽说在世界上排行第三.在现代化方面可排第一.有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面上.可容纳1O万人祈祷.寺内有200米高的电梯.25扇自动升降的高大金属门.地砖下有电热保暖.寺中央有一个大喷水池.还有大净.小净沐浴室.1100吨的寺顶可在5分钟之内打开.有360个大喇叭
耗资5亿美金.当时在全国筹款.老百姓都得捐款。 |
|
卡萨有一个著名的酒吧叫”卡巴“.是因1943年美国在这拍电影《卡萨布兰卡》而出名。卡巴四壁上至今都挂着电影《卡》的剧照和广告.听说有一当年只有21岁的黑人青年.让他在电影里演老头.未成.现已80多岁.这些年每晚都到卡巴弹钢琴演奏电影《卡》的主题曲与来客共度良宵
,听了挺让人感动。卡萨布兰卡与马拉喀什不一样.这儿的房子全是白色.也称白色城市。与马拉喀什的红房子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鸽子广场是卡萨的一景.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步行街来到广场.扫兴的是因有什么活动戒严.鸽子全没放出来.只好算了。
我们中午没吃饭,肚子都饿了.找了家有名的西班牙人开的海鲜饭馆吃晚饭。这家饭馆并不大
生意挺红火.海味有生牡蛎,小蛤蛎,小鳕鱼等,出名的特色饭是海味和米作成的海鲜饭。一般吃海味都要喝点酒.但在这不行.一进门就先打招呼没有酒。摩洛哥因信教的缘故不允许喝酒.旅游业得特批拿上酒证才行,否则连啤酒也不能经营。
5月16日,一早起来就听三丁讲昨晚看电视新闻报道15日卡萨发生5起自杀性爆炸事件,死41人,伤一百多人,我们一听全呆了,昨天上午我们才离开卡萨,这可真是有惊无险!摩洛哥从未发生过类似事件。我们去梅克内斯的路上宁巩,老黄
都打来电话询问安全情况,宁巩说原来在卡萨联系饭店时曾考虑在内的SAFI饭店也炸了,听候我们又感叹一番自己福大命大,好人一生平安。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菲斯,但中途要去Volubilis和梅克内斯两个地方,所以时间很紧。去梅克尼斯的路上途径Khemisset时,我们一路打听路边烤牛肉串的地方,出发前白莹莹特意嘱咐说特别特别好吃的东西,问了几个当地人终于找到了。实际上是把牛肉馅弄成饼状串在铁钎子上,上下有两个铁框子一夹,放在火上烤,吃时刻沾孜然,辣椒面,与新疆的烤羊肉串一样,味道还行,但不如羊肉串香。
|
Volubilis是罗马遗址,因路不熟找了个导游,是个老人,实际上是他缠上我们的,很能讲,会英语,
法语,还会几句西班牙语,知道的也挺多,介绍了不少有关罗马遗址的知识,我们在炎炎烈日下不停的走着,看着,问着,也留了不少影。Volubilis是两千多年前埃及法老建的行宫,曾为罗马两大古都之一,后被罗马人废弃,由阿拉伯人占领。从废弃的残垣断壁还可见当年的宏伟,材料全市大理石,有政治,文化,法律的行政中心,有凯旋门,集市,接待厅,饮马的蓄水池,酒窖。宫内设施有桑那房,做爱房,四季房子等,很多地面上都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拼成各种图案,虽然颜色已退,但还能辨出内容,有飞禽走兽,十二斗士图,希腊神,酒神,还有爱神维纳斯与其情人的裸体图等,图案造型挺浪漫也很美。罗马古城占地15公顷,城内有1500人,1000多是奴隶。罗马遗迹后面的山坡上有一片白房子,
是梅克内斯古城的创建者Moulay
ldriss的墓,现在已形成一个城市。 |
