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音乐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部记录片,素材少,更需要音乐“帮忙”。
片中有些音乐大家比较熟悉,这里介绍几段有些校友可能不熟悉的音乐。
片头。片名推出时,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独奏出一段带有幻想色彩的委婉柔媚的旋律,这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的音乐主题,代表着阿拉伯少女舍赫拉查德的形象。她为国王沙赫里亚尔讲故事,连续讲了一千零一夜。在这段音乐的背景下,外附的故事娓娓讲起……
讲述和平门那段美好的校园生活时,音乐采用的是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的主题。这是肖邦青年时代的作品,优美的旋律,反映了他离开波兰前无忧无虑,生活幸福的青少年时代,田野、小河、鸟语、花香。
解说词讲到文化革命开始时,音乐马上转变了风格。我采用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音乐。这首作品创作于1893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黑暗的年代,体现了苦闷彷徨的音乐情绪。
到影片第一单元结尾时,许戈辉讲述学校关门情况,告诉我们当时很多人还在努力争取继续外附后,影片出现学校最后关门的下列镜头:老师擦下黑板上最后一个字,学生收起书本,教学楼人去楼空,校牌被摘下。同时间音乐响起的是前面用过的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描写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强烈向往,与关门的系列镜头形成音乐和画面的鲜明对比。
影片第二单元中引用了一首著名的法语歌曲《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是小野丽莎的录音。在采访外附学生今天的辉煌成就时,我用了一段根据歌剧《托斯卡》里的咏叹调(星光灿烂)改编的小提琴曲。
第三单元的开头音乐采用的是柴可夫斯基的另外一首著名的作品,《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的音乐。气势磅礴,主题鲜明,很符合本单元片头的意境。
“怀念故人”的片断,用音乐要非常小心,不可太悲,影响大家的情绪。仔细考虑过后,决定采用肖斯塔科维齐的《第十一交响乐》的第三乐章,标题是“永恒的纪念”。这首作品也称《1905年》,是纪念俄国1905年俄国工人运动的。第三乐章是一首动人、沉思的小型安魂曲。
影片结尾的音乐有一个小花絮。《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但是我想找到由管弦乐队演奏的版本,为的是让影片结尾的情绪推向高潮。可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都是一些舞曲风格或者电声乐队的录音。后来一位校友推荐说试试电影《魂断兰桥》中的音乐是否可以“扒”下来,于是我们就在交活儿前的最后一天,准确说是最后一夜进棚前试看了一遍电影光碟,发现老片子中的录音,带有唱针滑动唱片的那种斯斯作响的音乐效果很有老旧沧桑的感觉,我不禁兴奋起来!但是到了凌晨时分选用这段音乐时,才发现由于设备的原因,无法从光盘中采出这段音乐!懊丧之余,我们只好选用了备用的一个版本,我不满意,但是天已经快亮了,没有时间了。
|