梅克内斯城是十三,十四世纪建造的,历史上与非斯齐名。站在山上往下看去,一个阿拉伯风格的白色古城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穿梭在中世纪古城狭小的街道中,若不是屋顶上星星点点的电视天线,真以为是天方夜谭。所谓街道实际上比小胡同还窄,汽车,马车都进不去,翻修房子用的材料只能用小驴驮着。梅克内斯是保留原貌最好的老城,没有商业化,都是居民住宅,街上人很少,只有很少的店铺,纵横交错的小巷让我们看起来杂乱无章,当地人却划分得很清楚。全城分几个区,各自用自己的一套东西,如每区用公共的大烤炉,花一个diram可以在里面烤饼,有专人烤。有自己的小学校,估计能坐十几个人,在小阁楼上,木质建造,也是十四世纪保留至今。还有清真寺,公用浴池,自来水等。我们还参观了圣人的墓地和教堂。天快黑了,我们催促导游去摩洛哥最大的城门看看.谁知穆罕默德六世给小王子洗礼经过这儿.到处戒严.街上像过节.只见一地方人特别多.有警察维持秩序.导游说是Moulay
lsmal的墓地,(他与路易十四同代.26岁登基.执政55年,其后裔将其墓地迁至非斯)每年就开这一天.全国各地有人到这儿朝拜.能给人带来好运,谁知让我们赶上了。
|
|
我和小莹想进去看看,门警问我们是不是马来西亚人,小莹只笑不语.我就跟着往里走,院子很小.人太多.有的拿着行李卷坐在边上
棺木放在院中的一个大房子里.我们正想往里进.一群十几岁的男孩笑着说“Chinois
ne peut pas entrer”
中国人不能进“.我们笑了笑没敢进.怕犯了什么清规戒律.甚至连像都没敢照,出来问导游他说可以照.有点儿后悔.其实就是照也照不清什么、不知绕了多少路.大城门终于找到了,真是不小(但要与中国的城门比可就小多了,矮多了)城墙上挂着国王的大幅照片.前面是一个大广场.人很多.我们匆匆照了张像就赶快上路去非斯.到非斯已是晚上快10点了.这一天可真把我们累的够呛.脚底板都走疼了.5月17日
非斯是我们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从卡萨到非斯有300公里.由于昨天太累.早上都起不来了.硬是咬牙起来了
经饭店介绍找了一个导游.没想到那么老.他说走路没问题.中国人总是不好意思让人难堪.只好将就吧.坐车走了一程下来照相才发现还是个跛子.弄得我们哭笑不得.全算我们照顾残疾人了。 |
非斯是阿拉伯文化发源地.伊斯兰教精神.文化.艺术圣地.有摩洛哥最大的古城.认真转得转三天.城里有全世界最老的一所大学和全国最大的染皮工厂
。非斯的陶艺闻名全国,说是摩洛哥的陶制品主要是从这出去的.陶厂离城十几公里。
我们想先从远的地方看,老板见来了外国人亲自带我们到每个工作间参观.从陶土到做成品的要经过六,七道工序.全是手工,工人工作条件很差.有的年龄很小.也就十五、六岁,生意也不太景气.还得养100多工人.老板也不容易。这个厂的产品的确比较精致.价格可不便宜.但游客到了这儿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品没有不动心的,我们也不例外.侃了半天价,都挑选了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不敢买大件.不好带.就买了个摩洛哥人用来装香水往身上撒的小壶,挺别致。花了300diram。回到菲斯城又有了昨天在梅克内斯的感觉.但我们已没昨天那股精神头.只是象征性的转了转.重点参观了KARAOUIN大学。这所大学与开罗大学齐名.是最高学府.许多伊斯兰教的名人志士都是从这儿出去的。大学是Moulay
Idriss二世决定建的.经历代扩建而成.有14个门.1700盏灯.现已改成清真寺.可容纳2.2万人做祈祷。 |
我们又参观了摩洛哥最大的染皮厂.从楼上往下俯视.数十个不同色彩的大染缸排列放着.还有许多白色的缸.里面是芒硝.熟皮子用的。虽然人们看到的染出的皮子很好看,但染色的过程是很累很苦的活儿,很伤身体,气味
难闻.他们的工艺太落后、我们还参观了Moulay
ldriss二世墓。国王前一天就在此作祈祷。Moulay
ldriss二世十岁继承父位.认为梅克内斯城太小.建造了后来的非斯城。非斯人主要由阿拉伯穆斯林.西班牙摩尔人和犹太人组成。建筑的屋顶.墙壁装饰带有西班牙摩尔风格。
回到饭店吃了点西餐.感觉累.想睡觉。一觉醒来.已是晚上9点多了、我们到街上散了散步.看看街景
觉得还得吃点东西.又不想再吃西餐.尤其是我.经打听.来到一家所谓的中餐馆.是越南人开的.看见熟悉的红灯笼可把我高兴坏了.张口唱到“看见你们总觉得格外亲”
谁知进去一看,别说中国人.连个亚洲人也没有.做饭
吃饭的都是阿拉伯人。炒的菜全是黑乎乎的一个味.小杨说因摩洛哥人爱吃酱油.好让人扫兴。想起国内那些厨师的手艺真让人垂涎三尺。
|
|
|
明天是我们出游的第5天.原计划直接回阿加迪尔,可我们计算时间还
来得及.决心明天早起不吃饭.赶到Ifrane吃早餐.这样可以多玩一个地方.也是大家想去的地方.此次旅行就没什么遗憾了.
5月I8日,
早上8点多我们就出发了,菲斯到ifrane
60多公里.一小时就到了。ifrane是一个充满瑞士风格的小城,海拔3000米,小城特别清静。绿化很好,到处都是草坪,绿树,与红色尖顶小楼交相辉映,很美,气候也很凉爽。小莹激动的说昨晚赶到这儿过夜那才棒呢!出了小城两边一片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山也绿.草也绿.夹杂着各种颜色的野花,我在惊叹摩洛哥也有这么美的景致,天气若再凉快点那真没说了。可能是因星期天的缘故,我们行走的乡间小路上几乎没车,大家心情舒畅的唱着歌,听着音乐朝着回家的方向驶去。
|
摩洛哥,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日落的地方”,公元667年,阿拉伯人西征,一支从罗马出发途径阿尔几利亚
突尼斯的队伍来到大西洋海岸,认为是世界最西端.不知是什么地方,首领认为是落日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摩洛哥。此次摩洛哥北行,使我对摩洛哥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原以为摩洛哥的山与阿加迪尔差不多,没想到北部景色这么美,而目有那么多中世纪古城,古迹,的确是旅游圣地。值得一游。改变了我来之前看到的一张旅游指南的光碟.画面里的摩洛哥比新疆南疆还穷,没感到什么美的印象。同时也深感保护古迹的重要,中国政府前些年在这方面意识太差.像北京的几个大城门楼多雄伟,全拆了,实在可惜!
此次来摩洛哥,老同学凑在一起,除了叙旧,游玩,再有的最大乐趣就是做饭。中国人在阿加迪尔生活都得自己做饭,蒸馒头,包包子,饺子等等。我是从新疆来的,自然要露几手新疆风味的饭:揪片子,
拉条子,
抓饭。 我的第一个见面礼是做“揪片子”,也叫汤饭。
一说新疆饭,他们几个特别兴奋,都想尝尝是什么味儿。我说买什么就买什么,真到做时,我心里直犯嘀咕,因为我做饭的手艺并不怎么高.做得好坏得碰运气。那天晚上做饭那个热闹劲儿.白莹莹帮揉面,三丁切肉,宁巩录相,小莹在旁边评论,我掌勺。宁巩怎么也记不住“揪片子”这个词,不是说”拉皮”,就是说“拉面筋”,我说“那是整容!”白莹莹也说他“中文怎么就不往你脑子里输啊!”没把人笑死。
还算不错,那天的汤饭做得挺成功,吃得他们满头大汗,都说好吃。我一听来劲了说“过两天给你们出拉条于。”“行了.还是慢慢来吧,你那两下于禁不住显摆,到时黔驴技穷,没的卖了。”嗬,他们居然这么小瞧我!
这就是我在摩洛哥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